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才发展报告
2015年,温州市通过出台“人才新政十条”、“以情聚才十条”,以“双十条”为驱动,精准引才,科学选才,确保数量,力求质量,各项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探索党管人才新模式,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
一是成立招才局。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基础上,将人才工作统筹的职能进行整合,2015年3月18日,温州市招才局正式成立。温州市招才局作为市委、市政府统筹管理人才工作的机构,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按照“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原则,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从温州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抽调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办公。运行上做到政策一个口子出,资金一个口子调度,项目一个口子安排。二是强化人才开发资金投入。2015年温州市委人才办统筹掌握的人才专项资金8490万元,有力保障了规划落实和各项人才重点工作的实施。2015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等人才专项资金超过1.6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2%以上,各县(市、区)人才专项经费投入也都达到本级公共财政收入的2%以上,最高突破2.5%。三是强化人才工作督查考核。通报2014年度各县(市、区)人才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县(市、区)人才工作进行了分类排名,有效调动了县(市、区)人才工作积极性。推荐苍南县为2014年度全省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先进县(市、区)。在2015年度,进一步调整完善重点人才工作考核指标,在考虑引才数量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引才质量和人才作用发挥情况,以考核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四是着力营造重才爱才氛围。召开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人才“新政十条”新闻发布会,组织开展全市人才工作集中宣传活动,《中国组织人事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新华网等各级媒体单位对温州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本地媒体连续整版报道温州人才新政。同时,开设“温州人才”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人才工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二)对准发展需求,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团队
一是拓宽引才路径。发布2015年度引才公告,先后两次组织高校、园区、企业赴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开展招引高层次人才活动,先后在柏林、伦敦、波士顿、休斯敦和东京等地开展对接洽谈活动,用人单位与海外高层次人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49个。聘请了8名引才顾问、12名引才大使,县(市、区)也陆续聘请了一批,拓展了人才工作力量。新建了4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全市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总数达到31家,引才渠道进一步拓展。成功举办第5届“中国·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148名海外人才带着125个创新项目到场展示,涉及微电子和集成电路、新材料、食品检测、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行业,共达成合作意向82个,现场签约20项。连续多年组织高校、企业等用人单位赴各地招聘,2015年共组织14个批次249家企业单位,赴北上广、苏南浙北、以及武汉、成都等全国高校或人才密集城市,举办温州专场招聘会。各县(市、区)在引才渠道方面,也进行了有力探索,如瓯海区探索通过精准对点引才“12条渠道”,龙湾区通过打好感情牌,通过开展“创新梦家乡行”、“四方招才”、“智行龙湾”等活动,扩大人才智力引进渠道。
二是突出高端引领。立足新常态下温州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实施温州市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和“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吸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海外高端领军人才团队。全年共对接引进32个由院士、国家、省“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领衔的创业创新团队,经评审,对6个团队给予200万~1500万元的科技项目资助。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申报工作,2015年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申报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入选省“千人计划”人才14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名。截至国十二批和省八批,全市已有2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11人入选省“千人计划”,继续在“千人计划”上“保三增量”。对接120多位具有资深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高端人才,通过遴选共产生23名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2015年度人选,给予30万元人才专项奖励。开展海外工程师申报和智力项目引进计划,引进市“海外工程师”23人,执行国(境)外智力项目124个,遴选59个项目进行重点资助,其中入选省级引智项目14项,国家级项目7项,有力支撑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实施省市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首次开展温州市领军型人才项目资助申报工作,组织对50多个符合温州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领军型人才项目开展遴选活动,对入选的10个项目给予50万~600万元的项目科技资助。组织实施第二批杰出人才与青年拔尖人才选拔计划,遴选产生10位温州市杰出人才和20位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分别给予20万、10万元人才专项奖励。深入实施温州市“551人才工程”,资助551人才各类科研项目394.7万元,选派31名551人才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为30名551人才聘请专业领域专家担任导师,分批落实休养、体检等福利待遇。扎实做好人才评选推荐工作,评选“优秀聚才企业”10家、“爱才企业家”10名,选拔享受市政府津贴人才10名,入选“长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
