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4年第11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FIGURE 人物

普列特涅夫传奇的诞生

从演奏家升级为指挥家似乎是音乐世界中最高等级的“进化”了。悉数伯恩斯坦、艾森巴赫、阿什肯纳齐、巴伦博伊姆等等一批从演奏事业迈向指挥事业的音乐家中又以钢琴家的初始身份占据了大多数。也许是钢琴本身的交响性让钢琴家在掌控乐队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由此让他们对指挥这一更具“侵略性”的身份产生更多憧憬。然而在众人中,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普列特涅夫绝对是不可复制的。他在钢琴上的天赋无人质疑,有人称其为“莫斯科来的音乐魔鬼”,但在我看来,他在音乐上的理性、沉着精确的演释、始终冷峻的面容和“不为所动”的身体使他更像是音乐世界的“冷眼判官”。但同时,他又和其他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钢琴家一样,并非仅仅是刻画旋律,他对音乐空间感的塑造有着强大的操控力,演奏的音乐层次丰富,擅于处理细节和缔造史诗般的辉煌。

之所以在介绍普列特涅夫时将其钢琴家的身份写在前面,不仅是因为他早期钢琴家的身份,而且在于当大多数人在提及他时都更加倾向于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成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指挥方面有所逊色。从1991年他一手组建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起,普列特涅夫在短短两年间把乐团推向巅峰就足见其在指挥领域的不俗功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由全俄首席们组成的精英乐团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支不受政府管辖的独立乐团,在成立至今的二十一年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营。毫无疑问,普列特涅夫作为管理者具备杰出的领导能力,这也让他在天才钢琴家之外成功塑造了古典音乐界的又一王者“传奇”。

作为天才钢琴家的辉煌历史

普列特涅夫的音乐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十三岁被保送入读莫斯科音乐学院附属中心音乐学校,跟随季马金(E.M.Timakin)学习,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音乐天才。十六岁那年,普列特涅夫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冠军——1973年巴黎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之后直升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钢琴家雅科夫·弗利尔(Yakov Flier)与列夫·弗拉先科(LevVlasenko)的入室弟子。1978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普列特涅夫在第六届柴科夫斯基大赛中赢得金牌。

如果说天才分为两种的话,普列特涅夫是一种,他的同门师弟波格莱里奇则是另一种。当年波格莱里奇因为反传统被肖邦大赛淘汰出局,而音乐同样充满个性的普列特涅夫则拿下三次金牌。普列特涅夫绝对是最具理性和冷静头脑的天才,“别在比赛上耍个性,如果你想得奖,就得避免那些产生争议的诠释,甚至要‘迎合’评委的口味”。

提及普列特涅夫,大多数爱乐者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他的《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的这部作品被他演释得太过经典,如果只能听一次《图画展览会》的话,普列特涅夫的版本绝对不会令人失望。透明度极高的触键和巧妙的踏板变化,用音色、力度以及旋律造就十一幅各不相同的图画。神秘阴森的古堡,有牛车由远而近的豪迈步伐,宏伟庄严的基辅大门在漫步中由音乐娓娓道来。整部作品长达四十分钟,不同性格的段落连结与结构的塑造是最难演释的,需要演奏家有着超强控制和规划大型曲目的能力,并且能演奏出一个乐队的气魄和音响,而这正是普列特涅夫最为擅长的。普列特涅夫曾说过:“上帝把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灵,我就表演什么。就像小鸟在唱歌一样,完全出乎自然。”的确,他所诠释的音乐从来都没有做作、生硬的技巧,取而代之的是赋予了音乐更多的人性和情感。聆听他的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其中的第二乐章中流露出的温暖之情与表面上看似冷漠的演奏者普列特涅夫毫不相称,但无法否认这个不苟言笑的钢琴家手中拈来的炙热而高贵的情感直击心灵,是除了俄罗斯女钢琴家尤金娜以外唯一打动过我的“第二乐章”。

曾有人说普列特涅夫属于“现场型”音乐家,再好的录音最多只能捕捉到百分之八十的他。这点对于上海观众来说实在是无从论证的。普列特涅夫曾经三次到访北京,两次到访上海,但几乎全部以指挥家的身份出现,除了2003年在北京保利剧院的一千四百余名观众以外,没有人在中国见证过他的钢琴独奏会。对于更多的爱乐者来说,他是存在于唱片中的神话,不论是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还是贝多芬、李斯特,都闪烁着灵性的火花,他的音乐值得永远聆听、珍藏。

