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咨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层面,即理论与方法、社会个体、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等领域。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并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21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循环往复、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心理学研究常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几乎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问题。

(一)个体过程

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

像韦纳的成就归因、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研究、麦克里兰以及温特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个课题中。

2.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霍夫兰德和西尔斯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归因问题

归因问题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

4.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

这一直是心理学家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鲍姆斯特、布斯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

5.人格与社会发展

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传统领域,它向人们展示了在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以及先天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应激和情绪问题:主要针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情境中的种种紧张源,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去消除紧张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人际过程

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的课题包括如下。

(1)侵犯和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生活中挫折的来源,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2)人际吸引与爱情: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爱情则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指导。有意思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及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从众和服从:谢利夫、阿希以及米尔格拉姆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树立了一系列榜样,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4)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看起来是对人的一种讽刺,但是霍曼斯和蒂鲍等人确实证明人的交换性。与此相反,人们对社会影响的看法倒是很一致,拉塔纳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就说明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5)非语言的交流: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常常用非语言的线索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体态以及语气等都是这个领域的课题。

(6)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都促使心理学家去关注。

(三)团体过程

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如下。

(1)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这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课题,到90年代末期的时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做出了贡献。60年代费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论”,80年代Triandis等人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以及90年代尼司彼特和彭凯平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就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

(2)拥挤与环境心理学: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关注,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所引发的人口爆炸,人们对资源的过分消耗所引发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3)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团体运作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一直被社会心理学所重视,组织结构、团体与组织决策以及团体领导等问题都包括在这一领域内。

(4)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从20世纪40年代起心理学家就研究这些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种族偏见不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仇杀,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5)健康心理学: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受到重视的课题。社会支持、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包括在此课题内。这一问题在21世纪受到更大的重视。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学派

1.行为主义学派

a.刺激—反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都是有机体在遇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行为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

b.模仿论

模仿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的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他们认为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模仿而习得,都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

c.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d.社会交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上存有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规律;因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则。

2.认知学派

a.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强调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理论。该学派的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做出的。

b.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整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

c.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是阐释人心理的内部动机状态对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它试图以人的认知活动为出发点,理解隐含在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背后的动机状态。美国心理学家W.J.麦克盖尔首先提出了认知相符概念。一致性理论是探讨和预测人在接受了对有关事物的新的信息后会调整原有态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3.精神分析学派

a.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早期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性的后面是一种叫“力比多”的性潜力,它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后期理论认为,人有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的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即生存本能,同时也有表现为求杀欲望的死亡本能。

b.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

这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从精神分析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开始否定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说,强调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作用,重视自我整合与调节作用,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和埃里克森等。

c.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这是以人际需要理论为基础,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向类型以及群体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舒茨于1958年提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4.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a.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也叫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马斯、库利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b.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与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试图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释人的行为并揭示其中规律的研究领域。

c.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是关于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怎样受其从属的或追求的群体参照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从社会心理学诞生之日起,以罗斯为代表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和以麦独孤为代表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后来又出现了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等。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有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试图从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求得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解释,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通过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化等因素来研究人们的社会互动,进而达到对人类行为本质的解释,强调社会群体量变的重要性。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是从因素入手探索有关人类行为的解释,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但是社会、文化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彼此之间的互动是持续不断的。要充分准确地描绘人的社会行为,单一的研究取向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建立一种综合的研究取向才有可能。当理智战胜了感情之后,社会心理学开始迈上了整合之路。更为重要的是,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不同研究取向的整合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在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的整合发展和现状启示中,社会行为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格及派生物地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综合应用社会科学,是从心理层面上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流行性反应的总体把握。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应独立地着力于社会行为心理的整合研究。

刘义林博士寄语:那些背后夸奖你的人,当你知道后,要珍藏心里,因为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对于那种当众夸奖你的人,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