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 打好基础——认识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斯蒂芬·P.罗宾斯
【项目目标】
1.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生活与组织行为】
本能
犹太人的后裔布朗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住在伦敦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有时布朗先生下班回家很晚,他的妻子和孩子已经睡着,他就用钥匙打开房子的前门,悄悄地走进屋子。
有一天晚上,布朗先生回家时发现钥匙丢了,于是他走近房子按门铃,可是屋内没有动静。他再次按门铃,房内仍然没有动静。无奈之下,布朗先生只好敲打卧室的窗户,大声喊叫妻子,但妻子仍然没醒。最后,他停下来,想了片刻,捏着鼻子模仿小孩的声音,叫道:“妈妈,我要尿尿。”尽管他说得很轻,布朗太太还是马上醒了。
思考:布朗先生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让你联想到组织管理中的什么问题?
【项目流程图】
任务1.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1.1.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这个概念的内涵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丰富完善的过程中。尽管许多学者对“组织行为学”这个概念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是从行为的规律性出发,将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组织行为学是在系统研究和掌握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组织环境中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以便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应用学科。我们可以借助图1-1来理解、掌握“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
图1-1 “组织行为学”概念的图解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与组织管理中的哪些具体行为相关?
1.1.2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组织行为学具有四个主要特点,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1.1.3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大多数学科都有相同的四个目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学也不例外,如图1-2所示。
图1-2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与重要的管理任务之间的关系
(1)描述。描述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使管理者对人在工作中的行为有所认识。
(2)解释。解释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作为管理者,如果仅能描述其员工的行为,却无法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那么可以说这样的管理者是失败的,因为一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有些人离开组织是因为对工资不满意,而有些人则是因为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显然,如果管理者能抓住主要因素,就非常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另外,对某些现象的解释也会随着时间或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就业和失业高峰时期,人们离开组织的原因差别非常大。
(3)预测。预测员工未来的行为。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都是日常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比如,管理者有能力预先知道某个员工在什么情况下会疏忽大意,或在什么情况下会集中精力,那么他的管理方式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管理效率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当管理者准确预测在不同条件下员工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需求倾向,并由此做出正确的激励决策,将会激发员工对组织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管理者了解到一个部门的下属对其十分友好,那么他就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日常工作中下属的情感反应。
(4)控制。控制和培养人在工作中的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直接研究目的就是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从管理的运行过程来看,试图说明在组织中发生什么(描述)以及它为什么发生(解释),只是对组织行为的描述而不是规范。当描述的组织行为现象越来越多,解释和预测组织行为日益准确时,采用某种形式控制这些组织行为就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建立了一套控制技术,补充和丰富了传统管理理论的不足。这些技术为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者提供了根据,并且体现了预测和解释组织行为的实际意义。
实例:陈霖杰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38岁的陈霖杰,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如今已经工作了十几年,虽然成了部门骨干,事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个人发展上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当初的工作热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近几年来,新入职的年轻人由于高学历与积极的工作态度,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甚至有一位曾是他下属的年轻人现在已成了他的上司。看到昔日的同学和自己熟悉的一些年轻人当了老板或经理时,陈霖杰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想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试试自己的能力。然而,对于年近不惑的陈霖杰而言,选择跳槽意味着要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他对自己能否适应新的岗位也没有把握,而继续留在原单位可能会默默无闻下去……
思考:陈霖杰遇到了什么难题?请你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指点一下他。
1.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如图1-3所示。
图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围绕如何提高组织行为有效性这一主题,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以及组织行为的学科。它使领导(管理)者能掌握其心理与行为变化的规律及与环境的适应程度,以提高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预测能力、引导与控制能力,并及时协调组织、领导、群体、个体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加速组织变革,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实操1.1 给教师的一封信
◆实操内容
学生给教师的一封信。
◆实操目的
1.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2.训练学生的主动配合能力。
3.学生和教师准确把握本课程学习的目标。
◆活动步骤
1.教师课前准备好书信格式(如下所示),在课程开始时分发给每位学生。
2.请大家在课后将这封信填写完整,然后交给教师。
给教师的一封信
___________老师:
我是___________级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的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第___________学期上了您教授的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我希望能明确本学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
我所认识的组织行为学是这样一门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希望本学期学了这门课后,有以下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本学期本课程的授课方面,我希望能有以下的互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思考回答
1.当教师要求你写这封信时,你有什么想法?
