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家统计调查市、县优秀报告集萃(2006—2015)(上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宝鸡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动力培育研究

国家统计局宝鸡调查队


近年来宝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来自哪些动力作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传统动力呈现怎样的转换趋势;新常态下,应从哪些方面增强培育发展动力。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从要素、创新、需求等动力因素作用的产业方面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一些分析、判断和建议。

一、近年经济发展动力作用情况

2014年宝鸡实现生产总值1658.54亿元,从2009—2014年增速分别为15.0%、14.4%、14.5%、15.1%、13.0%和10.8%,六年平均增速达到13.8%,高于全国、全省5.3和1.2个百分点,比西安、咸阳高1.2和0.2个百分点。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通过思路目标引领、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突破、加大创新驱动等,有力促进工业、大企业和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1)工业支撑。宝鸡作为西部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坚持把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力,大力推动以“宝鸡·中国钛谷”为重点的新材料、以吉利汽车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以西凤酒城为重点的烟酒食品、以麟北煤田开发及煤转化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强化。从2009—2014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6.6%,分别比全国、全省高7.7和2.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2.0%,高于全国、全省13.4和6.2个百分点,比西安、咸阳高21.9和5.5个百分点,工业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强劲的支撑作用。

表1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比表(%)

(2)大企业带动。近年来,宝鸡大力推进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加大产业集群和“四上”企业培育,到2014年末全市“四上”企业及房地产法人单位达到1607户,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从2012年到2014年实现的增加值平均占全市生产总值近五成,达到47.9%。特别是12户大企业集团,实现的增加值年平均占生产总值的两成多,达到23.6%。大企业集团还作为龙头带动催生了一批中小微配套企业,形成了集群化发展,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如宝钛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2014年达到180亿元,带动全市目前拥有钛及钛合金产业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440家,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钛合金产业链。宝鸡石油机械、宝鸡石油钢管、秦川机床、中铁宝桥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吉利汽车等大企业集团和重点项目,牵动不断壮大了装备制造业优势。

(3)投资拉动。近年来,宝鸡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通过投资促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05.59亿元,持续多年高速增长。

表2 宝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上表反映,从2009—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达到31.3%,高于全国、全省9.2和3.7个百分点,比西安、咸阳高5.6和1.4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增速为22.1%,高于全国、全省10.7和16.1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生产性投资不断加大,2009—2014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投资,平均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60%以上。如青岛啤酒宝鸡工业园一期、农夫山泉和龙源风电二期、高端装备石油产业园、千阳环保新材料、海螺型材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吉利汽车、西凤酒城扩建技改、西部光谷光通讯产业园、东岭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据测算,投资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60%以上,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传统动力变化趋势

2013年特别是2014年以来,与全国、全省一样,宝鸡经济下行压力也明显增大。2013年、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为13.0%和10.8%,分别比上年回落2.1和2.2个百分点,低于2009—2014年平均增速0.8和3.0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为9.8%,从2002年以来首次滑出两位数增长。主要是工业、大企业、投资增长趋缓,对经济发展贡献趋弱。

(一)工业增速回落,支撑力趋弱

图1 宝鸡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占GDP比重变动趋势

从上图看,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3年以后呈明显回落趋势,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4.3和3.8个百分点,比2009—2014年平均增速分别低0.9和4.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回落到10.0%,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的回落,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下降,2013年、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7和1.9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趋弱。

(二)大企业生产下滑,带动力趋弱

图2 宝鸡12户大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动趋势

上图反映,12户大企业集团生产明显下滑,增速大幅回落。2012—2014年连续三年12户大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3.5、6.8和10.0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呈现出负增长,上半年增长4.5%,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大企业集团对全市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减弱。

(三)投资效果下降,拉动力趋弱

图3 宝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投资效果系数变动趋势

上图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2013年、2014年分别比上年回落2.8和1.2个百分点,比2009—2014年平均增速分别低4.0和5.2个百分点。从投资效果看,2009—2014年投资效果系数(投资效果系数=当年GDP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为0.14,比全国、全省均低0.3,比西安、咸阳分别低0.1和0.2,特别是2013年、2014年分别下降到0.08和0.05。投资增速的回落、效果的下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呈现减弱趋势。

三、经济发展传统动力趋弱的原因

宝鸡经济发展的主要传统动力趋缓、趋弱,经济增速下滑,既有宏观环境、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有实际压力和问题的影响。

(一)从宏观环境看

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贸易增长、外部需求不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复杂困难时期,市场需求不足,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传统动力普遍减弱或消退,新动力正在孕育和发展,经济目前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环节。

