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 言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消长都与本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制造业在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现代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体系的支撑主体,是科技与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创造就业的重要基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产业基础的重要物质来源。

当前,在各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不足20%,但其制造业价值总量仍然稳居世界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长期保持在60%以上。在制造业的强国中,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传统发达国家仍然位居前列。新兴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改变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也是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通过先进制造业来实现的。可以说,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现代化的制造业依然是世界各国推进《21世纪议程》,获取发展权和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制造业体系、重塑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不断驱动着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及生物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交叉融合,使绿色化制造和制造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也给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新形势下,制造业正在重新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竞争的制高点。在经历制造环节大量迁移和经济过度金融化后,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和反思制造业的价值,启动了“再制造化”战略,加快重振本国制造业。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中国家也利用劳动力数量和成本的优势,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大力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这些变化将把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格局和竞争态势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时期,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国际贸易规则。

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我国充分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直面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选择。在工业革命之前,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不但有“四大发明”,还有以陶瓷、丝绸等为代表的中国制造领先世界。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了173项,对世界的贡献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近代以来,我国错失了多次由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逐渐落后、积贫积弱。面对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世界各国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能也不应该再次错失良机。我们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和经济的发展转型,绝不是为了挑战他国,而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责任和贡献!面对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世界各主要国家几乎同时制定并出台了以制造业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新战略部署。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日本的智能工厂和机器人发展战略、印度制造战略等都把新兴科技与先进制造产业作为大力扶持和发展的重点,以驱动各自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实施制造强国建设战略,也是学习、借鉴和对接国际的通行做法,引导市场前进方向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协调、持续发展的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制造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为此,我们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化解落后产能、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不断地增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建设制造强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合作能力,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建设制造强国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前半程我们跑得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值得欣喜和自豪,也为后续赛程打下较好的基础。全球制造业发展创新永无止境,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将步入改革创新深水区,更高的发展阶段将面临更艰巨、更强大的内外压力和阻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制造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既要有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久久为功”的决心和韧劲,又要有分秒必争、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作风,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抓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建成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