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汉击退匈奴后之中西交通
第一节 汉与中亚各国之关系
匈奴虽败,汉为巩固其与西方之通道,除设四郡、筑长城、建亭障之外,更进而谋与中亚各国联盟,以加强国际关系。故汉武帝在北逐匈奴之后,即屡向当时之“中亚通”张骞探询大夏等国情形,并派其出使乌孙,与之联盟,其经过如下:(《史记·大宛传》)
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曰:……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张骞之第二次出使,其任务圆满完成;与乌孙成立同盟,并在中亚一带宣扬中国国威,带回外国观光团,使知中国幅员之广、物产之富,而不得不与中国亲善。《史记·大宛传》记如下: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宷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汉与匈奴时或交恶,绝和亲,然通商如故也。《史记·匈奴传》曰:“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寇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
但在中国往中亚交通线上,有一地势极重要之小部落国家,名曰楼兰,为西域小国领袖,原属匈奴,匈奴失败后,仍不时勾引此等国家,为其耳目,甚或遮杀汉使者,诚如《史记·大宛传》所云:
楼兰、姑师小国耳,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时时遮击使西国者。
楼兰之所以重要,盖因其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之极东,汉使渡过艰险万状之盐泽后,必须休息;而楼兰“国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汉书·西域传》),为最理想之息足地。
汉为保护此国际通商路线,则非除楼兰、姑师不可;为树立汉朝在中亚之威信,使乌孙、康居、大宛等,安全脱离匈奴之控制,则非择其中之一,加以征伐不可。试先读破楼兰、姑师之记述:
使者争遍言外国灾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天子以故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其明年,击姑师,破奴与轻骑七百余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举兵威以困乌孙、大宛之属。
至于对大宛之军事行动,则不能如此顺利。良以其地远在帕米尔高原以外,须经罗布泊,沿沙漠,给养缺乏,又无经验,故第一次远征,竟致惨败而回(《史记·大宛传》):
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故浩侯王恢使导军。……是岁太初元年也。……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但汉朝之声誉,必须挽救;否则,匈奴亦不难卷土重来,乃有第二次贰师之西征。因有第一次之经验,特别注意于给养上之困难,罄全国之力(所谓“天下骚动”),终于获得大胜,使大宛订城下之盟(同上):
赦囚徒材官,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驼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二十余校尉……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適及载粮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备破宛……与盟而罢兵。
大宛降后,中亚情势为之大变,各国皆向中国入贡。
后汉时,中西通商益繁盛,往来商贾车牛,动辄以千计,《后汉书·乌桓传》曰:“顺帝阳嘉四年(一三五)冬,乌桓寇云中,遮截道上商贾车牛千余两。”胡商且深入内地,《后汉书·梁冀传》曰:“冀起莬园于河南城西,尝有西域贾胡,误杀一菟。”可为明证。
自汉以后,历朝对于经营西域,皆有所贡献,惟其地之华化,不如朝鲜、越南等地之深者,实因对于西域经营,向不彻底,而原住西域之西方系统人种,其文明程度,颇为发达,尤以在宗教及美术方面,中国反受其影响,惟唐元两代,西域人之华化、颇有可言者。
汉代与西域之关系,略言之,武帝时,西域各国皆能誓为归顺;昭帝时,亦有发展;宣帝时更为显著。神爵二年(公元前六〇年)郑吉为西域都护,驻今库车附近乌垒域,全境皆在汉统治之下;自是西域都护凡十八任,至王莽时代,始发生叛变,然亦未完全丧失其统治权。王莽天凤三年(一六),李崇等出西域,西域诸国尚郊迎送兵谷。光武建武十四年(三八),莎车、鄯善皆遣使奉献。永平三年(六〇),休莫霸与汉入韩融等杀都末兄弟,自立为于阗王,则永平间,西域与汉人犹有交道。永平十七年(七四),再设都护,章帝时绝,至和帝时,得班超之力,使西域五十余国,悉入质而内属于汉;及超归国,和帝薨,西域又叛。安帝永初元年(一〇七),西域屡攻都护,于是汉再弃西域。延光二年(一二三),用敦煌太守张珰之策,以班勇为长史,十七国内属;至桓帝元嘉二年(一五二),中国在西域之政治势力,遂告废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