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出现的。
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劳动者需要接受更多系统的、实用的学校教育,以满足大生产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也应运而生。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学科课程制为新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从普及教育出发,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系统的主张。他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征,把教育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设相应的学校。
幼儿期(初生至6岁)是母育学校。
少年期(6~12岁)是国语学校。
青年期(12~18岁)是拉丁语学校(或文科中学)。
成年期(18~24岁)是大学。
这种统一的学校系统,使儿童从出生开始接受教育,循序渐进,不设任何障碍,直到成年。
夸美纽斯第一次提供了整齐划一、任务明确、相互衔接的完整的学制系统,这是学制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成为后来西方学制的雏形。
19世纪初,一套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学校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堂,也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新式学校。
中国第一个提出现代学校制度的,是晚清时期管学大臣张百熙。1902年,他拟订了《钦定学堂章程》。所谓钦定,就是“由皇帝亲自裁定”,意思是光绪皇帝同意的。
可是,这个学校制度当时没有来得及实行。
第二年夏天,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
又过了一年,清政府终于公布了新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年,是农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不从事教育史研究的朋友,看到“癸卯”这样的词,可能会觉得理解起来费劲。如果觉得费劲,你可以忽略它,你只需要知道这个学制包括哪些内容就可以了。
那么,有哪些内容呢?
请注意看名称,我简单列举几个。
《初等小学堂章程》。
《高等小学堂章程》。
《中学堂章程》。
《高等学堂章程》。
《大学堂章程》。
《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
《初级师范学堂章程》。
《优级师范学堂章程》。
《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
光看名称,你大概就能明白,我们今天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制度,最初是怎么来的。上了年纪的读者,如果读过中专、大专,农校、师范之类的,大概都能明白,这些学制的源头在哪里。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说“癸卯学制”,是因为如果要了解我们今天的学校的历史,这个学制实在太重要了。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完整系统。
我们说,现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制度,就是按照这个学制、这个章程建立起来的。
虽然中国没有在西方社会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时候同步开始工业革命,但是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被我们借鉴了。
应当承认,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为普及教育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把教育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全体人的权利与义务,这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革命性事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事件。
要知道,100多年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接受教育还是少数人才有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的教育体系还是以私塾为主体,一直到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推行,才开始了废科举、兴学堂的改革。1910年,国家教育机构颁布《改良私塾章程》,私塾才逐步开始向近代小学过渡。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80%的人口还是文盲。所以,我们现在的学校其实历史并不长。
我们今天的“学校生活”,来源于这个学制,跟这个制度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制度之下的果实。
100多年后,这个果实已经不再像当初那么甜美了。我们的教育先贤,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批判这个制度的优劣,也在不断构想新的体系,生产新的果实。
今天,我在本书中所说的,也是对这个制度进行反思、重构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西方社会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反思,以及对学校生活模式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