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面谕》与皇太子的兴废及玄烨的内心世界
康熙五十六年,清圣祖玄烨颁布一份长篇《面谕》,末云:“若有遗诏,无非此言。”五年之后,玄烨辞世,继位者胤禛对此稍加润饰,即以圣祖《遗诏》之名晓喻天下。先师王锺翰曾撰有《清圣祖遗诏考辨》一文,据现存《遗诏》满汉文原件,与《实录》中所载《遗诏》、《面谕》详加比勘,断言:“现存《遗诏》(原注:包括汉文本和满汉文本)原件系从《面谕》增删、修改润饰而来。”应为的论。
向来史家论及《面谕》,多从立储一事着眼,以至聚讼纷纭,未得确解。稍审《面谕》全文,则为玄烨自叙承继祖宗创业,及其生平守成兼备开基,辛苦备尝,朝惕夕励,以至喋喋不休。其中关于嗣君之事,虽有长篇敷衍,但插叙旁出,语义暧昧不明。故视《面谕》为玄烨自评可也,为慎重其家业之承传可也,若强以为玄烨于此暗示已传位某某,则终难免穿凿附会之嫌。然亦无可否认,《面谕》毕竟因储位而发,其归结点亦在于此。本文后面将证明,《面谕》思想基本来源于两废太子期间的上谕。若以《面谕》与立储无甚关涉,亦不免过甚其辞。
兹所欲论,其意义更有远过于此者。我以为,《面谕》中最可关注之处,是玄烨首次公开提出“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并以此纲领全文。其余所言,皆为此一宗旨之伸延。而此一关键,竟似未曾为史家留意。注2正是玄烨首倡清朝得天下最正,其后继者胤禛、弘历辈,才得以秉承声气,大肆煽扬。胤禛《大义觉迷录》曰:“本朝之得天下,较之成汤之放桀、周武之伐纣,更为名正而言顺。”弘历《世祖章皇帝实录序》亦堂而皇之曰:“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帝王高倡于庙堂之上,于是朝野应和,流风所及,以至清社既屋,仍不衰绝。中国历代更替,莫不为本朝争正统,然如有清一代之甚嚣尘上者,殆绝无仅有。有鉴于此,认真清理其始作俑者之思想历程及其时代背景,并剖析其真正内涵,或许就显得尤为迫切。
注2《清史稿》卷8《圣祖本纪三》摘录《面谕》即略去“得天下之正”一语。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载《清史论丛》第四辑;冯尔康《雍正传》,第14—16页;前注引杨启樵文;杨珍《满文档案中所见允皇位继承人的新证据》,载《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利用《面谕》讨论储位问题均未提及“得天下之正”。孟昭信《康熙帝》一书有讨论《面谕》的专节《康熙的自我总结》,亦将玄烨的“得天下之正”一语放过,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370页。郭松义、杨珍《康熙帝本传》论及玄烨“著名的长篇谕旨”:“首先,他承认自己年迈体衰,力不从心”云云,偏偏将前面的“得天下之正”视而不见,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88—390页。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概括《面谕》的主要内容为四点,这一内容依然不在其中,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327页。拙文《评清世祖遗诏》序言中亦云,《面谕》“似无关历史发展宏旨”,诚为一时卤见,载《清初政治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