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家统计调查市、县优秀报告集萃(2006—2015)(上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安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自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将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1年,西安市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把发展西安特色、西安风格、西安气魄的城市文化,让城市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确定为将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奋斗目标之一。加之西安在2008年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大关之后,西安社会消费结构进一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居民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西安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不仅对市场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契机。本文通过对西安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特点及需求的分析,剖析存在问题,并结合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加快提升居民文化消费的举措及探析促进西安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路径,供决策参考。

一、现状及特征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本文文化消费是指对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所规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从近几年西安居民文化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呈现以下特点:

(1)文化消费品销售增势强劲。近几年来,西安居民文化消费呈明显增长态势。特别是休闲、文化和娱乐类消费上升较快。2011年,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书报杂志类商品销售增势迅猛。其商品零售额分别为20.44亿元、26.41亿元、0.51亿元和17.83亿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11.4倍、1.7倍、0.8倍和3.5倍,已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居民文化娱乐用品的更新换代。2011年,西安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计算机、摄像机和钢琴分别为99.46台、12.53架和4.36件,同比分别增长了23.3%、26.1%和2.3%;比2007年分别增长1.2倍、1.6倍和2.8倍;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计算机、照相机分别为29台、17架,比2007年分别增长4.8倍、1.4倍。

(2)居民消费结构更趋优化。2011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文化服务支出1248元,比2000年增加了941.26元,增长3.1倍,增幅居八大类消费支出首位;比2007年增长近1倍。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人均支出699元,继食品、居住之后排位第三,比2007年增长近1倍;比2000年增长了2倍。可以看出西安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方面升级。此外,2011年,西安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1.7和6.2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消费结构更趋合理。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使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资源结构更相适应,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

表1 西安居民八大类消费及服务支出变化表

(3)娱乐服务增长快于文化用品增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单一,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相对较少;进入90年代,随着电视机、照相机、组合音响的陆续进入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消费得到较快增长,文化用品支出高于文娱服务;到本世纪初,由于家用电脑、摄像机、中高档乐器等文化娱乐用品的出现,同时伴随KTV歌厅及旅游业的发展,居民文娱服务和文化用品消费同步增长。近几年,随着家庭文化用品的逐渐饱和及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的快速提升,特别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居民文娱服务支出逐年攀升。2007年,西安城镇居民文化用品支出为352.77元,文娱服务为275.86元。至2011年,两者支出分别为585.15元和662.84元,分别增长65.9%和1.4倍。文娱服务占文化消费的比重由2007年的40%提高到2011年的50.2%,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图1 2007—2011年西安城镇居民文化用品及娱乐服务支出变动图(元)

(4)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比居前。2011年,西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绝对额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9位,与居首位的广州相差2466元,比最低的长春高446元;文化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7.6%,居第4位。其占比分别比广州、南京、成都低5.6、4.3和0.4个百分点(见表2)。2010年,西安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4、0.5个百分点。

表2 2011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比较表(元)

从与全国、全省居民文化消费绝对额比较看,近几年,西安居民文化消费也呈较快增长态势。2007年,西安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1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仅高80.29元。至2010年,西安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分别高出全国、全省20.07元和142.62元。西安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2007年为352.98元,分别高出全国、全省47.32元和48.44元。至2010年,西安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累计增长了78.8%,为631元,分别高出全国、全省264.28元和233.39元,增幅比全国、全省分别高58.8和48.2个百分点。

(5)文化消费区域特征明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加之受地域影响,导致消费水平产生差距。从近几年居民文化消费看出,城区内居民文化消费支出高于城郊区;郊三区居民支出高于县城。2011年,西安10个涉农区县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最高的是雁塔区,人均1198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99元),是最低蓝田县人均276元(比全市平均低423元)的4.3倍。雁塔区、灞桥区和未央区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人均977元,比长安区、临潼区和阎良区人均支出高212元;蓝田、周至、户县和高陵四县人均480元,分别比前两者要低497元和285元。从增速看,与2007年相比,增速最高的是高陵县和未央区,分别增长2.2倍和1.7倍,这主要得益于这两个地区近几年经济的较快发展。

二、需求与倾向

为全面了解西安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文化消费需求和意向、文化消费热点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随机抽取了城镇350户居民家庭和临潼、长安、未央、周至、户县300户农村居民家庭开展“西安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状况”专题调查。调查对象由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机关公务员、离退休者、自由职业者、个体民营人员和学生等构成;年龄在18—80岁;文化程度为大学专科以上、中专、中学及以下。调查显示,西安居民文化消费受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等因素影响,在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上各具特点。

