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9.1 发展概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概念的理念延伸和内容拓展,建设智慧社会对于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态势良好,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
1.智慧城市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智慧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都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从顶层设计、总体架构、具体应用等角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多点、多层的智慧城市政策支撑体系(见表9.1和表9.2),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为智慧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表9.1 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主要政策梳理
续表
表9.2 2017年部分城市智慧城市政策汇总
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市场调研报告,2017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4246.8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201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1%。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智慧城市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我国智慧城市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以基础智慧产业、智慧产品制造业、智慧服务业和提升型智慧产业四大产业为重点,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信息化领域的新高地。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7.9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8%[1]。
3.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2017年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官方机构、民间智库广泛开展评价研究。1月14日,《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务评价指数报告2017》正式发布,该报告建立了动态的惠民服务评价指数,这套评价办法打破了传统上单纯依据统计数据来评价发展,完全动态地站在百姓的视角,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从惠民实效上来评价各个城市的政务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各种服务。4月20日,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该报告提出,2016年全国智慧民生指数同比增长 90.42%,智慧民生成为各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之一,对 110个城市增长的贡献度在 50%以上。12月20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首次公开对20余个省(区、市)和220个地方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评价结果。该报告显示,220个城市平均得分为58.03分,最高分为84.12分,最低分为27.09分,220个城市中有过半处于起步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便捷化初见成效,惠民服务得分率为51.34%,已经取得明显进展,而市民认可度得分为63.71分,公共服务的成效初步得到市民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