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食欲的社会
大家不再一起吃饭以后,这个家会失去家庭该有的温暖,“个食”和“孤食”容易发展成“孤立”。
日本的教育,自从十九世纪的明治维新,一向以“智育、德育、体育”为主要内容。这本来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一八二〇—一九〇三年)的教育思想,一八八〇年就出版了日文版《斯氏教育论》,对当时刚开始近代化建设的日本人影响颇大。谁料到,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忽然又多了一项“食育”。二〇〇五年日本政府施行“食育基本法”,以此要推进“健全的饮食生活”了。
“食育基本法”前文指出,现代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有:营养偏颇、肥胖率提高、糖尿病患者增加、过度减肥流行、市场上“假食品”源源不断、粮食自给率低落、传统饮食习惯崩溃等种种问题。根据内阁府发布的统计数字,如今日本人摄取的脂肪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两倍,结果百分之十的学童和百分之三十的中年男性都过于肥胖,同时百分之二十五的年轻女性由于过度减肥而体重不到标准水平,缺钙现象尤其严重,到了更年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食育基本法”指出,这些负面现象会影响社会发展,也加重国家的医疗费负担,因此“使每个国民确保身体精神两方面的健康,能够一辈子过健康充实的日子”已成为燃眉之急。
具体而言,从小学教室到电视广告,这些年日本人到处都喊“早睡、早起、吃早饭”的口号。因为上面列出的种种问题,似乎很多是孩提开始缺早餐,或者“孤食”和“个食”成性的后果。据统计,不吃早餐的小学生有百分之四,至于二十岁和三十岁之间的男性则有百分之三十之多,跟各年代的肥胖率有不谋而合的趋势。所谓“孤食”指的是“一个人吃饭”,例如小学生自己吃杯面当早餐。“个食”则指“虽然跟家人在一起,但是各吃各的饭”,例如母亲吃便利店买来的饭团,小朋友吃同一家店买来的奶油面包。在“孤食”和“个食”的饭桌,自然很难保持“传统饮食习惯”了。再说,面包、泡面等面食的材料是进口小麦,对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也没有好处。
“食育”一词早在一八九六年就有当年的日本陆军药剂监,也是Macrobiotic diet(正食运动)的先驱者石冢左玄在著作《化学的食养长寿论》里使用的例子。他说:“智育、德育、体育都以食育为本。”二十世纪初,村井弦斋写的畅销小说《食道乐》也多次讲到了“食育”。一九〇三年问世的《食道乐》是近代日本第一本的“食经小说”,文中介绍了六百多种菜肴,其中包括“和洋中”即“日本、西方、中国”的美味。不仅如此,村井也写道:世上到处都是“假食品”,例如装在洋酒瓶中的国产酒、用植物油做的“奶油”、放了许多防腐剂对健康有害的饮料等,非得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可。显而易见,二十世纪初日本的世相其实跟二十一世纪初颇像的。从这角度来看,被忘记了一百年的“食育”一词卷土重来并不无道理。
《食育基本法》是几个自民党国会议员共同提出的法案。他们代表农业团体和保守势力,提倡多吃国产大米,并且恢复儒家式道德观念。同时也有更多唯利是图的人和集团,只要有赚钱的机会,无论什么都愿意卖,包括重新被挖掘的“食育”。他们一看到“食育”成潮流,就策划起各种有关商品和服务来,例如“食育”指导员、辅导员的函授讲座。连明显破坏“传统饮食习惯”的快餐大王麦当劳都开设有关网页,制作“食育”DVD,免费租给有兴趣的小学教员,甚至可以派遣讲师开“食育”课。光是二〇一〇年,日本全国的小学开了总共六百六十二个小时的“麦当劳食育”课。上完这一堂课,同学们就会很清楚,吃麦当劳汉堡包对身体、对环境都多么健康、友好。可见,关于饮食,日本人道德败坏、思想混乱的程度到了什么田地。