(1)看电视、听广播和上网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调查显示,“看电视(电影)、听广播”成为西安城乡居民文化休闲消费的首选,分别为89.7%和82.5%;居第二位的城乡居民分别选择“上网”和“棋牌、报纸、演出、音乐会、KTV”;选择率分别是50%和36.1%,特别是对“上网”的选择率城镇高于农村14.6个百分点;而选择“艺术品收藏活动”的最少,城乡居民被访者均不足1.1%(见表3)。

表3 西安居民文化消费主要选择形式

从年龄看,城镇老年被访者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项目上。60岁以上居民选择“看电视、听广播”“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分别为92.3%和16.9%,参与率高于中、青年被访者。其中81.5%的老年被访者将其作为他们文化休闲娱乐的首选。而35岁以下的青年被访者文化娱乐活动更倾向于娱乐性。如选择“上网”“文艺演出、KTV”“运动健身”的远高于其余年龄被访者,选择率分别为73.2%、58.5%和58.5%。在校学生75%的被访者首选的文化消费方式是“运动健身”。

(2)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程度与学历成正比。调查显示,城镇高中及以下学历被访者有96.4%的选择“看电视(电影)、听广播”,居首位;大专学历及以上被访者最主要的娱乐方式选择“运动健身”和“上网”,分别达75.3%和74%。同时,大学及以上被访者文化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上比例最高,为42.6%。

农村大专及以上被访者的文化娱乐方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运动健身、旅行”“上网”和“看电视(电影)、听广播”,依次为59.3%、57.4%和55.6%。且他们人均月文化消费在20—80元和80—200元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3.3%和38.9%。表明无论城乡居民,学历越高,参与文娱活动的项目越多、范围越广。

(3)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高于农村居民。从消费水平看,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中用于文化消费在20—80元的倾向性最高,为41.7%;在80—200元的次之,为26.3%;消费在20元以下和2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2.3%和9.7%。农村居民选择月文化消费低于20元的有42.5%,选择消费在20—80元、80—200元和200元以上的被访者分别有36.4%、16.4%和4.6%,分别低于城镇被访者5.3、9.9和5.1个百分点。

从收入看,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城镇居民被访者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是“看电视、听广播”,达90.1%以上;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被访者选择“上网”和“运动健身”,其占比均为50%;此外,“棋牌、阅读书报杂志”在城镇居民中很具普遍性,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被访者中有超过50%的参与其中;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农村居民“上网”的比率最高,参与率达到50%。

除传统性、大众性文化消费项目以外,城乡居民在选择观看“文艺演出和音乐会”“运动健身和旅行”“艺术收藏”等高品位文化休闲活动的参与率与收入成正比,收入越高,其涉猎的文化消费的种类也越丰富。城镇居民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农村居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被访者对其选择率分别为62.5%和44.7%。

(4)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休闲偏重阅读。调查显示,城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离退休人员选择“阅读书报杂志”的人群明显偏高,分别达50%和36.7%以上。此外,城镇离退休人员、个体户、无业(失业)人员主要文化休闲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听广播”,其选择率依次是93.1%、90.6%和66.7%;农村务农的被访者娱乐形式相对单一,有96.2%的选择与此相同;而农村个体经营者选择“棋牌、KTV”的比率达到70%,比城镇高30.4个百分点。

(5)男性休闲娱乐人数多于女性且项目也更丰富。城镇女性除在“参观博物馆”的比率比男性略高1.5个百分点外,男性在“上网”“文艺演出”和“运动健身”方面的占比分别比女性高出5.4、2.1和1.3个百分点。在农村居民中,男性选择“棋牌、阅读书报杂志”“看电视(电影)、听广播”等的概率比女性分别高出15.5和4.9个百分点;而女性选择“运动健身、旅行”和“上网”的比率则比男性高出16.8和6.2个百分点。

(6)年轻、高收入、高学历是文化消费的主力。调查显示,城镇高中以下被访者文化消费人均月支出在20元以下倾向性最高,为45.5%;高中及以上和大学以下被访者消费在20—80元的达43.8%;大学及以上被访者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上选择率最高,为42.6%。而农村大专及以上被访者选择消费在20—80元和80—200元的分别为33.3%和38.9%。从年龄结构看,在文化消费方面愿意支出10%以上的集中在18—35岁年龄阶段。

