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文献概述

一、常用文献类型

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GB/T 3792.1—1983)。具体而言,人类发现和掌握的知识,一旦被记录在某种载体上就变成了文献。由定义可知,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文献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和继承的成果。科研工作者一方面利用各种已有文献探索和开发未知的科研领域,另一方面又通过科学研究不断产生和积累新的学术文献。文献具有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的基本功能,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来的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文献是通过各种手段(文字、图形、公式、代码、音频、视频、电子等)记录科学技术信息或知识的载体。

科学研究中所用到的文献种类纷繁复杂,根据载体形态、出版方式、加工层次和公开程度等不同维度,可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按载体形态分类

根据载体形态的不同,文献可分为手写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和数字型文献。

1.手写型文献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类在各类实物载体上手写记录各种知识,常见的有刻画在各种甲骨、金石、泥板等上的符号图文,也有手抄于竹简、丝帛、皮毛和纸上的各类文献形式。手写型文献虽然能够负载图文信息,起到一定记录和保存文献的作用,但都不适合负载大量信息和广泛复制传播,造成了文献应用和传播上的局限。

2.印刷型文献

在印刷术发明之后,印刷型文献是以印刷(包括油印、胶印、影印、复印等)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目前,印刷型文献是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具有用途较广、读取方便、流传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但其缺点是存储密度低、较笨重、占据空间大。

3.缩微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一种文献类型,包括缩微胶片、缩微胶卷和缩微卡片等。其优点是体积小、价格低、存储信息密度高,便于收藏、保存与传递。其缺点是必须借助缩微阅读机,使用不方便。

4.声像型文献

声像型文献是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磁记录或光学技术为手段直接记录声音、视频图像而形成的一种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箔、电影胶片、幻灯片等。其优点是生动直观,缺点是成本较高且不易检索和更新。也可利用计算机对声像型文献进行处理,使之转化为数字型文献,更利于保存、利用和传播。

5.数字型文献

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数字型文献。数字型文献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设备使用。数字型文献的存储、阅读、检索和传播等都必须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因此既有信息量大、检索和传播迅速的优点,又有需要特定设备(如数字化终端、网络等)辅助才能使用的缺点。

(二)按出版方式分类

根据出版方式不同,科学研究的常用文献可分为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产品资料、技术档案和政府出版物等类型,即现代文献的“十大信息源”。

1.图书

图书也称为书籍,是指50页以上的以印刷方式单本发行的出版物。图书的信息承载量大,便于存放、携带,可不受空间、时间和设备限制。图书的内容全面系统、基础理论性强、论点成熟可靠。如需对大范围问题获得一般性知识、对陌生问题进行一般性了解、对熟悉问题进行历史性的全面系统回顾,查阅图书一般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图书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相对有时滞性。

图书根据内容和使用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阅读型图书,包括教科书、专著和文集等,另一类是工具型图书,包括字典词典、年鉴、手册和百科全书等。

2.期刊

期刊亦称为连续出版物。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给期刊下的定义是:“一种以印刷形式或其他形式逐次刊行的,通常有数字或年月顺序编号的,并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出版物”(ISO 3297—1986)。广义的期刊则包括一切定期刊行或不定期刊行的连续性出版物,例如,杂志、报纸、年度报告、年鉴、丛书,以及学会的会议录、会议纪要等。期刊的特点是内容专深、可靠、详尽、信息丰富,且数量大,品种多,出版周期短,能够及时反映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信息。因而期刊是人们获取一般基础理论研究知识和研究动态的重要信息源。

期刊根据内容和利用方式也可分为学术型期刊(包括一般性期刊、纪事、年刊、汇刊、学报、通报、评论、进展等)、快报性期刊(通讯、快报、短讯等)和检索性期刊(如文摘、索引等)。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各类期刊达15万种以上,科技期刊约占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9000余种,其中科技期刊占54%。据估计,从期刊获取的科技情报占整个情报来源的60%~70%。期刊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源还体现在世界上主要检索工具都以期刊为主要收录对象(约占90%以上),可以比图书更快、更方便地查到所需资料。

