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排序与核心价值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本书拟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情况下,基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和新的挑战,梳理中、西、马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排序的研究思想,重点构建基于“排序”选择的价值优先性理论的研究框架和逻辑思路。从探索多元化情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道路的高度,就价值排序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联系,展开对社会公正、道德教育等相关范畴的关系研究,深入分析价值排序的依据、原则、进路等,最后就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径做出探讨。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本书的研究主要分为基础、建构和实践三大部分,一共分为导论和10章内容。

导论:主要阐述了价值排序研究的四个维度。从问题导向、理论渊源、当代把握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阐述了价值排序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特点和趋势,为整项研究奠定基础。

第一章到第四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为价值排序和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从时代背景、西方价值哲学、中国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三个方面的理论渊源等方面展示价值排序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章:现代社会呈现出一个文化多元多样、思想交流交锋的时代特征,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对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认知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与“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命题争论中,更应关注文化多元化在当今时代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对此的评价,更应关注多元化与全球化、多元化与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一章中提出要以多元化的文化逻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使“多元”和“共享”等成为文化建设中首要的价值排序和立足基点。这是因为“多元”和“共享”这两个价值原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前提,也是追寻“中国梦”、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在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中,价值排序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论域,它呈现于各种价值分类说、价值等级说、价值样式说、价值评价说等价值学说中,也呈现于不同排序依据分析的哲学诠释中。因此,本书第二章西方价值排序理论的范式演进,主要介绍和分析了舍勒的四等级价值样式说、哈特曼的价值类型说、杜威的价值评判说以及刘易斯的价值评价说。他们提出了价值排序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观点,奠定了价值排序研究的主要框架和发展趋势,并使得关于价值的分类、选择、排序、评价成为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新领域。系统地梳理和阐述西方价值哲学中的价值排序思想及其相关问题,分析价值排序思想的范式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的发展和走向,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对于价值哲学和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深入推进。

第三章:与西方价值哲学对于价值排序研究不同的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价值排序研究呈现出不一样的方式和特点。因此,本书的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对于价值排序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最高价值的设定和追求作为价值排序的基本标志,强调政治、宗法、伦理一体的道德追求和人格锤炼,在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等特点。在中国传统的价值排序研究中,儒道佛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其中,儒家以“仁”作为其核心价值原则,期许“仁礼和合”,锤炼“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其价值思想概要内蕴于“五常德”之间,彰显于“尚志”、“成仁”的理想抱负之中;并且,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于我国传统社会的价值排序原则影响至深久远。道家总体上是以“道”作为价值排序的立足点,追求隐士人格的实现。而中国佛家思想的精华就是在“万物皆空”的价值基点上,包含缘起因果、求智修善、平等慈悲、中道圆融等内容,其中佛家伦理天下情怀以及佛化自然、戒定慧律的自我操守对于我们建设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章:对价值哲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中的重要论题。第四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早期对价值思想阐述的研究路径。马克思早期对价值问题的关注,主要在于他从唯物主义的实践思维出发分析了异化劳动、生产实践、现实的个人等概念,对价值的本质及特点进行了探究,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价值思想。其中,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的起点,马克思运用价值介入的方式研究了劳动和异化劳动,并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挖掘价值的基本要素,使价值思想得以丰富,并且马克思早期价值思想最后旨归于“现实的个人”,从多维度分析了现实的个人所具有的种种价值和权利的规定性。可以说,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实践—人”的价值思想构建进路,为当代价值思想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第五章到第七章为第二部分,主要为价值排序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部分,从当代中国的价值排序失序的主要表现、社会公正问题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进路以及基于价值排序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建构三个部分展开,意在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培育和建设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分析路径。

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出现了某种“价值观的迷误与失序”,影响到了人们的价值认同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出现的价值失序现象有多种呈现方式,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政治认同的式微、文化安全的威胁、道德冲突的加剧、宗教信仰的失范等方面。该章通过对此四个方面的分析,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政治、文化、道德和宗教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失序的现象,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面临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展开对社会公正重建的呼吁和核心价值观理论建构的设想。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公正问题。社会的公平正义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重要标识。该章以重建社会公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强调首先要厘清资本逻辑和道德逻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公正与平等、公正与自由、公正与法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公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序位和作用。同时,在社会公正重建的实践进路中,要体现对“公平与效率”、“利益与责任”、“市场与政府”等三组范畴的伦理关照和现实解读,从而重构当前中国社会公正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路径,以体现“公正、共享、发展”这一当代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和道德秩序。

第七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部分,主要从价值排序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分析,着重阐述了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四个理据以及从价值先验、历史经验和国情体验三个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意义。从价值排序的视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和“何以建设”这两个基本问题提供了一种学理依据和哲学解释,从而扩展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理论基点”和“建设路径”。

本书的第八章到第十章为第三部分,主要为价值排序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探索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原则、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价值排序与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尝试以及国民价值观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特别是韩国建设国民价值观、美国推广其价值观的可行性经验等三部分,意在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和建设做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第八章:当今社会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样、思潮多变的现实世界,这对当代主权国家和执政党引领各种思潮、整合社会文化、建构价值认同的执政任务和治理能力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治国方略,并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目标。由此,第八章建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目标,以“价值排序”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前提、建设原则和建设路径,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机制的拓展提供新的研究进路。

第九章:道德教育是一个共同体中重要的管理方式和人际协调方式,是伦理学和教育学所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论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多种关于道德教育的价值论说,如价值澄清论、价值认知论、价值整合学说等,这些价值论说为道德教育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解释系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各自的理论边界和实践困境,导致现代社会出现了“低效德育”或者“无效德育”的现象。因此,第九章以“价值排序”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当前道德教育模式的各种价值范式,提出了以尊重道德主体进行价值选择和排序为立足点、强调现实道德教育情境中主体的作用、克服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第十章:当前,国民价值观的建构与建设在多个国家都广泛兴起,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民认同的重中之重,美国强调“美国精神”的重建,新加坡重视“共同价值观”,德国把“立国价值”写入宪法。因此,展开国民价值观的国际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十章选取了韩国、美国作为国际比较研究的主要对象。在东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的情境下,立足于中韩两国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全局,从探索多元化与一元化辩证关系的角度,展开对韩国国民价值观建设过程的全面考察,就当今韩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回应,重点就韩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建构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展开分析和归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可供借鉴的构建方案和建设进路。同时,美国在国内外推广其倡导的价值观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要素和经验:坚实的硬实力是基本的物质基础,高度的文化自信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借用“正义”名片是其道德基础,完备的理论体系是其学理基础,流行文化的传播是其有效载体,特制项目是其重要杀手锏,青年群体是其主要目标对象。同时,美国在推广价值观中存在着的单边主义、双重标准、政策的不稳定性、与事实不符的宣传也会削弱其所宣称价值观的吸引力。这就启示我们中国要推广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通过不断回应世界的真实需求以获得尊重和公信力,支持第三方传播渠道以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一个可信任的、负责任的中国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