从收入看,城镇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和2000—4000元的文化消费在20—80元的倾向性最高,分别为42.6%和40%。4000元以上的被访者选择消费在80—200元的达50%以上。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农村被访者选择每月用于文化消费超过200元的有15.8%,比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被访者分别高出13.6和12.7个百分点。调查显示,文化消费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依次降低。城镇35岁以下的青年被访者月文化消费在80—200元的选择率最高,为36.6%,分别高出中、老年被访者13.2和5.8个百分点。其中,80%的被访者将文化消费用于上网。农村60岁以上被访者中有63%的人均月文化消费低于20元。

三、发展与贡献

扩大居民文化消费,不仅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而且还可以拉动内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1)文化产业增加值连年增长。伴随西安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其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近两年,西安按照“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剧,做大在板块”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资本拉动、板块带动、项目推动战略,全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46.0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50.7元,增长4.45倍,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4.2%增加到2011年的6.5%,增加了2.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连续三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西安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达31.4%,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17.5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19.3个百分点。表明西安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发展后劲强大。在2012年9月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我省有3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644亿元。其中西安高新区签约的中视西部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园和双羽数字学习暨数字文创产业园总投资就达25.3亿元,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2)产业化特征明显。自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9个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之一以来,西安市整合文化资源,推动体制创新。2011年已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市属经营性文化单位全部实现转企改制,培育了一批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新型文化市场主体;省市联手着力打造的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兴建了西安博物院、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音乐厅等大型公益文化场所。加之实施的资本推动、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多项重点行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一般认为,当某一行业(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可把这一行业(或产业)视为支柱产业。2006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跃上5%台阶达到5.1%,成为西安五大主导产业之一。2011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6.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3.5百分点,表明其已逐渐成为西安经济的新兴支柱性产业。2012年上半年,西安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文化产业在旅游、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29.88亿元,同比增长25.8%(现价),其中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增加值104.38亿元,增长24.7%;占GDP比重达7.1%,较2011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1年,在文化产业九大行业中,新闻服务增长最快。增加值增速超过50%的行业为新闻服务(99.8%)、其他文化服务业(53.2%);超过30%依次为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38%)、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34.4%)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33.7%)。

(3)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按照目前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通行层次划分方法,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共九大行业。

“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由2007年的42.20∶20.94∶36.86,逐步调整为2011年的40.97∶33.53∶25.50。其中核心层(传统文化)发展虽占主导地位,但占比重已由42.2%下降为40.97%,下降了1.23个百分点;外围层发展迅速,比重已由2007年的20.94%提高到2011年的33.53%,提高了12.59个百分点;相关层比重下降11.36个百分点。以网络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外围层)发展趋势良好,发展空间很大。

外围层单位数和增加值也同步增长。2011年,西安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拥有企业和单位2026个,增长13.8%;实现增加值102.71亿元,增长30.8%。“外围层”拥有企业和单位2835个,年均增长21.2%;实现增加值84.07亿元,增长37.2%。“相关层”拥有企业和单位1325个,增长16.7%;实现增加值63.92亿元,增长25.3%。

(4)文化产业的扶持机制日益完善。据统计,2006—2011年,西安市累计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2亿元,扶持重点项目73个,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辐射带动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的快速发展。2011年,西安市政府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调高到5000万元。加之,金融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文化产业做优做强的机制不断完善。截至2011年年末,辖内金融机构向文化企业提供授信额度225.83亿元,贷款余额为138.87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98.05亿元,同比增长68.1%,经营性贷款余额为40.82亿元。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文化产业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十二五”期间,西安按照GDP年均13%左右增速,预计到2016年西安GDP总量将达8000亿元左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将占全市GDP9%以上,将比2011年提高3.5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文化消费也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对1980—2011年西安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两者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65。通过对三者取自然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可知三者均为一阶单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得到以下方程:

lnY=19.413+0.533*lnX1+0.395*lnX2

(Y=国内生产总值;X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X2=农村居民文化消费)

R2=0.9624

在5%的可信程度下,该方程残差是平稳的,说明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

X1每增长1%,带动Y增长0.533%

X2每增长1%,带动Y增长0.395%

该方程表明西安居民文化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正向拉动作用,居民文化消费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9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加0.533亿元和0.395亿元)。

