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玉质有一定的硬度
下图1所展示的,是1982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寺墩3号墓出土的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质箍形器(南京博物院藏)。通过观察箍形器的内、外壁可以感觉到,这件玉器的玉质硬度较高,尽管我没有办法测量出是否能达到岫岩玉的硬度,但是据我的直觉判断,箍形器的玉质硬度肯定要高于浙江余杭地区出土玉器的硬度。因为相比之下可以发现,浙江余杭地区的出土器表面的光泽温和柔润,带有一种白灰墙皮压光后的暗光,甚至多数表面失光;而图1这件箍形器所带有的,是一层只有当玉质达到一定等级的硬度时,通过光工细致的打磨才会出现的硬光。图1所携带的正是这种硬光泽,这种相对强烈的光感既不同于和田玉精光内敛的温润,也与老岫岩玉有一定的区别,除了良渚文化以外,我还没有发现历史上哪个时代也使用这种相同的玉材质,估计应该是江苏当地的某种地方玉。在高古玉的收藏中,有两个时期各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玉材质,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专用,过时则戛然不见,非常奇怪:一是良渚文化时期江苏地域出土器使用的玉材质,也就是箍形器的玉质,为其他任何时期所不见;二是战国、西汉初年用于制作蒲纹苍璧的“水苍玉”,颜色深绿,水苍玉只见用于这两个时期的玉璧制作,而不见其他的器形。
图1 良渚文化 箍形器(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