3.会议文献

会议文献是指各类学术会议的资料和出版物,包括会议前参加会议要预先提交的论文摘要、在会议上宣读或散发的论文、会上讨论的问题、交流的经验和情况等经整理编辑加工而成的正式出版物(会议录)等。广义的会议文献包括会议论文、会议期间的有关文件、讨论稿、报告、征求意见稿等,而狭义的会议文献仅指会议录上发表的文献。新的理论、新的解决方案和新发展的概念通常最早出现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中。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指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学生为取得各级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有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等。学位论文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科学性的特色,其质量要经过学位或学术委员会的考核。在英文中,本科、硕士学位论文多用thesis,博士论文多用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一般由论文和附录两大部分组成。论文部分包括:①封面,统一印制;②题名页;②目录摘要;④关键词;③前言;⑧材料、方法、结果、讨论;⑦致谢;⑧参考文献。附录部分包括论文中未放入的数据、图表、照片、术语说明。

5.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指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在专利申请和授权各阶段产生的文献,包括发明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局公报、专利文摘、专利分类与检索工具书,申请专利时提交的各种文件(如请求书、权利要求书、有关证书等),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和诉讼资料等。专利文献具有编写格式统一、出版快、内容新颖、技术性强、实用性强并具有法律效力等特点。

目前,有9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30多种文字出版专利文献,每年以百万件的数量递增,约占世界图书期刊年出版总量的1/4。

6.标准文献

所谓标准,主要是对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参数及其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从事生产和建设应当共同遵守的一种技术依据和规范。每一件技术标准都是独立的、完整的技术资料。按规定程序制订、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即标准文献。按层级分类,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事业标准等;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标准化技术指导性文件。

7.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也称为技术报告、研究报告。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的,可以是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也可以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是科学研究工作中阶段性或最终研究成果的总结。许多最新的科研课题与尖端学科的资料往往首先反映在科技报告中。

科技报告的类型繁多。按研究进展将科技报告划分为初步报告、进展报告、中间报告、终结报告等;按密级划分则有绝密、秘密、非密级限制发行、解密、非密公开等各种密级的科技报告;从技术角度来分则有技术报告、技术札记、技术备忘录、试验报告、数据资料、会议记录等。世界上著名的四大科技报告是指美国政府四大报告:PB(美国商务部)、AD(美国国防部)、NASA(美国宇航局)和DOE(美国能源部)科技报告。

8.产品资料

各国厂商为推销产品而出版发行的各种商业性宣传资料,可从公司名称、地址、产品名称等方面加以识别。产品资料包括各种产品目录、产品说明书和产品资料等,是对产品的性能、结构、原理、用途、使用方法、技术规范及产品规格等进行描述或说明的文献。产品资料一般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出版及时,更新迅速,反映的技术信息比较可靠,是了解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工艺的重要信息来源。

9.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是指在生产建设中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涉及一定工程对象的技术文件的总称。技术档案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经济指标、审批评审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和技术措施,有关的技术调查材料(原始记录、分析报告)设计计算、试验项目、方案、数据和报告,设计图纸、工艺卡片以及应入档的其他技术资料。技术档案具有明显的保密性和内部控制使用的特点,内容真实、详尽、具体、准确可靠,保密性强,保存期长久,是科研和生产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了解生产领域和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技术窍门的重要参考文献。

10.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文件,分为行政性(政府报告、会议记录、法令、条约、决议、规章制度、调查统计资料等)和科技性(科研报告、科普资料、科技政策、技术法规)两大类。

政府出版物的政策性、综合性和指导性较强,内容范围广泛、具有权威性,相当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因此收集不易。政府出版物是了解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以及把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向的很有针对性的可靠信息来源。

(三)按加工层次分类

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层次分类,文献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是指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包括私人笔记、手稿、个人通信、新闻稿、工程图样、考察记录、试验记录、调查稿、原始统计数据、技术档案等。零次文献的优点是内容新颖,缺点是不成熟、不公开、难以获得。

