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的命名
在玉器的分类命名中,片状圆形、中间有穿孔的器形,根据穿孔直径与圆形外径的比例,可以分别有三种称谓,这是《尔雅》的定义,我们至今沿用,没有改变。《尔雅》说: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
其中:
“肉”是指外圆直径减去中孔直径除以2所得的数值。
“好”是指中孔的直径。
用外圆直径减去中孔直径再除以2所得的数值大于中孔的直径,就叫作“璧”;外圆直径减去中孔直径除以2所得的数值小于中孔的直径,就叫作“瑗”;外圆直径减去中孔直径除以2所得数值等于中孔的直径,就叫作“环”。这样有点复杂,简单地说,以中孔的大小为标准,孔小边儿大的就是“璧”、孔大边儿小的就是“瑗”、孔与边儿一般大的就是“环”。
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于殷商璧、瑗、环的称谓按照《尔雅》命名,有一个考古学家的独特看法,他说:
“《尔雅》中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这是汉初经学家故弄玄虚,强加区分。”
“无论用哪一种来解释《尔雅》都和实物情况不符。发掘所得的实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他们既不限于这三种比例,并且绝大部分不符合这三种比例。我建议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
——《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夏先生的所谓“璧环类”,实际是将殷商墓中所有片状圆形中孔玉器都概括为一类了,包括中孔大的、小的、不大不小的。紧接着,夏先生还有很关键一段话:
“商代墓中的璧环类多出于死者胸前或腰侧,其用途可能也是如此(指悬挂在身上——作者注)。但有一种璧的孔周突出一圈凸缘,便于穿带,有人以为可能作为手镯用的。”
——同上
上文“但有”之前应该指两面不起领的玉环类孔大器形;之后则专指起领璧,大概说明了妇好墓没有出土典型造型的不起领玉璧,符合玉璧标准的,仅有起领一种。
这件玉璧的测量结果是:直径8.8厘米 孔径4.5厘米 单面领高0.5厘米
如果按照《尔雅》的定义,那么这件玉璧的“肉”是:(8.8-4.5)÷2=2.15厘米,中孔直径4.5厘米,“好”大而“肉”小,应该称之为“瑗”才对。
《全集》中载录了三个不同地域出土的殷商起领器,分别是:
1.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起领璧(图5),直径18.6厘米。
图5 殷商 玉璧(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藏)
2.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起领璧(图6),直径17.5厘米。
图6 殷商 玉璧(四川省考古所藏,陈德安摄影)
3.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晚期墓葬遗址出土的起领璧(图7),直径18.3厘米、孔径7.5厘米。
图7 殷商 玉璧(江西省博物馆藏)
上面的三个起领璧的直径都在17~19厘米之间。而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一件玉瑗(图8),其直径8厘米、孔径5.4厘米,与在江西南昌购买的这件起领玉璧的直径、孔径基本上差不多。由此可以归纳两点:一是殷商时期高级别大墓为数不多,所出土的起领璧的为数更少;二是通过对《全集》中的这几件起领璧的器形数据统计可知,殷商时期尽管帝都安阳与江西、四川相距遥远,甚至不可能有信息的传递,但是起领璧的制作却明显遵守着基本上统一的器形规制。这对于我们从收藏角度鉴定殷商时期起领玉璧,具有很重要的器物学价值。
图8 殷商 玉瑗(四川省考古所藏,陈德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