(三)突出地方特色,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人才素质两个提升计划,以“培训+培育+服务”的模式,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举办培训110期(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2300余人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北大、浙大、哈工大、宁波家业长青学院分别举办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智能制造”、“精益管理”、“新生代企业家素质提升”等专题研修班,全市214名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研修学习。抓好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基地(平台)建设,全市10家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机构获省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列全省第二,其中优秀基地1家,良好基地2家。二是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部署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不断完善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评审制度,继续推进职称外延延伸评审,汽摩配、泵阀、包装等16个支柱产业培养专业人才7000多人。三是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精心组织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赛事涉及117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超万人,带动5万多人开展岗位练兵。强化评审表彰工作,新增“首席技师”49名、“瓯江技能大奖”获得者10名、技能大师工作室25家,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组织260多名高技能人才赴四川、江苏等地知名院校进行进修,选送一批高技能人才赴欧洲、我国台湾地区进行技艺培训。截至2015年11月底,培养高技能人才2.08万人,职业技能鉴定8.87万人次。四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印发《201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28248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6277人,转移农民就业技能培训11971人,转移就业人数为11332人。扎实推进农广校工作,2015年农广校共招生409人。有序进行农民学院工作,温州农民学院成立至今,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1008人次,农民学历教育3届406人。五是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育各类民办社工服务机构105家,呈现民办、单位内设、社区类社工机构齐头并进的发展新路子。着力于国考和地方版社工考试“双轨并进”机制,2015年,全年新增社工1647人,全市专业社工人才累计达到7820人,其中国家级社工人才1097人,地方版社工人才6723人,有效缓解了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人才的专业资格问题。六是抓好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教育领域:加速构建教育名家——名师名校长——三坛—学科骨干的“金字塔形”教育人才成长梯队。评选第三层次学科骨干教师999名,骨干班主任500名,共计1499名。36位骨干教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11人入选省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新设立名师工作站(室)70个。文化领域:切实强化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力度。2015年,黄兆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填补了温州市社科类在这项工作上的空白;吴尧辉、龙湾区的拼字龙表演队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李小红、张红姬等3人荣获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陈伟文荣获十一届省“飘萍奖”(新闻);评选产生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0名。卫生领域:加大全市卫生系统人才引进力度,全市(含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引进、培养卫生高级人才1229人。培养医疗“双鹰”、公卫361、急救“生命之星”人才304人次;18人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医坛新秀;评选第二届瓯越名医20名、医德模范和最美护士各30名。七是抓好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于2015年5月份启动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工作,共录用大学生村官67名。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完成大学生村官信息库的建设维护和数据分析,共录入4000多名村官信息。注重典型带动,推荐省电子商务实践基地5个、电子商务示范队4支、电子商务优秀村官3名、首批省电子商务示范青年2名;评选表彰第五届“十佳大学生村官”1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20名和第二批大学生村官优秀创业项目11个。注重能力提升,推荐了32人次参加中央和省里举办的相关培训;继续举办大学生村官硕士班,目前在读160人;加大电商创业扶持力度,开展了二期60多人的大学生村官网络经济培训班。注重有序流动,于2015年3月份组织开展了考核招聘大学生村官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共计录用82名。
(四)聚焦双创主题,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人才新政十条”,突破人才项目资助、团队资助、平台建设等政策瓶颈,整合提升人才住房、人才培养等政策,给予高端人才1200万元的奖励资助,对顶尖团队经“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给予高端人才40万~1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售房优惠,有效提高政策“含金量”,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以情聚才十条”,推行“十个一”服务举措,建立人才服务“一单清”,推行人才服务“一卡通”,实行人才服务“一站办”,建好“线上线下”沟通联谊平台,打造人才文化生态圈,拓展乡情亲情引才网,健全人才荣誉机制,打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软环境,用“真情实意”感召人才、集聚人才,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富得起”的环境。
二是提升人才创业创新平台。精心打造“千人计划”产业园。2015年7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市“千人计划”乐清产业园,园区总占地面积3.2公顷,基本形成“一岛两园三中心”格局,具有孵化、中试、产业化等一批配套载体。同时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驻乐清“千人计划”产业园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出“三个1000万”政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种子基金支持、最高1000万元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贴息补助)。目前,已与20多个人才团队,200多位博士专家进行了项目洽谈。继续推进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整合国际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等资源优势,发挥“项目引才”主体作用,2015年重点引进了温州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温州怡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5支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的团队落户,以平台吸引高端人才项目落地。瑞安、瓯海也通过启动瑞安市智慧E谷、加快推进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等,加强人才平台建设。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技工作站3个,省级站17个,新设省级站数相当于过去10年的建站总和。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总数已达到37家,通过强化站点工作责任和考核管理,有效提高运行质量。成功举办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2015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释放了民间蓄积的创业创新潜能。