中国智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中国的智能城市探索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虽然“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城市研究领域和实践中已经广为应用,但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内还缺乏共同认可的界定,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实际内涵却相去甚远。中国工程院认为,智能城市是一个更加切合实际的提法,现有的“智慧城市”发展计划都应当被称作“智能城市”发展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概念仅仅表达了一个城市希望借助于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善城市的发展绩效,而不同城市所采纳的内涵与举措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由于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所关注的热点与西方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而在智能城市的认知与举措上同样体现出巨大的不同。

由于中国城市本身的发展阶段和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事实上很难以特定城市的智能城市发展策略来代表整个国家的智能城市发展策略。基于地域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从154个中国城市中选择了若干城市来进行勾画,从其纷繁的文件中提取出了智能城市的目标和具体举措,并与西方国家的城市进行了比较。从智能城市的目标来看,大体分为六种类型。

(1)解决城市现阶段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如通过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一些具有战略视野的城市往往试图通过智能设施的研发与建设实现转型,策略集中于各项设施建设层面与产业发展层面;另一些战略性没有那么高的城市也希望能够借助智能城市的手段提升经济效率,如智能物流、智能制造。

(3)强调智能产业本身的发展,这实际上仍是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思路的延伸。这些城市的智能城市发展战略主要是为产业发展服务,围绕城市优势信息产业打造智能城市。

(4)提升生态保护和节能减碳的成效,策略措施倾向于生态、能源,例如智能环境、智能电表、智能电网。

(5)改善城市治理,如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甚至提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公众参与决策途径等。

(6)改善服务水平,强调通过道路交通、文化医疗教育等各类公共服务信息的及时有效供给或通过在线服务等方式改善原有各类设施的服务水平。

然而,也有很多城市并没有对为什么需要发展智能城市有真切的认识,仅仅是为了抓住流行趋势。它们的智能城市发展目标体系相对较全面,往往并没有与城市本身的发展需求有很好的联系,因而难以付诸行动。欧美国家的智能城市在目标上普遍聚焦到某一具体的领域,更加关注节能减碳、生活质量提升和治理水平的改善,很少涉及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在推进手段上更加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合作;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将智能城市对经济的带动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对产业和经济的推动,更多地体现了竞争性导向,政府主导的特征明显。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对于正处于城镇化中期的中国城市来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容纳不断涌入城市的新市民具有最高的重要性;离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也将受到极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