2.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为原始文献,是以科研生产活动中的第一手成果为依据而创作出版文献,包括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标准文献、专著等。一次文献的优点是有详尽的学术内容与研究数据,参考和使用价值较高,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源,缺点是在内容上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为检索性文献,是把一次文献的内在特征(即与文献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检索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等)和外部特征(即与文献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如题名、作者、出版者、出版年、出版地等)提炼出来形成的文献,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不是一次文献本身的堆积,而是一次文献特征的汇集,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次文献,或了解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而可以判断需不需要进一步索取一次文献。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即利用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内容,经分析、评述和综合加工,再度出版的文献,包括各种述评、进展报告、动态综述、资料汇编,以及手册、年鉴、百科全书等。三次文献直接从一次文献提取重要内容加以编排出版,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知识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便于人们高效率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状况、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情况。

从知识加工的角度看,一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创造性);二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二次加工(有序化);三次文献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它既是有序化,又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并且往往又返回到一次文献(如专著、综述文章等)。从文献检索的角度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目标),二次文献是检索工具(手段),三次文献是情报研究成果(既可作为检索目标,又可作为检索手段)。

(四)按公开程度分类

按内容的公开程度,文献可分为白色文献、灰色文献和黑色文献。

1.白色文献

白色文献指一切正式出版并在社会上公开流通的文献。

2.灰色文献

灰色文献也称为半文献,指非公开发行的内部文献或限制流通的文献(既不公开又非秘密)。灰色文献主要包括:①不公开、不刊登在报刊上的会议文献;②非公开出版的政府文献、学位论文;③不公开发行的科技报告;④技术档案;⑤工作文件;⑥不对外发行的产品资料;⑦企业文件;⑧内部刊物,即内部征订或部分赠阅、交换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⑨未刊稿,包括手稿、译稿和学术往来函件;⑩贸易文献,包括产品说明书和市场信息机构印发的动态性资料。

3.黑色文献

黑色文献即人们未破译、辨识其中信息的文献或处于保密状态、不愿公布其内容的文献。黑色文献主要包括军事情报资料、保密的技术资料、个人隐私材料等。

二、文献检索程序和方法

(一)文献检索程序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获取科研所需的特定文献,需要了解和掌握特定的检索方法和途径。具体而言,文献检索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对于不同的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检索方法和程序。检索程序与检索的具体要求有密切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待查项目,明确主题概念

首先应分析待查项目的内容实质、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明确要查证的文献内容、性质等,根据要查证的要点抽提出主题概念,明确哪些是主要概念,哪些是次要概念,并初步定出逻辑组配。

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策略

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是成功实施检索的关键。选择检索工具一定要根据待查项目的内容、性质来确定,选择的检索工具要注意其所报道的学科专业范围、所包括的语种及其所收录的文献类型等。在选择中,要以专业性检索工具为主,再与综合型检索工具相配合。如果一种检索工具同时具有机读数据库和刊物两种形式,应以检索数据库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检索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为了避免检索工具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滞后性,还应该在必要时补充查找若干主要相关期刊的现刊,以防止漏检。

3.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

一般的检索工具都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提供多种检索途径,除主要利用主题途径外,还应充分利用分类途径、著者途径等多方位进行补充检索,以避免单一途径不足所造成的漏检。

4.查找文献线索,索取原文

应用检索工具实施检索后获得的检索结果即为文献线索,对文献线索进行整理,分析其相关程度,根据需要,可利用文献线索中提供的文献出处,索取原文。

(二)文献检索方法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检索方法,包括:

1.布尔检索

利用布尔逻辑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信息检索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分别是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用这些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组配构成检索提问式,计算机将根据提问式与系统中的记录进行匹配,当两者相符时则命中,并自动输出该文献记录。

