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有些代价,我们付不起

(一)

很多人都很喜欢看黑帮电影,我也不例外。在黑帮电影里,到处是江湖义气、兄弟情深。男人们拉帮结派,为兄弟两肋插刀,过的是在刀剑上舔血的日子。看似为所欲为,实则盗亦有道。

黑帮电影里,解决矛盾的办法更多是刀枪,听起来都很快意恩仇。里面有英雄,也有美人。有侠骨,也有柔情。有饮不尽杯中酒,也有走不完江湖路,唱不完离别歌。

我们之所以觉得这类古惑仔式的电影迷人,是因为那些残酷、刺激、曲折我们都看见了,但又不用亲身经历。我们都明白,电影和现实是两回事。

偏偏有一些少年,还真的不信邪地去闯荡江湖了,进了帮派,参加械斗。结果呢?传说中的江湖没找着,最后却进了监狱。电影里都是骗人的,现实中的“江湖”哪有这么光鲜啊?不过是一群不肯长大的人,游走在地狱的边缘。

我认识一个邻居叔叔,少不更事时跟着一群混混在街头混,后来染上了毒瘾。后来他去西双版纳戒毒所戒了几年,回老家后又复吸,死的时候才32岁。还有另外一个邻家哥哥,高中毕业时没考上大学,为了宣泄落榜的郁闷情绪跟着一群大哥逛“红灯区”,娶妻生子之后依然断不掉这个嗜好。再后来,他染上了艾滋病去世,他信佛的姐姐听说这事儿后,长叹了一口气说:“消福折寿最大的莫过于邪淫。”

至于那些飙摩托车结果出车祸死去、因为打群架而被砍断手臂、因为年少时不好好上学长大后成为无业游民的,也是有的。

我有一个开KTV的朋友曾告诉我,如果遇上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来闹事,他能忍则忍,绝不跟他们争强斗狠,因为这帮人根本不怕事,打起架来连命都可以不要,下手也没个轻重,只知事后后悔。

是的,我们在青春期做的有些决定,当时不过是随心随性而为,却可以决定我们的一生。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旦犯了,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即使能回头,这中间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也承担不起。

(二)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部叫作《岁月无声》的电影。这不是黑帮电影,因为它讲述的是真实的生活。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88年到2011年,记录了一代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1988年,小镇青年马卫国还处于叛逆期,对他而言,群架就是运动,诗歌便是爱情,恨的时候砸你家玻璃,爱的时候爬上山头高歌一曲。某天班级里来了一位只穿红裙的都市女孩杨朵朵,她带来了美,更带来一股令人无法抵御的都会风情,在那个精神贫瘠的年代他们第一次接触到了摇滚,马卫国就在那时爱上Beyond乐队,也爱上杨朵朵。但杨朵朵爱上了班主任老师,与老师在土楼上约会被“组织”抓住,班主任老师面临着“耍流氓”的指控,可能前途尽毁,所以他硬说是杨朵朵主动勾引他的。

杨朵朵深受打击,变成叛逆少女,马卫国和两个兄弟一起打算为她出口气,结果在厮打过程中失手砸死了班主任老师……本来有机会上大学的马卫国入狱。在监狱里,他又跟抢他吉他的人打架,被多判了几年。

等再见到外面世界的时候,杨朵朵已经嫁人,一切已物是人非。马卫国后来靠在街头推销清洁剂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因为跳芭蕾舞而摔瘸了腿的红霞,两人结为夫妻,但没过多久,红霞又患上了癌症。红霞死后,马卫国独自抚养女儿,可女儿很叛逆,不服从他的管教。最终,父女俩在一场演唱会后达成了和解。

影片中有两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一处是杨朵朵问马卫国他的梦想是什么,马卫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梦想是娶她。而在出狱之后,红霞再次问起马卫国之前的梦想是什么,马卫国却回答“不敢再想”。另一处是影片将近尾声时,马卫国三兄弟聚会,面对一帮年轻人的蛮横,曾经张狂桀骜的三兄弟却选择了忍让。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残酷青春之后,被世俗社会磨平了棱角,从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被驯化成一头失去傲气的黄牛,曾经的年少轻狂、桀骜不驯都被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逝,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的卑躬屈膝,对命运的敬畏。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马卫国年轻时候的一个决定影响了他一生,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绝不为过。

(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跌倒了,再爬起来!”是自古以来对青年人成长的励志之语。年轻人犯了错误,认识错误,敢于认错,值得肯定,但也有一些错误,是不能犯的。

“好奇”和“冲动”本来就是年轻人的特点,所不同的每一个年轻人对事情的判断以及后果的估量不同。有些事情做起来很“刺激”,但后果沉重到需要拿一生去背负。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变得很激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也会心动,也会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只想用最本能、最直接、看起来最像是捷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往往这种方法都是最末等的方法。要不怎么会有人说“冲动是魔鬼”呢?如果遏制不了这种冲动,也许我们就会变成魔鬼。

很早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渔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他从海里打捞上来一个瓶子。渔夫想着,这瓶子里面装的会不会是黄金,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揭开了封印,结果从里面跳出来一个魔鬼。负能量满满的魔鬼说要杀死渔夫,渔夫灵机一动说:“魔鬼,我想知道,你这么庞大,铜瓶又这么小,怎么容得下你?你是怎么进去的呢?”魔鬼果然上当了,摇身一变,变成了青烟,钻进了瓶子里,渔夫急忙把瓶盖盖住,把瓶子扔进了大海。

故事到此结束,看上去,是聪明的渔夫赢了,但是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用不了多久,这个瓶子会再次被另外一个渔夫打捞上来。而且很显然,那个时候的魔鬼不会再轻易上当,那时候的渔夫需要升级新的技能,才能幸免于难。

你以为自己就是那个聪明的渔夫?不是的,我们既是渔夫,也是魔鬼。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可能是冲动,也可能是诱惑。

一个真正聪明的、想掌控自己人生的人,不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抵挡住魔鬼的攻击,而是愿意正视和承认自己的软弱,直白点就是:我不相信自己能抵挡住这些魔鬼,所以我选择远离,选择不打开那个装魔鬼的瓶子。就像是一匹行走在山间道路上的马,它看到悬崖边有一簇自己最爱吃的草,但它依然选择远离,而不是相信自己一定不会是失足摔下去的那一个倒霉蛋。

我一直认为,增进“自制力”,应该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应该牢牢把握好的一件事。

“自制力”,说到底是自我管理、自我掌控、自我实现能力上的差异。一个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约束自己的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就是意志坚强的体现。自我约束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但它也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力量。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之所以有胜负优劣的差别,穷究到底,都和“自制力”有关。

人不怕犯错误,但是,有一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去尝试的(比如吸毒),也有一些错是一般人犯不起的,比如一怒之下杀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自己是否有回头的可能。

人生苦短,好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