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应用于生殖医学时的使用要点
2.1 针刺及其相关技术应用于生殖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结婚以及生育年龄的普遍延后,加之环境污染,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疾病、心理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孕不育症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问题与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统计,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夫妇占已婚育龄夫妇的10%~15%,已成为人类第三大疾病。在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数量已超过4000万人。调查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症发病率也在增加,据近期报道约为9.3%[1]。不孕不育症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本身的生理健康,更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导致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幸福感下降,直接威胁到患者的婚姻与家庭,继而影响社会稳定。长此以往,这将降低出生率,加重社会老龄化,甚至影响到全人类的存亡。因此,WHO呼吁全球应重视不孕不育症的发生,建议相关领域医学专家积极探索医治不孕不育症的有效手段。不孕不育症至今尚属疑难病症,其致病原因涉及生殖、内分泌、免疫、遗传、感染、心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其治疗手段也多种多样,涵盖了手术、药物、物理、心理疏导等方式。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宣告人类繁衍可以通过非性行为途径实现,证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可以为千万家庭带来欢乐。进入21世纪,ART在药物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及其衍生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然而,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 ET)后的临床妊娠率始终在低水平(40%)徘徊,40岁以上妇女的成功率仅5%。此外,卵巢早衰和少、弱精子症也为西医所棘手,为此迫切需要寻求更多提高生育力的方法。
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安全经济而又疗效确切。早在1997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在马里兰州总部召开的“针刺疗法听证会”(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cupuncture)上,韩济生教授与上海医科大学妇产医院俞瑾教授分别作了针刺镇痛与针刺促排卵的报告,向美国社会介绍针刺原理及其应用。现在,针刺技术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为千万患者带来健康。近年来,针刺与西方生殖医学结合进行干预的验证性研究越来越多,重新引起中国与国际其他国家对针刺及其相关技术的关注。生育障碍涉及多学科交叉,而针刺是一种维持机体内稳态的技术,对于生殖内分泌、免疫、器官神经调控、心理应激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因此,针刺改善生育障碍有很好的理论基础[2]。
现代医学技术应用需要循证医学试验证明,因此,针刺及其相关技术在各生育障碍中的疗效验证和试验也在蓬勃开展。从PubMed上查询针刺(acupuncture)、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三个关键词与不孕症(infertility),可获得文献100篇,其中符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73篇。不孕症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3-16]、少精子和弱精子[17-20]、卵巢功能低下[21-25]、试管婴儿促进胚胎着床[26-42]、促进排卵[43-46]、取卵镇痛[47-50]等多方面。本书后续有章节将详细介绍针刺在各种生殖障碍医治中的应用方法、效果与原理。本章仅对一般性针刺应用研究情况进行概括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