(二)从结构调整看

面对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为了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要素资源,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实施的调结构、促转型战略,必然倒逼一些落后产能被淘汰,粗糙低端产业被退出。而转型使传统动力减弱或退出、经济增速回落,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三)从实际情况看

存在以下五个方面压力和问题的影响:

一是发展动力单一的影响。宝鸡的优势是工业,工业支撑、大企业集团带动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工业兴经济就兴,工业衰经济就衰,特别是大企业集团面对市场变化更是船大难调头,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以来的复杂困难环境,工业都出现较大的下滑。这种以工业为主的发展动力相对单一,遇到不利变化,对全市经济影响举足轻重。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的影响。宝鸡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虽然一些行业、企业也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总体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在结构调整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如作为优势的装备制造业,面对需求不足和竞争激烈的市场,2015年一季度产值同比下降2.2%,上半年虽由负转正,但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低0.9个百分点。作为转型升级重点的六大高能耗产业,产值在全部工业中占到40%多,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对全市经济不利影响在放大。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到六成多,而现代服务业占三成多,在消费群体有限和需求不旺的双重影响下,对全市经济拉动明显乏力。

三是创新驱动不够的影响。据科技部门资料,全市目前共有各类研发中心126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其中52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40多户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仅占7.6%,大部分小型、微型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据对在全市随机抽选的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44%的没有研发机构,46%的没有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和研发合作关系;28%的近三年没有研发投入,36%的近三年没有研制开发出新产品,52%的近三年没有获得专利;被调查的50户企业近三年每户平均引进中高级人才7.8人;50户被调查企业近三年研发并投入生产的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17.0%左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创新突破不大,必然是发展动力不足,一些优势产业、名优产品在竞争中面临危机。

四是发展活力不足的影响。非公经济一直是宝鸡经济发展的短板,2014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0.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比西安、咸阳低2.6和1.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偏小,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餐业、资质等级以外建筑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2013年全市有证照个体户7.30万户,在全省10个地市排第5位,比西安、汉中、咸阳、榆林分别少12.65、1.14、0.83、0.20万户,据测算,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7.0%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西安、汉中、咸阳、榆林分别低4.9、6.6、4.1和1.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小微企业、个体经济不够活跃,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不足。

五是要素聚集度不高的影响。宝鸡地处西部,属三、四线城市,因基础、条件、开放度等历史和地域原因,相对于发达地区人口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聚集度不高。加之面对新形势、新趋势,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削弱,土地、资源等的限制,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招优商、引好项目的难度增大,经济发展受到要素制约性影响。

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意见

根据经济发展传统动力减弱,有些在转型中还可能被退出的新变化,要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就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力,加快培育新动力,大力促进形成新的增长点。

(一)加大创新驱动,提升工业竞争力

从宝鸡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是巩固工业优势和在全市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根本。一是切实履行企业创新主体责任。从50户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看,企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72.0%的反映创新人才缺乏,68.0%的反映创新资金、设施、条件不足,28.0%的反映创新奖励激励不够,22.0%的反映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健全,18.0%的反映缺乏创新战略规制。因此,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瞄准高端化创新目标,切实加强创新基础和机制建设,加大创新投入,紧紧围绕发展制约瓶颈、主打产品、运营模式等进行多样化创新,全方位提升产业层次、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二是大力改善优化创新环境。据对50户工业企业问卷调查,企业对宝鸡创新环境的综合满意度为71.4分,总体评价良好,其中对创新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满意度为73.4和74.2分,均为良好;对创新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满意度为66.8和68.6分,均为一般。被调查工业企业就健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提出四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强化创新服务。76.0%的希望加大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62.0%的希望健全完善企业创新的财税等优惠政策,38.0%的希望增强为企业创新的服务意识,35.0%的希望进一步搭建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平台,26.0%的希望进一步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合作平台。(2)培育、引进、用好科技人才。78.0%的建议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50.0%的建议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学习深造,48.0%的建议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38.0%的建议重视解决科技人才的实际困难,22.0%的建议支持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3)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出成果。60.0%的期望健全完善鼓励创新的报酬分配机制,56.0%的期望给予创新研发贡献突出人员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44.0%的期望设立重大创新发明政府奖,38.0%的期望为科研人员专利申请和成果转让提供方便。(4)多渠道为创新融资。78.0%的认为应给予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以税收优惠,66.0%的认为应加大设立政府创新基金,52.0%的认为应加大创新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创新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24.0%的认为应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18.8%的认为应大力鼓励吸引民间基本参与创新活动。三是积极参与产能输出。宝鸡许多大企业集团有较强的势力,有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如宝钛集团、宝石机械、宝石钢管等产品已有多年的出口创汇。因此,宝鸡工业不仅要引进来,也要想法走出去,一方面在国内需求不旺、产能过剩的压力下,通过在海外建分厂等,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创新升级。