执棒乐团后开启的艺术高峰

钢琴家似乎生来都有做指挥的潜质,天才型的钢琴家尤为如此,并且一旦触及便无一例外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指挥领域,鲜少有人回归本职,连做到均衡的人都很少。普列特涅夫算是其中相对平衡的一位,2000年与指挥大师阿巴多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再度留下经典,成为其钢琴生涯中的又一高峰。普列特涅夫曾在采访中称,自己试图在钢琴和指挥中获得平衡。“我不敢与那些伟大的音乐家相比较,但是举个例子,巴赫是谁?一个作曲家?管风琴家?他也指挥自己的受难曲。拉赫玛尼诺夫和李斯特都是伟大的作曲家兼指挥家。而我只是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家,仅此而已。”

事实上,普列特涅夫的音乐才能在碰触指挥后才算散发出完整的魅力。不仅是在艺术上,更让人看到的是他在领导乐团上的人格魅力。1991年苏联解体后,普列特涅夫借此契机联合了一批当时苏联各大乐团的首席音乐家成立了俄罗斯七十年以来第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RNO)。特别的是,这支乐团不靠国家拨款,而是靠赞助和演出收入维持乐团的正常活动,普列特涅夫是一手打造乐团的灵魂人物。在他看

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是很开放的乐团,没有既定的常规。当你去指挥一些乐团,他们会想,‘我们知道怎样演奏!你能教我们什么?我们已经演奏了几百年,我们一直是如何如何做的’。然而,我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时,如果我说,‘大家听着,我有一些新想法,我最近看了贝多芬的手稿,让我们这样演奏……’,大家都会很感兴趣,这一点不是每个乐团都能做到的”。普列特涅夫说:“指挥家如果有才能,有观点,有说服人的力量,他们是会听的。不过,不是每个指挥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相对于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来说,普列特涅夫真正赢得世界关注是在1993年。这一年,DG公司先后为其发行了三张后来被誉为最重要、最经典的唱片,即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和《岩石》幻想曲、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和《暴风雨》,以及《俄罗斯序曲集》,就此勾勒出了贯穿普列特涅夫指挥生涯的艺术主线——俄罗斯的音乐,在其带领下的乐团也在短短两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级乐团,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尤以1995年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而著名。

普列特涅夫曾说:“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给我极大的乐趣。他是和我最契合的作曲家,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一位作曲家能以如此的力量传达出俄罗斯的精神。”2015年1月1日,普列特涅夫和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将再度来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于新年之时呈现一整套俄罗斯曲目。其中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想必会出人意料。而其他的两首重磅曲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俄罗斯复活节序曲》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亦是乐团的拿手好戏。

关于普列特涅夫的众说纷纭

普列特涅夫来访中国的次数屈指可数,到上海也仅仅只有两次,一次是2011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携手青年钢琴家解静娴合作演释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次是2012年年末,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对上海观众来说,除了音乐,几乎没有关于普列特涅夫的采访,无论是网络视频或网络文字。普列特涅夫究竟是个怎样的艺术家,这似乎是一个谜一样的问题。

为此,我在写文章之前特意咨询了很多当年曾短暂和他有过交集的人。据曾经和他相处两日排练时光的上海交响乐团成员回忆说,普列特涅夫的确不爱说话,非常内向,排练期间和乐队并无太多交流,但举手投足尽显绅士本色。相较于其他指挥家,普列特涅夫对音乐的处理要来得更稳健,是一个非常有内涵、严谨而又极富有音乐性的指挥家,境界非常高。同样,评价他话不多的还有青年钢琴家解静娴,“他是个相当冷的人”。在她看来,普列特涅夫虽然话不多,但十分敬业。作为在上海唯一和他合作过的钢琴家,回想起当日的演出,解静娴还是记忆犹新的。“毕竟普列特涅夫是钢琴家,所以这是我跟指挥家在老柴合作上最默契的一次。不过他比较随性,排练一遍就过,但演出时却完全不是排练的速度,第一乐章相对要慢,而第三乐章又快得飞起来,非常考验钢琴家的临场应变能力。”毫无疑问,那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申城观众首度体验到来自“俄罗斯音乐魔鬼”的执棒和钢琴家解静娴精湛的演奏。

普列特涅夫的身上总是处处显露出他独特的个人气质,从容、内省、专注、重视精神的表达,既不过分煽情,又不刻意简朴。他曾说:“只有真正地理解,才能真正地表达。”凭借这一点,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而2015年首日的三度到访也让人们期待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