2.截词检索

截词检索就是用截断的词的一个局部进行的检索,并认为凡满足这个词局部中的所有字符(串)的文献,都为命中的文献。按截断的位置来分,截词可有后截断、前截断、中截断三种类型。不同的系统所用的截词符也不同,常用的有?、$、∗等。截词方法分为有限截词(即一个截词符只代表一个字符)和无限截词(一个截词符可代表多个字符)。截词检索也是一种常用的检索技术,是防止漏检的有效工具,尤其在西文检索中更是被广泛应用。截断技术可以作为扩大检索范围的手段,具有方便用户、增强检索效果的特点,但一定要合理使用,否则会造成误检。

3.原文检索

“原文”是指数据库中的原始记录,原文检索即以原始记录中的检索词与检索词间特定位置关系为对象的运算。原文检索可以说是一种不依赖叙词表而直接使用自由词的检索方法。原文检索的运算符可以通称为位置运算符,其运算符主要有以下4个级别:

(1)记录级检索,要求检索词出现在同一记录中;

(2)字段级检索,要求检索词出现在同一字段中;

(3)子字段或自然句级检索,要求检索词出现在同一子字段或同一自然句中;

(4)词位置检索,要求检索词之间的相互位置满足某些条件。

4.加权检索

加权检索的基本方法是:在每个提问词后面给定一个数值表示其重要程度,这个数值称为权值,在检索时,先查找这些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是否存在,然后计算存在的检索词的权值总和。权值之和达到或超过预先给定的阈值,该记录即为命中记录。

5.聚类检索

聚类检索是在对文献进行自动标引的基础上,构造文献的形式化表示——文献向量,然后通过一定的聚类方法,计算出文献与文献之间的相似度,并把相似度较高的文献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文献类的检索技术。根据不同的聚类水平的要求,可以形成不同聚类层次的类目体系。在这样的类目体系中,主题相近、内容相关的文献便聚在一起,而相异的则被区分开来。

6.扩检与缩检

(1)扩检:初始设定的检索范围太小,命中文献不多,需要扩大检索范围的方法。扩检的方法主要有:①概念的扩大;②范围的扩大;③增加同义词;④年代的扩大。

(2)缩检:开始的检索范围太大,命中文献太多,或查准率太低,需要增加查准率的一个方法。缩检的方法主要有:①核心概念的限定;②语种的限定;③特定期刊的限定。

三、医学主题词表(MeSH)

在医学文献检索中,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是很重要的检索工具。

MeSH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编制的权威性主题词表。它是一部规范化的可扩充的动态性叙词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以它作为生物医学标引的依据,编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及建立计算机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数据库。MeSH是一部动态词表,为了保持与科学发展同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增删变动,2016版MeSH汇集了27000多个医学主题词。

MeSH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按主题词字顺排列的“字顺表”(Alphabetical List),第二部分是“树状结构表”(Tree Structures),又称“范畴表”。字顺表将全部主题词按字母顺序排列,每个主题词下都附有树状结构号,有些主题词下还有历史注释和参照系统;树状结构表将字顺表中的主题词按照每个词的词义范畴和学科属性,分别归入15个大类之中,多数大类又进一步细分,有的多达9级。每一级类目用一组号码标明,级与级之间用“.”号隔开。主题词上、下级之间采用逐级缩进格式表现主题之间的隶属关系,每个主题词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状结构号,该号是联系字顺表和树状结构表的纽带。

字顺表按主题词字顺排列,便于读者按字顺查找主题词,在查到主题词后,利用其下边的树状结构号,在树状结构表中根据其上下位主题词选择准确的主题词。树状结构表按树状结构号(学科体系)排列,便于从学科体系中查找和确定主题词,在确定主题词后,再按字顺在字顺表中找到该主题词,通过它的各种注释准确使用该主题词。两表排列体系不同,但以树状结构号作为桥梁和纽带。在检索时将主题法和分类法配合使用,既可发挥主题法专指、灵活、方便、直接检索的特点,又可发挥分类法系统、稳定、使扩检和缩检成为可能的优点。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站提供免费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在线检索服务,网址为https:∥www.nlm.nih.gov/mesh/MBrowser.html,如图3-1所示。

图3-1 MeSH在线检索网站

在线学习——文献概述(PPT)

学习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维码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