(二)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从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看,经济运行在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下,不同地区、行业、企业表现出有喜有忧的明显分化,而喜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转型升级,凡是转型升级早、快、力度大的经济明显向好,凡是晚、慢、有忧虑的经济仍显低迷。宝鸡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许多小微企业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2015年上半年52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56户因市场需求不足和竞争力不强而停产或生产下降,占比达到三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体量小,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9%,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低4.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只有1.9%,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发展大势,早调早转早主动。要围绕低端传统产业,全面改造提升,切实转型优化;围绕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大限制和淘汰,积极做“减法”;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促进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实施“引人聚才”,扩大消费效应

2009—2014年宝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25.5%,比全国、全省低19.6和10.3个百分点,比西安、咸阳低27.5和1.7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第三产业确实是宝鸡经济发展的短板。但从经济结构和消费群体看,一是宝鸡工业基础好、发展快,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大,而第一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占比自然要低;二是宝鸡是人口净流出市,每年有35万以上的农民工外出打工,有些还举家外出,每年还有10多万大中专学生在外地上学,而流入宝鸡的人口有限,消费群体主要是常住人口;三是2014年宝鸡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4287元,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比咸阳高3697元,但咸阳比宝鸡多120万人口,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宝鸡多116.7亿元。这说明宝鸡第三产业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常态化发展。人口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实现第三产业突破发展,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消费升级的同时,关键是要聚集人流,实施“引人聚才”战略,扩大消费群体。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宝鸡在大力加强法门寺、太白山、关山草原等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通过着力打造自然生态景观、渭河百里画廊、特色村镇等,加快发展休闲游,取得明显成效。只要持续推进,旅游作为载体和平台,将会发挥聚集人流、拉动消费的更大作用。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2014年宝鸡城镇化率为47.8%,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7.0和4.8个百分点。去年国务院围绕实施城镇化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给三、四线城市带来扩容机会。这就需要在农民进城落户、流动人口落户、引进人才、投资经商办企业、购(租)房等方面,制定完善更加优惠的政策,如农民进城落户可转户不退地。通过优惠政策,在重点镇、县城和市区吸纳人口,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三要突出特色发展。宝鸡生态环境良好,获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是比较理想的宜居地;名优小吃众多,获中国十大美食城,影响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有条件发展西部物流中心,有利于扩大开放度。突出这些特色,像发展夜间经济一样做大、做精、做优,形成气候,以吸引人流,繁荣发展。

(四)推进大众创业,增强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个体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据对在全市随机抽选的100户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当前大众创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65.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经济环境复杂,市场需求不足;48.0%的认为资金不足,融资难;21.0%的认为创业项目选择难;20.0%的认为管理技术人才缺乏;14.0%的认为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被调查企业希望从三个方面优化创业环境,一是加大创业政策扶持。46.0%的反映加大政府创业基金和多渠道融资政策扶持力度,42.0%的反映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好的创业项目实行更优惠的帮扶政策,38.0%的反映应切实把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35.0%的反映应加大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二是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54.0%的希望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49.0%的希望提供更多的创业信息,36.0%的希望加大创业培训指导,29.0%的希望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三是充分发挥园区对创业的孵化作用。39.0%的建议应提高创业场所租赁的灵活性、加大租金优惠,38.0%的建议能提供有关代办服务,34.0%的建议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条件。通过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促进活跃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形成各种经济类型、各种大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以增强发展活力,丰富发展动力。

(五)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项目拉动

投资对西部地区发展赶超具有关键性作用。但面对新常态下招商引资难度增大,投资动力不足,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向上争、向内挖、向外招”的路径,围绕中省政策性投资,包装争取项目;围绕现有优势产业引项目,做长、做大、做强产业链;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招项目,培养新的发展动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还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保障。据对在全市随机抽选的80户企业和30个重点项目问卷调查,近年来宝鸡持续进行综合整治,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被调查企业和重点项目对投资环境综合满意度达到78.7分,比全省高4.1分,总体良好。但一些企业和重点项目也反映,项目引进和建设不同程度还存在征地难、拆迁难、融资难和基础设施不够到位等的问题,期望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大投资环境专项整治力度,确保项目招得来、能落地、建得快、早达效,以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撰稿:段积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