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水平。人才住房方面:理顺人才公寓服务机制,继续做好入住工作,目前聚英家园高层次人才入住290人,高校毕业生入住60人,历年累计达972人。继续实施人才住房政策,共有12人和1313人分别成功申领购房补贴(40万~100万元四个档次)和租房补贴(分为900元每月和450元每月2个层次),合计落实专项经费1588.62万元。人才落户方面:抓好海外人才申领永久居留证、浙江“红卡”等政策落实,与公安部门制定落实高层次人才和基础人才落户政策,解决了一批人才落户问题。人才子女入学方面:与教育部门制定落实人才子女入学若干规定,2015年共审批解决50多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着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对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的人才,及时落实医疗待遇,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政治地位。完善机制,积极发挥温州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作用,组织开展“服务社会日”和服务基层活动,建好用好温州市人才俱乐部,通过这个载体,加强高层次人才沟通联络,凝聚高层次人才智力。完善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组织高层次人才疗养、体检等活动。
二、工作展望
2016年,温州市将继续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招才局统筹协调作用,以释放“双十条”政策红利为驱动,抓住推动“人才新政十条”和“以情聚才十条”落实落地这一关键,着力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搭建让各类人才发展的平台,完善引才留才育才用才机制,真正把人才工作主战场转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来,打造“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的人才生态示范城市,积极构建适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高地。
(一)加大精准引才力度
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高精尖缺”,聚焦“510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吸引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科技创业人才和团队,五大传统产业领域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科技人才,以人才新优势推进产业新发展。向海内外人才宣传推送“人才新政十条”,扩大政策影响力,更大力度引进温州市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深化以企引才、大使引才、以侨引才、以才引才、中介引才“五项机制”,整合引才大使、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引才顾问等资源,培育引进人才中介和猎头,在产业集聚区、重点人才平台专门成立招才组,进一步拓宽引才视野和渠道。搭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引才平台,组织2~3次组团赴北美、欧洲引才活动,办好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集合人才项目洽谈、引才成果展示、高端智力服务、人才发展论坛、科技创客大赛等内容,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层次,打造温州引才的品牌载体。抓好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省领军型人才项目申报推荐工作,力争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15名以上,遴选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5个以上,引进“580计划”人才和“海外工程师”50人左右。实行“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已经在温的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人才发挥作用、干成事业。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秀温商企业家和青年企业家培育力度,注重培养引进产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
(二)推进容才平台建设
集中力量做强做好高新区(浙南科技城)、乐清“千人计划”产业园两大人才平台,发挥人才的集聚和规模效应。主动介入浙南科技城建设,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高标准,制定特殊的人才支持政策,促进资本、中介、项目等各类要素聚集。以建成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为目标,大力推进乐清“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抓好入园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孵化平台、中试基地、产业化项目等政策的配套落实,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力争到2016年底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20人左右。依托产业集聚区、大学科技园、台湾青年创业园等载体,打造一批“人才创业创新社区”。用好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2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积极探索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名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建好中科院生材所、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等,引进更多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突出企业人才主体作用,落实好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引才积极性。组织“百企聚才”活动,遴选100家具有强烈人才需求、具备良好引才条件的优质企业,作为人才项目对接的重点,打造引才用才示范点。加强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建设。
(三)优化以情聚才环境
认真落实“以情聚才十条”,制定细化实施办法。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开通“服务热线”,及时回应办理人才反映事项。建立人才服务“政策清单”,梳理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推行人才服务“一卡通”,人才凭卡享受专属待遇。实行人才服务“一站办”,组建人才服务联盟,在人才集聚区开设服务中心,安排人才服务专员,推行“代办制”、“即办制”、“速办制”。加强人才服务协调,及时解决人才反映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线上线下”沟通联谊平台,打造人才文化生态圈,拓展乡情亲情引才网,健全人才荣誉机制,构建以情聚才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软环境。
(四)加强人才工作统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招才局工作机制,按照“政策一个口子出,资金一个口子调度,项目一个口子安排”的要求,落实职责分工、议事运行等制度,集中精力抓政策统筹、综合协调、高端人才、难点破解,注重发挥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改进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差异设置考核指标,更加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绩效,同时加大重点工作的督办和通报。加强和改进人才宣传工作,积极依托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讲好人才故事,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