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单簧管
【乐器名称】单簧管或称“黑管”(英Clarinet 意Clarinetto 法Clarinette 德Klarinette 俄кларнет)
【乐器本调】调和A调等
【应用谱号】高音谱表
【结构组成】笛头、哨片、小筒、上节、下节、喇叭口和机械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硬制橡胶、ABS塑料、酚醛树脂、经特殊处理的乌木、紫檀、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乐器特色】
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有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单簧管在笛头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笛头的空间吹气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使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形成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莎吕莫管(chalumeau)演变而来, 17世纪出现在大众视野,由德国乐器师约翰·克里斯朵夫·邓纳(Denner J.C,1655—1707)根据法国式竖笛莎吕莫管(Chalumeau)改革而来。经历了管身的加长和音键的补充,直到1842年,辛特·克罗捷(Klose’H.E, 1808—1880)根据波姆式长笛构造原理改革了十三键的体系,后又经莫林豪尔(Mollenhauer)在1867年完善了波姆式单簧管的构造体系。
单簧管家族包括降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倍低音单簧管等。1720年,总谱中最早出现了单簧管,1751年,德国作曲家J.斯塔米茨创作了第一部单簧管协奏曲。
【音色音域】
小字组e至小字四组c(e—c4)。
单簧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现,音色纯净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
【演奏技巧】
单簧管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擅长演奏和弦的跳进、歌唱性的旋律音阶或半音阶的快速进行,能够体现出演奏者华丽的技巧,属于木管乐器中力度变化能力最强的乐器。在乐队中适合表现多种性格和各种技巧,可担任旋律独奏、变奏、加厚音响及流动的和声型伴奏等。单簧管吹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在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应用曲目】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降B大调单簧管三重奏(K.498)》,罗斯勒《单簧管降E大调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勃拉姆斯《单簧管三重奏(Op.114)》《单簧管五重奏(Op.115)》《单簧管奏鸣曲(Op.120)》,韦伯《单簧管第一协奏曲(Op.73)》《单簧管第二协奏曲(Op.74)》《单簧管小协奏曲(Op.26)》《单簧管变奏曲(Op.33)》《单簧管五重奏(Op.34)》《单簧管大二重奏(Op.48)》《引子、主题与变奏》,门德尔松《降E大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德彪西《第一狂想曲》,瑞内克《引子与热情的快板》。
20世纪代表作品:
德彪西《第一狂想曲》,普朗克《单簧管奏鸣曲》,贝里奥《模进九号》,科普兰《单簧管协奏曲》,波扎《意大利幻想曲》,米约《胆小鬼》,欣德米特《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