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0 笛声从远古响起 骨笛

年代:贾湖文化,距今约7000—5800年

尺寸:长24.6厘米

材质:骨

出土地:1986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收藏地:河南博物院等


【引言】说到贾湖骨笛,不得不提到著名考古学家张居中。张先生是贾湖骨笛的发现者、研究者。正是他带领考古队员长达四年的发掘才使得贾湖骨笛得以重现天日,才让我们能够聆听来自远古的笛声。

贾湖骨笛横空出世

胡辣汤是河南有名的特色小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完美地调和到一起,衍生出一种新的美味。说到胡辣汤,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逍遥镇胡辣汤,其实在河南还有一个地方的胡辣汤很出名,那就是舞阳县的北舞渡镇。举世闻名的贾湖骨笛出土地就是北舞渡镇下辖的贾湖村。贾湖遗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1961年,舞阳县文化馆的文物专干朱帜被下放到今北舞渡镇贾湖村劳动,他劳动之余,在村东的沟坎、井壁上发现了陶片、人骨和红烧土颗粒,遂确认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8年后的1979年,贾湖村修筑水坝,破坏了遗址的主体。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开荒种地时发现了石铲和陶壶,这些文物由学校的老师贾建国等上交给了县文化馆。这些文物再次引起了朱帜先生的注意,此时正值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之初,河南各地随即开展了针对新石器早期遗址的调查工作。以此为契机,1980年,赵世纲先生在许昌得知贾湖遗址的新发现后随即前往调查,经调查,确认贾湖遗址是一处裴李岗文化遗址。1983年,贾湖村民要求在遗址西侧规划宅基地,为了配合此次工作及进一步了解贾湖遗址的内涵,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专人对贾湖遗址进行试掘。此次试掘发现窖穴、墓葬以及石、骨、陶等器物。从1983年到1987年,贾湖遗址先后经历了六次发掘。其中的第二次至第六次发掘就是由张居中主持的。在1986年3月到6月的第四次发掘中,考古队首次确认了3支七孔骨笛。这是贾湖骨笛的第一次横空出世。此外,在贾湖遗址中还发现了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的饮料、中国最早的家猪和具有驯化特征的稻米等。

墓葬主人的心爱之物

截至目前,在贾湖遗址墓葬中共发现30多支骨笛,其中前六次出土25件,完整者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其中可以复原或大致复原者11件。在这25件骨笛中,有22件出土于墓葬中,1支半成品发现于窖穴,2支残器在地层中发现。其中有7座墓随葬2支骨笛,其余均随葬1支。骨笛在墓葬中放置的位置是较为固定的,均放置在死者下半身,刚好是手容易拿到的位置。

随葬骨笛的墓主人,以男性墓多见,有13座男性墓,均为成年男性,只有一座是30岁左右的成年女性墓。

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的这支骨笛出自贾湖M282,该墓是贾湖遗址中当之无愧的大墓,墓内有两个个体的人骨,甲位于墓底正中,身首异处,头骨和躯体脱离,面向西北方向,下颌骨位于骨架西0.3米处,颈椎散乱,左肱骨稍向下错位,右肱骨上端向外错位稍呈倾斜状,两小臂交叉置于骨盆上,下肢保存完好,在甲的胸部是另一个体的右边下颌骨,即乙。经鉴定,甲为35岁左右的男性,乙为45岁以上的男性。该墓共出土随葬品60件,有陶器、骨器、石器、牙器等。其中出土了两件骨笛,放置在墓主左股骨内外两侧。分别编号为M282-20和M282-21。展出的这件是M282-21,这件骨笛出土时置于墓主人左股骨外侧,出土时断为三截。经过细致观察后发现,这件骨笛并非入土后断裂,而是在墓主生前已经折断,可能是出于某次意外事故。即使已经断为三截,墓主人仍然不忍心丢弃,而是在两处断茬处钻了14个小孔,用细线精心缀合后继续使用。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想要制作出一支骨笛,并非易事。这一方面说明骨笛制作的难度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墓主人对他生前所使用的这支骨笛的珍视程度,或许这件笛子,伴随他走过很多年,是他的心爱之物。

另外,据发掘者研究,该墓出土的另外一支笛子是这件笛子的“克隆”版。理由是,这支笛子在折断后继续使用;这两支笛子的绝对音高只差不到两分;这件笛子较另外一件相对质朴,体现在音阶上;最后是另一支笛子上有试音孔,应该是根据这支笛子制作留下的。由此可见这支笛子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件笛子可能是所有贾湖骨笛的“祖先”。

该墓是一座合葬墓,而且经鉴定这两位墓主人均为男性,墓内又出土了两件骨笛。经过观察,考古工作者发现墓内甲的肢骨保存相对完好,虽然有一定的错乱,但不是十分严重;乙只发现下颌骨,而且鉴定的结果是乙的年龄比甲大。加上骨笛的出土位置来看,这两件骨笛的主人应该是甲。至于乙的下颌骨为何在甲的墓里发现,这其中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笛”

经古生物学家鉴定,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钻孔制成的。其制作方法和过程,据研究,和现代民族管乐器很相似。研究发现,贾湖人已经有了音差的基本概念,故此,在笛子制成后会运用打小孔的方式调整个别音孔的音差,反映了当时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

贾湖骨笛的发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年代之久远让观者无不感到惊叹,并深深地被七八千年前古人精湛的技术所折服。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骨笛的发现者张居中教授这么评价到:贾湖骨笛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变化多样的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刷新了我们以往的认识,其价值和意义无法比拟。贾湖骨笛自从发现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发现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这是对贾湖骨笛最为充分的肯定,它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