究竟什么样的国家社会才需要制定“食育基本法”呢?旭通广告公司200X家庭设计室,自从一九九八年起对日本家庭的饮食生活进行定期调查,室长岩村畅子已出版了三本报告书:《变化的家庭,变化的饭桌:被真实破坏的市场调查常识》《现代家族的诞生:幻想家族论的死亡》《最可怕的普通家庭:彻底调查!破灭的日本饭桌》。标题中就泛滥着“破坏”“死亡”“可怕”“破灭”等本来跟饮食不大相配的词儿。岩村是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专家,却进行社会学者一般的调查,因为她发觉,根据历来的市场调查模式开发出来的商品、打的广告都对新世纪的消费者不再灵通。于是做了调查,结果果然令人大开眼界。
第一本书的调查对象是一九六〇年以后出生的家庭主妇,因为在日本,一九六〇年是现代化的分水岭。她们跟人们想象中的“日本主妇”很不同,一点也不勤劳,一点也不贤淑,懒得做费时间的传统菜肴,宁愿把快餐店的炸鸡、便利店的便当买回家填饱小孩的肚子,至于老公,要么让他吃跟孩子们一样的垃圾食品,或者请他自己光顾便利店解决伙食问题。
第二本则是对那些懒惰主妇的母亲做的调查报告,因为社会上普遍认为,老一辈的日本主妇是勤劳、贤惠,能做传统菜肴的。调查结果发现,一九三〇年代出生的奶奶一代人,小时碰上了战争,曾经长期挨饿,一九五〇年代以后生活才开始宽裕,便凡事学美国人进行了现代化。她们一结婚就放弃了日本传统的榻榻米和矮桌子,却引进西式桌椅和沙发来,早晨吃吐司喝速溶咖啡,让女儿学钢琴和芭蕾舞,从超市买来冷冻食品用微波炉弄热吃,表现出战后一代的上进心。她们自己会做传统菜肴,包括“御节料理(年饭)”,但不是未婚时代在娘家学的,而是结婚以后自己看杂志、看电视学的。岩村说,战争年代出生,废墟上长大的奶奶她们是白手起家的一代人,没有传统可回去。从军国主义的战时到民主主义的战后,经历过价值观念的大演变,她们相信女儿一代也自然会应对新的时代生活下去,并没必要就生活上的细节如做饭特地说三道四。
第三本书的访问对象又是正在养育孩子的家庭主妇,但是这次专门调查了她们家庭的过节方式。以前日本人认为元旦是迎接“岁神”并全家团聚的重要日子。最近却有很多人宁可把精力和经费花在圣诞节上,即使自身和家人都不是信徒。非信徒的日本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主要是家内外做许多电灯装饰。至于宴会的菜式,大多都去肯德基买炸鸡,也去西点店买蛋糕。从前的圣诞蛋糕是圆形的,如今由于“个食”已根深蒂固,许多家庭买奶油和巧克力两种的半圆形蛋糕,或者买一人一块的多种蛋糕。过完了圣诞节,许多主妇都觉得用完了力气,甚少有人接着准备在自己家里过元旦。她们认为,元旦最好出去旅游,或者到娘家、婆家吃姥姥或奶奶做的年饭。如果留在自己家的话,往往连元旦都睡懒觉,不会想到赶紧起来向丈夫、孩子贺岁并一起吃饭。反正没有准备年饭,大家都十年如一日去家附近的便利店选购食品而已。买来的是饭呢,还是零食呢,早就没有了区别。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本来应该如此。然而,今天在日本,很多人都公然说,对饮食没什么兴趣。小时候挨过饿的奶奶一代人,生育孩子的时候,曾热心引进了西式生活,也学做了新的菜式。然而,孩子们一代是在饱食的社会里长大的,不曾挨过饿,食物始终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被视为减肥的阻力。她们对饮食理应无热情。但是,大家不再一起吃饭以后,这个家会失去家庭该有的温暖,“个食”和“孤食”容易发展成“孤立”。上述三本书都收录着很多张照片,都是受访者自己拍摄了自己家的饭桌。杯面、面包、便利店的便当、买来的烤鸡腿、宅配的比萨、塑料瓶装的汽水,无例外均是半加工或全加工的工业产品,令人异化似乎理所当然。显而易见,失去了“食欲”的社会才会需要“食育基本法”。但是,失去了“食欲”,无论是社会还是人,难道不等于走上了自灭之路吗?
【关键名词】
村井弦斋
むらいげんさい
一八六四年一月二十六日,爱知县丰桥市出生,卒于一九二七年。他是明治时期的记者,撰写新闻小说的第一把交椅。《食道乐》一九〇三年于《报知新闻》连载一年,受到广大欢迎,介绍和洋中华共六百数十种料理,连载完发行单行本,亦空前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