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消灭心理问题并不可取
在很多方面,现代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持有不同的观点。就心理问题的治疗而言,传统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就是将对方的心理问题消灭,然而,很多传统心理学家不曾预料到:就好像是暴风雨后即将泄洪的水库,你堵住了左边出口,右边出口又漏水,很快,上面也快决堤了,结果是越堵问题越大。例如,某个嗜赌的赌徒,通过心理医生的治疗,他好赌的问题解决了,但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抽烟成瘾,也许他又去寻找医生的帮助,他的烟瘾也戒除了,但又没过多久,他很可能会暴饮暴食,于是,问题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这大概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
在心理催眠界,艾瑞克森是泰斗级的人物,在他的治疗经历中,曾经有一位强迫症患者。他找到艾瑞克森并说自己患有强迫症,因为每天出门前,他总是会不断检查门是不是已经锁好了,并且,他常感到自己缺乏力量,感觉无力应付外界的干扰。
接下来,艾瑞克森继续了解了一些情况,然后告诉他:“这很好呀,安全意识很到位,在你暂时无足够能力应对外界时,我们也认为这样能帮助你解决某些问题,所以,暂时来说,我认为你并不需要戒除这一好习惯。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这让这名患者感到很惊讶,此时,他睁大了眼睛,想知道艾瑞克森的“只不过”后面的答案是什么。
艾瑞克森说:“只不过,只是检查门还不够吧,因为即便你已经锁好了门,但如果盗贼真的要进屋的话,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所以,我认为,为了保险起见,你最好在门的后面放一根粗棍子,另外,你还要加强身体锻炼,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只有这样,你才能与盗贼抗衡,不是吗?”
艾瑞克森说完,发现患者轻轻地点了点头,这表示对他的观点认同。
按照艾瑞克森的建议,这位患者回家后就在门的后面放了一根粗棍子,并开始锻炼身体。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足够强壮,才能拿起棍子去抵抗盗贼。
后来,他又来找了几次艾瑞克森,在这几次的沟通中,艾瑞克森交给他很多寻找安全感的技能,如如何报警、怎样和邻居建立更友好的关系、遇到灾害该如何逃生等。渐渐地,他不再关心门是否锁好,因为此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给自己安全感了。
很明显,上面这一案例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不同。这里,艾瑞克森并没有否定患者总是检查门是否锁好这一做法是滑稽的,也没有试图消灭这一心理症状,而是先认可了其心理状态的必要性,这是一种尊重患者对安全的需要,接下来,他才开始支持和帮助对方,让对方逐渐建立起安全感。
其实,艾瑞克森的这一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其他情况中,如一个女孩因为太胖被男友嫌弃,此时的她正疯狂减肥,如何使她调整心理?此时,你最好认可和接纳她的做法,支持她减肥,再逐步帮助她获得被爱。
下面我们来更详细地谈谈其心理原理。
我们都知道,人在产生某种负面情绪的时候,通常都会找到宣泄的方式,如一个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可能会摔东西、骂人甚至是打人,也有人会去求助于自己最信任的人,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他总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
同样,当一个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或者感觉不被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所表现,如案例中的总是检查门是否锁好的患者,女孩因为胖被嫌弃而疯狂减肥等,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已经超出了常态,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症状或者症状性表达。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数量的多少,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范围很小,还以上面两个案例为讨论对象,他们的表达方式都只有一种,也别无选择。
如果一个人受了委屈,却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告诉他不准哭、不许闹,更不许对别人有情绪,那么,在无法表达的情况下,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产生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下结论:试图单纯地减少表达,消灭某些心理症状,不是明智之举。
可能你会产生疑问,既然消除心理症状不明智,那为何不直接将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呢?这样就能“治标也治本”了。乍一听,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但这句话是完全建立在消除人类各种需要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是滑稽的。我们都知道,人有各种需要,有些是必需的,有些则是非必需的,如对生存的需要、对爱的需要等,可以彻底消除吗?也许是可以的,但你的人生就不会完整了,你就会变成和机器人一样没有感情和情绪,你的人生也会失去色彩。
可见,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心理症状,更要看到其症状背后所要表达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完全不必费尽唇舌地处理心理问题的根源,只需要认同并扩大其表达范围的方式,将其内在动力或能量引导到建设美好未来这个方向上来。
可见,在心理自愈这一方面,你应扩充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你的身心会更健康,你的生活也会更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