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吹水录(读书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本书收入了我二十年来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二十篇文章。

最早的一篇写于1993年。那时候我在北碚西师读研究生,放完暑假返校,从安庆坐船去重庆,在报亭里买到8月号的《读书》,上面刊载了我就夏济安翻译的美国散文谈翻译观的文章。读了《读书》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有幸在上面写了,当然十分兴奋。

第二年去了香港,写文章就都发在当地的报刊上了,直到1999年才投了一篇《硬语盘空,又何妨软语商量?》给《读书》,发表在9月号上。我是在杭州买到这期杂志的,正好是我来此地工作与生活的开始。一晃已经十五年过去了。

这十五年给《读书》写稿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最近五年,一直经手编我文章的吴彬女士约我开设一个专栏,说好每年供稿四到六篇。我没有这么高产,但二十篇里有一半都写于这五年,也不能说太懒,可栏目名称起得却很闲适散漫的样子:“湖上吹水录”。唐宋以来文人都喜欢把西湖一带称作“湖上”,我不住在西湖边,却感染了这一点雅疾。“吹水”是广东话闲侃的意思。这个专栏从一开始就不设定性质和主题,随便我写什么。我也就渐渐放开,从文学和语言写到社会和思想。

这次将历年所作结集出版,我将它们按照内容大致分成三辑。第一辑是中外文人的评论,有的评思想观念,有的论文学风格。第二辑大体围绕着语言问题,由翻译文体等不同的话题引起,展开一些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古典诗词的文本细读,都是些不为人知的绝妙好辞,想写出擘肌分理的赏心之作。二十篇文章基本上照原来发表的样子收入,只是补足了极少删削未刊的文字,行文也做了一些微调,在某些必要的地方加上了行间注释,每篇后面标明了发表年月,个别篇目则改回我原先提交的题目,其实也差不多。书名我想来想去想不好,最后还是用了专栏的名称,就叫《湖上吹水录》。

为《读书》而作文,我一直都很用心,既出于对这份杂志声誉和品位的尊敬,也因为心存感念。《读书》创刊的1979年,我正好上大学。在人文知识信息相对匮乏的80年代,在我心智成长的关键十年,它给我不可或缺的营养。以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我要对《读书》表示由衷的感谢。

2015年7月28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