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鸡汤”虽美味,切记莫“贪杯”

(一)

一直以来,讲成功学的著作总是经久不衰。它们被摆在书店的畅销书架上、投放在机场书店里的大电视上,很多人争相购买、阅读、观看,好像把“成功学”请回家供着,就已经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随便翻开一本成功学著作,都在讲“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功”。

我之所以认为成功学有毒,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成功学只是告诉了你一个因一个果,可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举个例子,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凯旋归来以后若是让他们总结经验,唐僧可能会说“是因为我有信念,只要我不被妖怪吃掉,我们就一定能胜利”。

孙悟空会说:“是因为我有能力,遇到妖魔鬼怪,打得过我就打,打不过我就去天庭搬救兵。”

猪八戒说:“是因为我跟对了人,一路上有人帮有人带有人帮我挑铺盖。”

沙僧说:“是因为我听话,师父说啥我就照做,想不成功都难。”

唐僧师徒为什么取经能成功?他们四个说得都有道理,但都不是全部的原因。

很多成功学讲的,只是作者的一些主观见解,并没有经过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论证,甚至很多时候他们把成功的“果”当成了成功的“因”。

(二)

这几年,讲“情感成功学”的一些专家,用的也是这个路数。他们不厌其烦地劝诫遭遇感情问题的女性:“男人都是怎样怎样的,你只要怎样怎样,这个事情就会怎样怎样了。”

且不说男人有很多种,即便男人真的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你若真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去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那些真正能带给你正能量的人,通常不会告诉你具体应该怎样做,而是启发你该怎样思考。而那些直接教给你经营婚姻大法、生儿子秘诀等的情感专家,十有八九是不靠谱的。

生活不是做数学题,你套用一个公式,把不同的要素代入进去,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成功与幸福,或许有经验可总结,却无绝对的规律可循。这也便是命运的无理之处,但也是它精彩的地方。

社会学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幸存者效应”,也叫“幸存者偏倚”,它说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人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假设,一场地震让甲和乙都被压在了废墟下面,两个人都陷入绝境,完全听任于环境的摆布,都缺水、缺食物,都面临体能耗尽、面临死亡的恐惧。甲和乙都做了一模一样的事情,例如,保存体力、发出求救信号、有活下去的信念等,但最后甲获救了,而乙却在绝望中死去。

甲最后接受记者的采访,跟大家讲述经验。悲哀的是,乙却永远没机会开口说话,说他也做了一模一样的事情,只是因为不够幸运。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书的作者塔勒布在讲到这个问题时说:那些死去的人是“沉默的证据”,是我们无法得知的结果。这种缺失导致了我们对特定行为有效性的错误判断。我们可以从容易观察和体验的事物中学习(广泛宣传的成功案例),但对自己无法看到的东西(大量鲜为人知的失败案例)无能为力。这种现象使我们易受到带有偏见的直觉的影响,高估了成功的确定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成功的经验都来源于成功者,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失败者。

很有可能,失败者中有不少也沿用了成功者的方法,但仍然没能成功。“死掉”的失败者没法发表意见,很难将自己的教训与大家交流,很多人都按照成功者的经验去做了,但仍然失败。

所以,宣扬“幸存者效应”的成功学本身就有问题。

(三)

金庸小说《侠客行》里的石破天不识字,所以最后勘破了武林绝学。小龙女和杨过站在“绝情谷”的断肠崖边往下一跳,居然没死成,还成就了一段爱情传奇……可如果是你不识字,估计只能去扫大街;如果是你站在悬崖上往下一跳,会摔成肉饼。

别人的经验,即便与你分享那也只是别人的,你没法依葫芦画瓢。成功学告诉你的,并不是完整的真相。比如,有人告诉你某个行业“大佬”的岳父是谁吗?有人告诉你某个商业巨头的母亲是谁吗?有人告诉你某个投资大师的父亲是谁吗?即便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人家也是幸运地站在了风口上,你有这种幸运吗?

靠成功学和励志“鸡汤”麻痹自己,说起来也没什么错,但我觉得还是认清现实、明白现状,然后脚踏实地更好些。偶尔看看即可,别太当回事,毕竟没有哪个“大佬”是看成功学变成功的,倒是有些“大佬”是讲成功学讲成功的。

当然,话说回来,成功学有时候也不是全然无用处,关键是看你看完了以后是否去行动,怎么去行动。偶尔,我们也需要有点危机感,不能让不上进的思想吞噬我们的梦想和灵魂。

人生本就很艰难,不打点“鸡血”、喝点“鸡汤”,怕是也是很难撑下去吧?还是那句话:“鸡汤”虽美味,但“小喝怡情,大喝伤身”,切记不要“贪杯”哦。

每个人的出身、平台、机遇都不一样,认清自己及自己所处的平台和脚下的路,然后去走适合自己的路就好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