2.这封信的设计能解释组织行为学中哪方面的内容?
◆评估标准(自评和他评)
任务1.2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行为科学的出现而产生的一门学科。世界上,早就有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了,而组织行为学作为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是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综合性发展与进步的结果。它也是一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科。
1.2.1 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学科基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表1-2所示。通过此表,我们可以了解对组织行为学做出了贡献的学科及其相互关系。
表1-2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1.2.2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兴起于西欧、北欧、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鉴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管理学家在协调、控制和指挥一定组织中人们从事活动所强调的重点也不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可分为若干阶段。
1.从管理实践产生组织行为学
泰勒(F.Taylor)和吉尔布雷斯(F.B.Gilbreth)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开展了对工人劳动动作和时间的研究。美国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L.Gilbreth)(吉尔布雷斯的妻子)指出,在强调科学管理的同时,应注意研究工人的心理。管理人员若不关心工人而只卡定额就会引起工人的不满,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莉莲·吉尔布雷斯于1914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一书,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国家开始推行工业心理学,主要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工作中的个体差异。20世纪20年代,“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由一名钢铁公司的技工晋升为车间工段长、总技师、总工程师,拥有丰富的第一线生产管理经验。通过对工人劳动动作和时间的研究,他制定了劳动生产定额,实行计件制,使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由于他把工人当作机器的附属品,当作“经济人”,片面强调金钱刺激,忽视了人的社会需求,因而使工人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满行为,影响了工作效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924年,美国科学院以及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Elton Mayo)先后派实验小组到霍桑工厂做实验,经过8年时间,通过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等,最终发现: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有的个体甚至认为,人群关系比福利更重要。据此,梅奥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并得出三点结论:其一,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二,生产条件并非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其三,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发现,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而重视“人群关系”,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于是,行为科学应运而生。后来,又从对人的行为研究发展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出现了组织行为学。具体来讲,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H.J.Leavitt)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代替工业心理学,重视群体心理研究,后来又发展为组织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学的管理学院和研究生部的教师成立了组织行为学小组,确立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课题,“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便沿用至今。因此,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微观组织行为学,以及主要研究组织行为的宏观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3所示。
表1-3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实操1.2 管理应变能力训练
◆实操内容
上级要来公司视察,你准备将招待工作安排给小王来做。假设一:如果小王是个很忠厚但是有点呆板的人,你怎么吩咐?假设二:如果小王是个很爱动脑子但是不够细心的人,你又要怎么吩咐?
◆实操目的
1.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2.训练学生的管理应变能力。
◆活动步骤
1.以分好的虚拟公司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公司将讨论结果向教师汇报。
3.教师进行点评:各公司讨论结果如何?哪个公司的效率更高?哪个公司的方案更为合理?
◆思考回答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给你带来了关于管理学的哪些启发?
