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双簧管
【乐器名称】双簧管(英Oboe 意Oboe 法Hautbois 德Oboe 俄гобой)
【乐器本调】C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表
【结构组成】哨子(双簧哨片)、管身(上节、下节和喇叭口),音键
【使用材质】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大多是乌木)制成
【乐器特色】
木管家族中的“抒情女高音”。双簧管体为圆锥形,管长约60—70厘米。两片簧片制成的哨子,演奏时含在两唇之间,通过吹气使双簧片振动,形成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来。通过启闭音孔,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而获得不同的音高。因材质及哨子插入管身的稳定性,双簧管的A音常被作为管弦乐队调音时的标准音。除了可以独奏与重奏外,双簧管曾是军乐队、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双簧管家族包括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
古希腊时期,有一种木质的吹奏乐器阿夫洛斯(Aulos),其管身有若干小孔,管头有两片芦叶,最早采用麦秆、牛骨等做成,由弗里几亚人首先开始运用,后来中世纪德国又出现了一种类似木质的双簧乐器夏尔美(Schaimei)。据记载,这两种乐器为现代双簧管的祖先。将近三百年前,在法国第一次出现经过改良的只有两个音键的双簧管,1727年,拉斯登堡的乐器制作师霍夫曼(Hoffmann J.Ch.)把它增加到四个键。19世纪特里埃别尔(Triebert F.1813—1878)受到波姆改革长笛的影响,在构造上开始模仿长笛的音孔排列与音键装置,逐渐地增多了管侧的音孔与音键。
吕利首先在自己的管弦乐作品里运用双簧管,之后巴赫以及拉莫也曾被双簧管美丽的音色吸引;亨德尔将双簧管的演奏艺术推向高峰,亨德尔为双簧管创作了6首协奏曲、12首奏鸣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田园交响曲》中的“谐谑曲”,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格里格的《挪威舞曲》等,都有双簧管演奏的著名片断。
【音色音域】
小字组降b至小字三组a。
双簧管的各个音域发音比较均衡,音响也较丰满,有着谐和、平衡的表现力,演奏的持续性胜过其他木管乐器,常担任独奏性的旋律部分,尤以表达连绵性歌唱音调为其所长。双簧管有接近人声歌唱般美丽的音色,低音区的音色较丰满,有一种辽远开阔的感觉;中音区的音色具有非常美丽的色彩,能吹奏出丰富的强弱音响,气息消耗很少,善于表达多样而复杂的感情,是一个具有细腻表情的区域;高音区的音色明朗,但声音较纤细。
【演奏技巧】
双簧管属于旋律性乐器,适合演奏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同时也能表现快速的经过句与伴奏音型。吹奏中常运用“单吐”演奏法,由于哨片含在口中故吹奏快速双吐较难,但技术高者也可以使用“花舌”(振舌法)演奏。双簧管对于连奏是非常擅长的,演奏时气息消耗较小,有很好持续能力。
【应用曲目】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品:
泰勒曼《双簧管协奏曲》,亨德尔《十二首双簧管奏鸣曲》,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维瓦尔第《双簧管协奏曲》五首,奇马罗萨《双簧管协奏曲》,阿尔坎杰洛·科雷利《F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佩尔戈莱西《降E大调双簧协奏曲》,马尔切洛《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等。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370)》《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罗西尼《引子、主题与变奏》,海顿《C大调协奏曲》等。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品:
罗伯特·舒曼《三首双簧管浪漫曲》《柔板与小快板》,圣-桑《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拉威尔《哈巴涅拉》,P.A.格林《威尼斯狂欢节》,帕斯库里《唐尼采第歌剧<宠姬>主题协奏曲》,《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主题华丽协奏曲》,普朗克《双簧管奏鸣曲》,施特劳斯《D大调协奏曲》等。
20世纪代表作品:
霍利格《无伴奏奏鸣曲》,欣德米特《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贝里奥《模进七号》,布里顿《时间变奏曲》《六首蜕变后的奥维德无伴奏》,多拉蒂《五首无伴奏小品》,斯拉维奇《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