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有机染料的发展史

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来自植物和动物体的天然染料对毛皮、织物和其他物品进行染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染料的国家之一,靛蓝、茜素、五倍子、胭脂红等是我国最早应用的动、植物染料。这些染料虽然历史悠久,但品种不多,染色牢度也较差。

1856年,从年仅18岁的英国化学家Perkin研制出了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开始,发展至今合成染料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而天然染料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满足需要,便对合成染料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加上煤焦油中发现了有机芳香族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所需的各种原料,同时四价碳(1858年)和苯结构理论模型(1856年)的确立,使人们能够通过染料分子的结构设计有目的地合成染料。正是由于上述几个契机,促成了现代染料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在此之后,各种合成染料相继出现。如1868年Graebe和Liebermann阐明了茜素(1,2-二羟基蒽醌)的结构并合成出了这一金属络合染料母体,1890年人工合成出靛蓝,1901年Bohn发明了还原蓝即所谓阴丹士林蓝,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分散染料,30年代诞生了酞菁染料,50年代又产生了活性染料等。合成纤维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各类染料的研究和开发,各国科学家先后合成出上万种染料,其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染料已达千种以上,许多国家建立了本国的染料工业,染料已成为精细化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进入20世纪70年代,染料工业的发展已转向寻找最佳的制备路线和最经济的应用方法,同时,染料和颜料在新的非染色领域(如功能染料)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染料和颜料的绿色制备技术和生态应用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这些都为染料和印染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我国染料工业在过去的6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科研、生产和应用服务健全的工业链,可生产2000余种商品染料,常年生产的染料品种近八百个,年产量近80万吨;超过一百个品种的染料有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等。目前,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大染料出口国,占世界染料贸易量的1/4以上。但必须看到,尽管我国的染料工业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染料的大量出口已成为我国染料工业的发展重点,但无论在染料品种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高档染料仍需进口。染料工业的发展重点为高品质染料商品化技术和生态友好的染料合成工艺。

我国有机颜料产品品种约120种,颜料的总产量近15万吨,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有机颜料生产国和出口国。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大力开发大分子、耐高温、易分散、无毒性的高档有机颜料新品种,努力提升我国的颜料商品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