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只是表象,看到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
如果一个人沉浸在消极的情绪里难以自拔,往往是因为他无法清晰地洞察问题,总在追寻错误问题的答案,而让自己痛苦不已。
林琳是某中学的语文老师,最近心情跌到了谷底。她对工作一向很认真,可连续三年参评中高级职称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评上。看到一些比自己年轻的教师都成功晋升,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天面对几十名学生,她只能把自己的焦虑和失落藏在心里。可是,一回到家,她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对爱人和孩子发火,事后又懊悔不已。
前几天上语文课时,讲的是文言文,比较枯燥。班里有一个学生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林琳提醒之后,那位学生不再睡觉,可又开始跟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她希望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没想到那个学生不但不听劝,还大声顶撞。林琳内心的怒火顿时就被点燃了,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地向学生吼道:“愿意听就听,不愿听走人。”这会儿,刚好下课时间到了,她流着眼泪摔门冲出了教室。
在外面冷静了一会儿之后,林琳又开始后悔了。为人师表的她,一直很重视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可今天却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失控,怎么想都觉得完全没这个必要。过去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自己都能平静地处理,这一次到底是怎么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置身事内的时候,我们都可能会成为林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发脾气。或许,真正让我们发作的并非那个导火索事件,还有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深藏在表象情绪之下。
从心理学角度说,情绪是指个人因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当需求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快乐、兴奋、幸福等正向情绪,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焦虑、怨恨、痛苦、悲伤等负向情绪。情绪也有两种类型,即原生情绪和次生情绪。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说,原生情绪就是事件发生时最初产生的感受。这是最自然的情绪,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原生情绪通常都被压抑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被压抑的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在积蓄,直到快要爆发的时刻,可能就因为一件很小的事而引发激烈的反应。
爆发出的这个情绪,就是次生情绪,它是为了逃避原生情绪而发展出的感受。成年人通常会用愤怒来掩盖恐惧,而孩子因无力表现愤怒,则会用恐惧来表现。这就提醒我们,当某种消极情绪产生时,不要只简单地说一句“我心情不好”“我就是生气”,要洞悉情绪背后的问题实质,认清是哪一种心理在作祟。
不少夫妻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在原生情绪上进行沟通,而是在次生情绪上以牙还牙。比如,妻子遇到问题时喋喋不休,想在丈夫跟前释放一下情绪,丈夫此时却借故离开,他的不予理睬让妻子感到被拒绝的挫折。这个时候,她就有了一个反应性的情绪——愤怒,然后指责丈夫。其实,在愤怒之下掩盖的原生情绪是悲伤,悲伤下面是恐惧,她害怕与丈夫之间变得不再亲密。
就这种情况来说,要化解负面情绪和矛盾,就是要让丈夫知道妻子的恐惧,让妻子知道丈夫对她的依恋。当她感觉自己被需要时,就会平复她的恐惧。这个问题解决了,愤怒和指责的表象也就不复存在了。
无论是原生情绪还是次生情绪,都是我们内在感受的真实反映,每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所在。就情绪本身来说,并无好坏之分,不必因为自己的愤怒、悲伤、羞愧等情绪而觉得有什么不对。情绪就像发烧一样,只是症状,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试图消灭症状,还要积极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原生情绪通常是由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表现不夸张,在表达后消失得很快。所以,对待原生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恰当表达。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情绪,要么爆发,要么压制,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如何表达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在表达情绪时,可以遵循下面这几个步骤:
·精确而单纯地描述你的情绪,让对方知道。
·问对方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做这些事。不指责,要寻求原因,给对方解释的机会。
·比较对方的说明和你自己的推测。
·再一次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待次生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觉察,觉察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当你发现自己总是为一些小事生气,且很长时间都陷在情绪的沼泽里时,那就要警惕了。你要正视这种情绪的存在,然后去发现自己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你要拜访一个重要的客户,说服对方与公司达成合作。任务很艰巨,你很紧张,这个时候,问自己“怎样才能不紧张、不害怕、不难过”没有任何意义。
你紧张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此时,你需要做的是,问自己“怎么样才能说服对方”“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让自己说得更清楚、更有力度”。
当你把这些真正的问题解决了的时候,自然也就克服了紧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