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认知学习篇
可能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比我们中国父母更关心孩子学习的了。而在某种意义上,认知水平好,就代表着智商高和聪明,接下来便是学习成绩好。
提到认知发展,不得不提到智商测验。比较通用的是韦氏智商测验。韦氏智力量表由美国纽约市Bellevue精神病院心理学家维克斯勒(D.Wechsler)教授制订,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个人智力量表之一。这一智力量表包括三个测量:适合6~16岁的儿童智力量表、适合16岁以上的成人智力量表和适合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智力量表(WPPSI)。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指的是WPPSI,该量表也可以用来测量比较聪明的3岁孩子,或者比较迟钝的7岁或更大的儿童。智商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分数,指一个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智力水平所处的相对位置,其前提是有一个相应年龄的常模。
在我的工作中,常有家长带来各类测量数据,请我帮忙看一下孩子的发展状态。目前,也有很多评估研究机构,自主研发,把传统的智力测量方法转换为计算机软件,系统自动得出孩子的测量结果,看起来也是比较高大上。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家长,任何一个测量,都有可能低估或是高估孩子的发展水平,越是小孩子,低估的可能性会越大。而且,很多测试的比较,实际上是没有比较科学的常模作基础。因此,评价孩子的各类发展,我还是建议以孩子自身的现有的水平为主要依据,用心观察记录,这样更能看出,当前的教养支持,是否在促进孩子的发展。
对于小孩子的智商测定,包括两个部分,那就是语言测验和操作测验。基于这两点,大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养育小孩子,评价小孩子的发展水平时,语言能力和动手操作被如此重视,而且在孩子的活动中,特别鼓励孩子的语言活动,比如对话、倾听和阅读等;同时特别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如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就说过“行动=知识”,认为只要孩子在忙碌地做着事情,他们的大脑就在不停地运转,思维就在发展,知识就在增加。
皮亚杰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来自于他对自家孩子以及邻居孩子们的观察和总结,他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学龄前期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学前期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的。他把这一时期单独分为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前运算阶段,从2岁持续到7岁左右。在这一阶段中,儿童更多地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心理推理出现,概念的使用也有所增加。皮亚杰的主要关注点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认为学前期语言的进步反映了思维的进步,而且语言可以使儿童思考现在之外的未来;中心化,所见即所想,认为儿童注意刺激物的某一有限的方面,特别是表面成分,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过程,这一思维特点,导致儿童出现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守恒,认识到表象具有欺骗性,物体的数量与排列和外在形状无关的知识,守恒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点;对转变的不完全理解,即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如儿童在两个地方看到一条虫子,他们会认为这是同一条虫子,不能理解虫子从一个地方快速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是需要转换过程的;如果孩子之前认识一位王叔叔,在其他地方又结识一位王叔叔,他们会很纳闷,这两个王叔叔怎么不一样?无法理解有好几个王叔叔。自我中心,不能采择他人的观点,指儿童不能考虑他人观点的思维,不能理解他人有着和自己不同的视角,使得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异位思考,充分顾及他人的心理感受;直觉思维,指学龄前儿童利用初级的推理以及他们的渴望来获得世界知识,4~7岁的儿童非常喜欢问“为什么”,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是某个话题或是观点的权威,尽管很多时候他们的自信并无逻辑基础。
上述内容看起来可能有些抽象,我会在后面的文字当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大家理解孩子们的认知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支持。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主要围绕孩子的操作和语言发展,讲述记忆、科学探索、绘本阅读以及幼儿入园和小学入学准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