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章 汉代中印间之交通(下)

第一节 汉代南方之海外交通

秦时,南海已设有官吏,二世即位,南海尉任嚣死,龙川令赵佗继之,遂与秦绝。汉高祖复册立为王,吕氏时又自称南越武帝;文帝时,再去帝号。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伏波将军路博德与楼船将军杨仆入越,遂分其地,立南海(治番禺)、苍梧(治广信)、郁林(治布山)、合浦(治徐闻)、珠崖(治瞫都)、儋耳(治义伦)、交趾(治羸安南国地)、九真(治胥浦安南国地)及日南(治朱吾安南国地)等九郡。

自南越可通海外,《前汉书·地理志》言之甚详: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远(还)矣。


南方之海外交通,全程竟达二十月,而陆程仅十日。所经六国中,以黄支为最大,其地即印度东岸之Kanchipura,唐玄奘称为建志补罗国。已程不国或考为阿比西尼亚国,旧称Aethiopia,音颇近似。汉时赴西方之海道,盖以印度为最远也。

此南方之对外交通线,自汉至唐,为外国贡使及商贾所必由,故《唐书·地理志》曰:“交州都护制诸蛮,其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自汉武以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末二句最重要,而交州为唐以前中国最重要之对外贸易港,亦可由此见之也。

至其他国名,据费琅考证,夫甘都卢国似为缅甸之蒲甘(Pagan)古城,其遗迹在今伊拉瓦底(Irraouaddy)江左岸;皮宗即蒲牢皮散(Pulaw Pisan)岛,在马来半岛西南沿岸,北纬一度三十分之间。见冯承钧译《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

后汉之海道交通尤臻便利。《后汉书》卷六三《郑弘传》即谓章帝时,交趾七郡之贡献,皆遵海道。同书卷一一六“南蛮”条曰:“顺帝永建六年(一三一)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贡献,帝赐调便金印紫绶。”《后汉书》注:“刘攽曰:‘按国名叶调,其王名便,此作调便,衍一调字也。'”

叶调国名并见《后汉书》卷六“顺帝永建六年”条,曰:“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

又晋时与《史记》《汉书》并称为“三史”之《东观记》(即《东观汉记》),章怀注云:“叶调国王,遣使师会,诣阙贡献,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赐其君紫绶,又掸国王雍由,亦赐金印紫绶。”伯希和以其为爪哇岛,或以其在锡兰,费琅有《叶调斯调与爪哇》一文,见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续编》;藤田丰八亦有《叶调斯调及私诃条考》一文,见何健民译《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

按托勒密《地理书》称秦尼(即中国)有海口曰加底加拉(Cattigara)(详见后)。拉古贝里曰:“中国古代交趾之读音为交梯,故托勒密之加底加拉即交趾国。”而在未到加底加拉前,又有柴巴(Zaba)港,则为占婆之转音,即今占城。可见交趾海口,在东汉时已为中国对外交通之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