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时光倒流到6年前的2010年年初,当时以向东南部拓展为特征的宁波城市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位于宁波市郊东南城乡接合部的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铜盆闸村也在其列,该村一组颇具规模的民国建筑群被列入拆迁范围,似乎难逃厄运。这一组保存基本完好的建筑群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为民国早期“宁波帮”杰出代表、上海工商业主严康懋建造,现存严氏宗祠、严氏故居、严氏义庄和严氏义仓等建筑,总占地面积45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8.5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建筑种类最为丰富的宁波帮建筑。但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大拆大建是当时的主旋律。
此事经相关媒体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关注。宁波市及鄞州区文物部门专门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价值评估,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宁波帮建筑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保留价值极大。严氏后人、现居住在加拿大的苏州大学法学院退休教授严令常老人闻讯立即联络其他严氏后人致信宁波市有关方面,强烈要求保留这一建筑群。他们在联名信中表示:“祖父一生好义若渴、无私奉献……他不但为严氏族人兴办好事,如倡办义庄,兴办学校、医院等,对建桥、铺路、兴修水利、赈灾济民,无不勇挑重担,义无反顾……他是宁波地区有口皆碑的大慈善家和爱国商人。今天他的精神如能得到政府的肯定,他在严家村的那些旧居能作为文物得以保留,我们严氏上下几千口人都会举双手赞成。”本地文物部门与有识之士也纷纷呼吁予以保护,并建议“将严氏宁波帮建筑群做原址保护,合理规划与统筹利用,确保这处凝聚宁波帮人文精神的历史建筑场所的传承保留”。当地政府遵从民意,并召开现场会,决定将严氏建筑群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出资予以修复。在有关人士的积极倡议下,鄞州区开始计划将严氏建筑群建设成国内首家公益慈善综合体——“善园”。2015年6月17日,“善园”奠基仪式在铜盆闸村隆重举行。
随着“善园”的兴建,严氏建筑群主人——近代宁波商人严康懋及其事迹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有关严康懋善行义举的传说更为坊间所乐道。至今仍有一些年长的村民能比较完整地说出口耳相传的故事,说严康懋虽为富商巨贾,却一向节俭、乐善好施。村民严长方,和严康懋隔了四代。儿时,他听长辈们说,发迹后的严康懋不讲派头,出门总是穿长衫布鞋、吃粗茶淡饭。每次回乡小住,遇到乡里都是客客气气的,唯一的儿子也在这里出生。而在宁波城乡流传了很久的老话更是朗朗上口:“一言堂百货多,二(严)康懋钞票多,三法卿木器多,四明药房药片多,五芳斋点心多”和“三北虞洽卿,宁波严康懋”,讲的都是严康懋的富有。但这些口口相传的传说或故事,不仅出处难考,而且大多雷同重复,甚至不乏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内容,缺乏史实依据。鉴于此,本书拟在尽可能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力图还原严康懋这位至今在宁波民间仍有鲜活记忆与广泛影响力的商人慈善家的真实面貌。
人是环境的产物,更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让我们回到严康懋生活与活动的时代,然后展开对其人其事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