四、矛盾与问题

虽然近几年西安居民文化消费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1)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文化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大,只有在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时,居民才有能力进行消费。随着西安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一直偏低。2007—2011年,西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1%;而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8.6%。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收入增长速度仅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要低于收入增幅3.5个百分点。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偏低抑制了其文化消费支出水平的快速提高。调查显示,目前,居民表示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自我、休闲娱乐”,人均年文化消费在240—960元之间的居民不足35%。表明我市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尚处于适当改善生活环境,处于休闲减压的初级阶段,文化消费结构偏低,大多数居民选择简便易行、花费较少甚至是不用花费的项目。如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以简单消遣型为主,知识型消费较少,发展性消费不足。这样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结构不利于提高居民自身的文化素养,难以形成消费热点,更难以支撑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不同收入群体居民文化消费差距较大。近年来,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差距也逐年加大。从西安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五等份分组比较,2011年,高收入户人均文化消费支出2482.49元,与低收入户相差2049.4元。其中:文化用品和文娱服务高低收入家庭分别相差861.04元和1188.36元。特别是在文娱服务方面,与2007年相比,高低收入家庭差距由511.24元扩大到973.91元;从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看,高收入家庭文化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2.5%,高出低收入家庭9.9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看,2007年,高低收入家庭文化消费相差1315.8元,而到2011年两者差距扩大到2049.4元;从与全市比较看,2007年,低收入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73.4元,至2011年,与全市平均水平相差了841.09元(见表4)。

表4 西安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五等份分组比较表(元)

(3)文化消费时间偏少。调查显示,在消费时间上,城乡居民被访者认为“没有时间”的分别为41.4%和41.1%。每天进行文化休闲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人群分布最多,城镇为66.9%,农村为73.2%。特别是农村81.1%的初中以下被访者日文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时间花费在2—5小时的城乡居民被访者分别为31.4%和26.1%。年轻、高收入、高学历人群拥有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他们在各种文化休闲娱乐项目上的参与率明显高于普通居民,然而闲暇时间不足成了妨碍其文化消费最大障碍。加之有孩子的家庭考虑到孩子的学习任务,也会减少文化消费的时间与支出。特别是城镇35岁以下选择“没有时间”的有63.4%;而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被访者认同的分别占50%和57.3%。

(4)产业总量相对较小。尽管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总量增长较快,平均增速和占GDP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家首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京、沪相比,与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还相对较低,产业规模不大。主要缘于目前西安文化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整合不到位,市场化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见表5)。

表5 2011年全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5)文化产品价格高企制约消费。价格是影响居民实现其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近几年,西安文化娱乐及服务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特别是文具、报纸、杂志、景点门票及旅行社收费。2007—2011年,其价格同比累计分别上涨29.7%、40.5%、27.8%、16.7%和32.9%,年均涨幅依次为6.7%、8.8%、6.3%、3.9%和7.4%。比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高3、5.1、2.6、0.2和3.7个百分点。尤其是演艺会票价,动辄几十元或成百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低收入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调查显示,对于一场感兴趣的文艺演出,有74%的城镇被访者能接受的票价在30—100元之间,而农村只有12.5%的被访者能接受;而对于一场票价在20—30元之间的电影,城乡居民被访者能接受的程度分别为55.1%和62.5%。大多数被访者都希望文艺演出或者电影票价能更低些。调查显示,认为目前“文化消费昂贵”的城乡居民分别占69.1%和81.8%,居制约文化产品消费主要因素的首位。从年龄看,35—60岁的城乡居民被访者认同的分别为74.6%和70.2%。主要缘于中年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刚性需求挤占了文化消费。特别是月收入城镇2000元及以下、农村1000元以下的被访者认同的分别为74.3%和69.4%,以书籍为例,有47.9%的农村居民能承受的书籍价格在20元以下。表明收入越低对文化消费价格过高的感受越深。

