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意义
早在“十一五”规划中浙江省已明确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随着浙江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开始向“三、二、一”转型。作为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流通业所有制结构优化不仅可以促进流通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解决浙江当前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结构升级,实现流通业和第三产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浙江流通业经过改革与发展,建立起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所有制新格局,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启动内需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存在具有连续性,一般要经历从萌芽、成长、成熟到衰落或变革创新的过程。浙江是民营经济很发达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而流通业中非公有经济成分特别明显与活跃。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发展到今天,是多年发展演变而来的,同样,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未来的构成,也将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合乎逻辑地发展下去的。因此,对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演进及绩效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为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浙江现阶段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关系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浙江现阶段流通业所有制结构的特征有哪些,浙江现阶段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演变的动因是什么,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及第三产业增长的关系如何,调整和完善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完善浙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加强对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论意义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研究所有制结构问题的主要贡献大都集中在对所有制结构变迁机制本身的分析及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对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动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则少有涉及,特别是关于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动及绩效的数理分析缺乏研究。本书将新增长理论、所有制结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商品流通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等用于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演进及绩效研究,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创新,这将丰富流通产业研究的内容和手段;同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制度变迁与浙江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提供理论借鉴。
(二)现实意义
目前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流通组织和经营方式仍大量存在;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产业地位不高,“重生产、轻流通”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建立与其战略地位匹配的大流通管理体制;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撑;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升;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有待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还会继续进行相应的调整。本研究探讨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演进历程、动因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探讨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动及绩效之间的深层机理,对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演进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的基本经验和结论,提出浙江流通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方向与政策建议。这将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优化流通业所有制结构,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缓减资源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制约,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有利于提升浙江流通业竞争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建设浙江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