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2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NEWS 乐坛资讯

⊙外刊介绍

Magazines

⊙文字_群利

《BBC音乐杂志》

BBC Music Magazine

2013年1月号

2013年正值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1913-1976)百年诞辰。封面故事通过其十二部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来探究这位作曲家的生活。

布里顿的儿童时代虽然没有像莫扎特、门德尔松、科恩戈尔德那样神奇,但他五岁就能创作歌曲,读小学时写了许多曲子,十四岁成为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的得意弟子。当他十六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时,老师们对他已有的音乐经历和良好的音乐感觉惊讶不已。布里顿在学院受到种种限制,而在校外,他的作品已经被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BBC广播公司更是慧眼识才,在备忘录中记下:“布里顿先生是沃尔顿之后出现的最让人感兴趣的新人,审视其作品务须十分仔细。”BBC首次播出的布里顿的作品便是他十九岁时的杰作:合唱套曲《一个男孩诞生了》,这部作品已经展现了布里顿非常专业的作曲技巧,而声乐套曲也在布里顿以后的音乐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

布里顿在邮政总局电影团工作时,为邮政影片写了许多配乐,也挣了不少钱,《夜邮》(1936)便是其中之一,其间他认识了诗人、剧本作家W.奥登,奥登给予了布里顿良师益友般的帮助,唤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并成为他后来歌曲的主要词作者。1939年布里顿与好友皮尔斯追随奥登到了美国,在那里旅游、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和另一部用于女高音与弦乐队的声乐套曲《灵光篇》,歌词取自十九世纪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博的诗,1940年首演于伦敦。1973年布里顿心脏动大手术,导致他的右臂失去功能。他参加二幕歌剧《魂断威尼斯》首演时身体已经很虚弱,但1975年还是完成了《第三弦乐四重奏》的终乐章“帕萨卡利亚”。

意味深长的是,布里顿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为当地少年儿童写的快乐的合唱《欢迎颂》(1976)。布里顿一生的性格中始终保留着童心未泯的一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完全为人类而写作。”

《钢琴指南》

Clavier Companion

2012年11/12月号

●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为在钢琴上学习音乐带来了新的工具和途径。美国爱荷华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一个规模宏大的“You Tube钢琴教育项目”,该项目负责人计划录制超过九千首的钢琴作品演奏录像,并将视频上传至You Tube的“爱荷华音乐教师协会钢琴曲目一览”网页,该协会每年组织钢琴水平考试,网页中将包含各个级别的考试曲目,从巴洛克、古典、浪漫派到现代钢琴作品。今后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从You Tube上该协会的“一览”中找到当年考级曲目的演奏视频。

●说到音乐纪录片,不得不提到导演彼得·罗森(Peter Rosen)。这位艾美奖得主曾“追踪”拍摄范·克莱本钢琴大赛长达二十年。纪录了2009年第十三届比赛(中国钢琴家张昊辰和日本盲人钢琴家并列第一名)的影片《德克萨斯的惊奇》(2010)在比弗利山庄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电影艺术奖和最佳记录片观众奖。罗森导演的音乐传记片范围广泛,著名的有《克劳迪奥·阿劳:“皇帝”》(1984)、《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1985,詹姆斯·莱文主持)、《恩里科·卡鲁索:世纪之声》(1998)、《作曲家哈恰图良》(2003,好莱坞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以及记录了二十世纪多位钢琴巨匠演奏生涯的《钢琴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