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秋(克勒门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宝(古蒲溪)

晓市评量信手拈,廿三尺外问谁添;关山路杳风声远,多少龙华七宝尖。

——张春华《沪城岁时歌》


我初到上海,只知上海是洋货的集聚场,“洋”字头的东西,都是从上海转到各地去的。后来,读了上海的志书,才知道上海出产土布,不仅远销朝鲜,而且远渡重洋,到了伦敦。17世纪的英国绅士,以穿着“龙华尖,七宝尖”为时尚的。18世纪以后,倒过头来,洋布舶来,土布受打击了。(这是西风压倒东风之始。)

七宝古名蒲溪,在上海的西南角,和漕河泾相近,富有水乡风味。那儿有一条叫蒲汇塘的大水渠,从镇中穿过,渠上跨了一条古石桥,建于明正德年间。上海四近,古代都以土布出名,陕西、山西商人在这儿设庄采购。土布既衰落,上海洋市场代兴,这一带乃成为最大的蔬菜市场了。

七宝寺在镇北,建于晋代,原在青浦六宝山,故名六宝庵,唐末迁到此镇。五代时吴越王钱镠赐给寺中一部金字藏经,且说:“此亦一宝也!”因此六宝庵改名七宝寺,镇名也就叫作七宝了。近千年中,寺院屡兴屡废,中日战争中,又受了破坏,只有一座山门,还是五代古物。在新建庙宇外,莲涌堂庭中的那棵梓树,也是宋代古物,树留独枝,年年开着粉红色的花朵。至于那部有名的金字藏经,还在上海博物馆中保存着。

镇南有宋代所建的东岳行庙,沿河浜一角,搭了紫藤架,下面朱漆栏杆,衬着浜上小桥,古色盎然。从前,玉皇殿前三株宋代的老树,两根又高又粗的银杏,和一株枝干虬曲的柏树,仿佛告诉过客:这个七宝镇的历史是这么古老的。

南东街上,一堵红墙,那是铁佛寺(又名东圣堂),乃是元代所建的古庙。庙分前后两殿,前殿一尊千斤大铁佛,明万历年间所铸。

七宝既是水乡,桥梁很多。明代本地人徐寿夫妇是著名造桥的工匠,除了蒲汇渠上大桥而外,从七宝到泗泾的河运上,他俩还建造了十座石桥。(北西街有镇门,拱形,题有“秀挹泖峰”四字,也是清代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