(6)缺少合适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调查显示,在问及是否“周边缺乏文化设施或场所”,城乡居民被访者分别有61.4%和57.5%的认同率。均居阻碍文化消费因素第二位。目前,我市文化消费场所主要集中在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网吧等场所。从群众参与热情与利用率来看,分别有52.9%和31.4%的被访者认为剧院、演艺场所参与热情最低;43.1%和39.3%的城乡居民被访者认为博物馆、展览馆利用率不高。农村居民中明确表示“从来不去”博物馆、剧场、电影院、图书馆和美术馆的比例均远远超过城镇居民。可以看出,西安目前文化设施和场所离居民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如图书馆以及藏书、文化馆及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科技馆及科技知识普及等不能满足居民的室内文化需求。以公共图书馆为例,据资料统计,2011年,西安只有15个,而2009年的时候上海就有30个,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就更不用说。再比如文化馆,全市只有15家,除1家省属、1家市属外,每个区县只有1家,根本满足不了居民文化娱乐的需求。同时受到社区大小的局限性,户外健身器材、老年活动中心等也不能满足居民室外文化需求。

(7)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偏低。受现阶段收入水平较低的影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旺。调查显示:73.2%的农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精神文化活动的时间不到2个小时,低于城镇居民6.3个百分点;在问及“愿意拿出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几用于文化消费”时,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中,有59.7%被访者消费在2%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2000元的家庭中,有44.3%被访者消费不足4%。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文化消费金额也仅为10%。而有43.3%的城镇居民愿意拿出收入的10%—20%用于文化消费,远高于农村居民18.3个百分点。

(8)新生代农民工进城造成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活跃,文化素质较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以及在参与文化建设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上一代农民工,更是农村留守人员无法企及的。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农村之后,农村中失去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内生动力。留守农民虽然有一定的文化需求愿望,但很少有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一些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十分贫乏,文化消费普遍低下,留守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等都失去了文化的哺育和支撑。

五、对策与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文化消费能力。通过对2007—2011年西安城乡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分层定量统计分析看出,收入越高,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就越高,文化消费与收入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文化消费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9,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6,计算的回归系数表明,现阶段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00元,人均文化消费将分别增加11.8元和7.9元(见图2)。

图2 2007—2011年西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文化消费支出散点图

(2)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消费设施。西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要加大对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等设施的投入。要新建一批文化广场、娱乐中心等活动中心,建设品位高、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营造一个居民能够耳濡目染的文化气息浓厚的生活环境。调查显示,分别有85.4%和68.6%的城乡居民被访者认为目前书店、图书馆和社区活动场所最需要加强建设。因此,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文化消费的“硬环境”建设,既要加快推进西安城市化建设,增强城市的聚集、服务、休闲功能,又要加大基层文化消费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文化消费“软环境”的建设,既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引导消费观念,形成利于文化消费发展的氛围,又要强化对文化消费倾向的引导与约束,鼓励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消费。

(3)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一是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认真总结送文化进社区经验,紧跟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精心设置赠送内容,精心筛选项目实施单位,逐步实行订单式服务。二是共享公共文化资源。由政府或高校出资兴建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应免费开放,鼓励市图书馆在社区开办分馆,建立区内社区文化资源交换流动机制,提倡已转制的影剧院、剧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定期不定期推出低价票演出。举办音乐、书法、绘画、舞蹈、礼仪、烹饪、养生等兴趣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三是积极开展大众文化活动。逢年过节,社区可适时举办以秧歌、锣鼓、舞蹈、健身操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为主、集成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社区文化节。在炎热的夏天,可举办纳凉晚会,活跃社区文化生活。

(4)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乡俗文化影响,农村居民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导。闲暇时经常聚在房前屋后、树荫下打麻将、玩纸牌。尤其是在人情消费、攀比消费和博彩消费方面支出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呈现非理性特点。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家庭培养、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手段,倡导居民享受健康、先进、优质的文化产品及服务,以大学、中学、小学校区为中心,辐射状传播良好的文化消费理念,促进消费观念升级换代,不断培养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倾向与文化消费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娱乐休闲消费向知识文化消费转变,使文化消费观念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5)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分别有50%和35.4%的被访者选择了“上网”这种文化消费形式,可见上网已经成为目前居民一种主要的文化消费形式,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对书、报、刊以及电影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到这些文化业态的发展。因此,目前在发展壮大出版发行、营私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使其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文化繁荣的新亮点。

(6)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西安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富,特别是隋唐文化资源深厚,尤其是要加快其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创新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不断提升古城西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积极利用地方独特的文化品牌,如乡村游、生态游、瓜果采摘游、美玉美食温泉葡萄节等旅游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通过打造人文景观品牌、绿色农业品牌、生态旅游品牌、民间工艺品品牌等手段,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项目。对于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及国际化大都市奋斗目标有着现实意义。

撰稿:梁玲 焦卫冬 李玲 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