◆评估标准(自评和他评)
任务1.3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手段。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作为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科学一样,都必然遵循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等原则。下面介绍六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3.1 观察法
对他人行为的了解注意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是取得直接资料和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没有条件进行访问或实验时,观察是取得资料的主要途径。观察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四种方法):
第一种类型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非参与观察法。
第二种类型是按照观察情境的差异,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观察者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观察他人的行为;凡是有计划、有系统的记录,其结果跟一定的命题相联系而又能接受考核的观察方法均属于控制观察法。
1.3.2 调查法
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对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则可以通过调查、访问、谈话、问卷等方法来进行研究。调查法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想法、感受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要求研究对象必须具有代表性,同时所运用的统计方法也必须恰当。要保证研究的对象具有代表性,必须重视调查样本的选择。一般来说,选取样本的方法有:随机抽样、有意抽样和分层抽样,其中随机抽样是最主要的方法,它能够使所要研究内容的各个部分都有被抽选到的可能,保证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有意抽样则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研究;分层抽样就是按照年龄、性别、地区、单位、等级、行业或其他因素分别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法有许多,如谈话法、问卷法等。另外,随着信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电话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既能根据研究需要单独使用某种调查方法,也可以将多种调查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
1.3.3 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验被试者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验项目有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机械能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机理能力测验、管理能力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心理测验法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常用到的进行人员考核、岗位测量与导引、职工选拔等的基本方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同的是,心理测验法的运用具有严格的信度与效度要求。心理测验的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或测验的准确性,是反映被测试者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也是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心理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否就是所要测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否体现和达到了测验的预期目标及程度。在运用心理测验法时,为了严格控制心理测验的质量,必须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许多国家明确规定,用于在人员选拔的测验量表中,信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8、效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6才符合要求,否则不能予以认可。
1.3.4 案例法
案例法是研究组织行为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辩证统一的研究方法。案例法是指研究人员对利用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搜集到的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为解决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虚拟训练。这种管理工作的虚拟训练,是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良好方法。
1.3.5 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法是根据被测试者所担任的职务,测试者假设一种与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情境,将被测试者放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由测试者观察其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规范对其进行评定。具体来说,情境模拟法包括情境模拟测评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测评,一般通过公文处理、小组讨论、上下级对话、口试等方法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员接触、岗位普升工作中应用广泛,从讨论中可以了解被试者在语言表达、思维应变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情境模拟方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对人员考核的信度、效度较高,对主持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1.3.6 实验法
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许多变量不容易被控制,因而人们很难确定一定形式的行为是否为某一组织特点的直接产物,而实验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法要求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其他几个自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例如,改变工作场所内噪音强度,以探究噪音强度与工作效率、工作速度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实验法有两种类型: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操1.3 掘优补缺
◆实操内容
为了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领导决定由你制订方案以找出公司中表现优秀和表现欠佳的部门的优缺点,你将采取什么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实操目的
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训练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研究法的运用。
◆活动步骤
1.将讨论结果向教师汇报。
2.教师进行点评。
◆思考回答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中还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评估标准(自评和他评)
关键术语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观察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 案例法 情境模拟法 实验法
综合训练
情境设计:职场“大长今”为何难寻出头之日
《大长今》,一部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韩剧。很多人都为“长今”的坚韧而震撼,也为结局的圆满而感动。其实,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得对,“看着别人的故事,想着自己的心事”。苏南是个在逆境中长大的女孩,性格和经历都与“长今”有相似之处。在看了《大长今》之后,苏南开始反思,为什么生活中的“长今”,没有像电视剧中那样完美的结局?
第一次遇到“周扒皮”老板
苏南觉得自己所有的痛苦都和过分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关。出身贫困的苏南骨子里带着骄傲,对什么事情都要求很高。在学校的时候,就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一次次拒绝男孩子的好意。由于比较喜欢市场工作,苏南毕业后选择了在某广告公司当一名市场专员。
刚开始工作的她,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审了再审,查了再查,甚至不惜每天加班加点。当然,苏南的工作得到了上司的好评。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老板非常看重人力成本,当看见苏南完全可以做两个人的工作时,就不停地往她手上压活。有一次,为了让一个策划方案能够通过最后的评审,苏南改了又改,连续两天没有休息,最后倒在了会议室中。
当苏南躺在病床上时,来看望她的上司,居然拿着未完成的工作当作慰问品。苏南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做完报告,然后递交了辞职信。
一边是业绩,一边是流言
几年过去了,苏南凭借自己的实力,开始逐渐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过其追求完美的性格一点都没有变。目前已经是部门负责人的她,每次看见手下交上来的粗糙的策划书,都会严厉地退回,让他们一遍一遍地去改。苏南觉得这些下属似乎都缺乏敬业精神,更不奢望有人会像她当年一样,为了工作,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有一次,一个已经工作了两年的下属没有按时交工作报告,那是一个十万火急的大策划。一直等在办公室的苏南怎么也等不到她,电话打过去竟然关机。派人上她家里找,没人。苏南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这个下属的辞职信已经交到了老板的手上,辞职的理由竟是苏南待人苛刻和工作量繁重。苏南顾不上向老板解释原委,她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向我们的客户交代。”她连续加班36个小时,总算看到了客户脸上满意的微笑。
苏南所在部门是公司内部人才流失率最高的部门,这给许多嫉妒她的中层干部以可乘之机。可喜的是,苏南部门的业绩是全公司最好的,也是客户反馈时评价最好的一个部门。老板看在业绩的份上,目前也没有为难过苏南。一边是业绩,一边是中伤她的流言,如果哪一天业绩突然出现下滑,苏南不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境遇会是怎样。平时完全没有时间仔细琢磨这些小事,但已经30岁仍然单身的苏南,确实觉得自己活得很辛苦。
像“长今”一样苦苦学技
没有任何背景,完全靠自己打拼的苏南,多年来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坚韧不拔。苏南在大学里学习的是理科专业,没有任何市场方面的专业背景。但是她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毅然地选择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前几年的工作中,苏南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补习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来学习。大家看到的只是人前专业的苏南,又有谁知道她背后饱尝的艰辛呢?
当苏南以29岁的年龄到目前这家企业应聘市场总监的时候,并不是当时的最佳人选,因为她与别人要求的35岁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然而,苏南的自信还是让企业管理者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单位承诺,她先从市场经理做起,如果做得好的话,会给她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苏南没有犹豫,接受了这份工作。市场部的工作一步步好起来,市场占有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公司里的人在欢欣鼓舞搞庆典的时候,苏南却因为长期的劳累而住进了医院。
为人际关系而伤神
苏南很明白自己一直是一个追求单纯环境的人,人际关系这一块,绝对是自己最大的弱点。大家都说,有人的地方必然有人际斗争,但是苏南始终在逃避这个问题,常常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伤神。
不久前,公司内部开始考虑干部升职问题。如果单纯按照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苏南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素来与同僚无亲密来往的她,很难在这个时候去拉拢人脉。苏南不明白,提拔干部为什么不单纯看业绩,还要考核很多业绩以外的东西?所以,当一两个对她的能力很佩服的同事私下点拨她,让她对人力资源总监献殷勤时,苏南断然拒绝了。
果然,升职名单中没有苏南。苏南直接去和老板理论,老板一脸无奈地说:“苏南,我最欣赏的员工就是你,但公司提拔有提拔的依据,所有的考核都是按照依据执行。我对你的未来业绩充满希望,只是希望你的领导能力再提高些……”
(资料来源:申江服务导报网,http://eladies.sina.com.cn/of/2005/1019/1046200988.htm.)
【思考讨论题】
1.从案例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苏南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女孩,但为什么在职场中总是失意呢?
2.苏南的事例,揭示了当今职场上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假如你是苏南,当你意识到一系列的问题时,你将如何扭转局面?
4.从工作的努力程度来讲,苏南是一个好员工。若你是她的领导,应如何使好员工为组织带来更大的收益?
5.认真阅读案例,结合理论对本案例进行分析,每人撰写约500字的案例分析。
公司经营活动1:挑选临时负责人,组建公司
◆实操内容
视学生人数而定,每15~20个人组建一个公司。
◆实操目的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组织的基本单位。
2.这次的活动是本学期课堂实训教学的基础活动。
◆活动步骤
1.每15~20个人组建一个公司,初步确定组建公司的数量。
2.以自荐或推荐的形式挑选临时负责人,其他成员定为临时合伙人,共同完成后面的工作。
3.自拟公司名称,设定公司经营范围。
4.教师解释本次活动的意义。
◆思考回答
组建公司对本学期教学起到了什么作用?
工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