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嘉兴“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

□ 刘松洁 王真 巨博

战略是对全局性问题的谋划,只有在正确的战略指引下,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嘉兴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研究谋划“十三五”发展战略显得十分重要。本课题在全面回顾嘉兴市“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战略落实和推进,简要分析“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十三五”发展战略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嘉兴“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战略落实和推进情况回顾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将编制“五年计划”转变成编制“五年规划”,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充分体现了从计划经济思维向市场经济思维的重大转变。从“计划”改“规划”后,嘉兴两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的沿革与演变以及执行效果大致情况如下。

(一)发展战略的沿革演变

嘉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滨海开发、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科教兴市、和谐发展等六大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实施与沪杭同城、城乡一体化、创新引领、服务业优先发展、滨海开发带动、生态立市和文化兴市等七大战略。其中城乡一体化战略、滨海开发(带动)战略的提法在两轮规划中保持不变,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和与沪杭同城战略、科教兴市和创新引领战略可以视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十一五”规划中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被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取代,“十一五”规划中的和谐发展战略,包含的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内容,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细化为生态立市和文化兴市战略。这些战略之间的关系,可以梳理为保留类、承接类、替代类、细化类四大类,具体见表1。

表1 嘉兴“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战略关系

(二)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为了便于比较,下面按照四大分类对“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1.关于保留类战略

城乡一体化战略。“十一五”期间战略重点在于突出培育发展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方面,两者是并列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是结合嘉兴特色,实施“1640”工程,大力推进以“十改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突出抓好“两分两换”试点工作,统筹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是以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为目标,统领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加快县(市)城区与滨海新城、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等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主要抓住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房改造集聚这一撬动点,优化形成了“1640”和“四百一千”(43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1102个传统自然村落保留点)的城乡基本框架。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嘉兴的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列入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的全国试点,城市化率由2005年的50% 提高到2014年的60.5%,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省首位。

滨海开发和滨海开发带动战略。“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重点在于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并统筹港口建设、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区、滨海旅游业等发展。“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增加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内容,并提出坚持以海带陆、以陆兴海、海陆联动,推动港口与城市、临港产业与腹地经济、岸线资源与陆域资源等联动发展,形成滨海与腹地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对“十一五”滨海开发战略的扩展和提升。

10年的滨海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嘉兴港口岸实现全域对外开放,嘉兴出口加工区获批嘉兴综合保税区。2013年,嘉兴港成功跻身“百万标箱”港口行列,嘉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2015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7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3万标箱,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47亿吨,内河集装箱运量达18万标箱,居全省首位。2015年滨海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38.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2010年的8.8% 上升到12.4%,以占全市1/15的面积、1/20的人口,创造了1/8的规上工业产值。

2.关于承接类战略

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和与沪杭同城战略。“十一五”期间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战略重点在于与上海的经济接轨,要求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协作,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且突出以接轨上海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内外资联动,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随着国务院批准长三角区域规划以及沪杭高铁的通车,嘉兴位居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将接轨上海扩大开放升级为与沪杭同城战略,要求在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与沪杭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政策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化,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对区域合作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接轨领域的不断扩大,嘉兴的区位优势也在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先后落户,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投入使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在2014年7月动工建设。2015年共引进长三角地区浙商回归企业72家,其中来自上海的企业53家,项目到位资金86.6亿元。

科教兴市和创新引领战略。“十一五”的科教兴市战略,具体包含了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三点内容。随着嘉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目标的提出,创新引领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之一。“十二五”的创新引领战略目标是要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

随着战略实施,全市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1.19%提高到2015年的2.69%,年均提高0.1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体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由2005年的256.4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861.7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由2005年的11.9%提高到2015年的37.8%。特别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合作不断深入,开创院地合作的“嘉兴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肯定。高新园区培育体系进一步健全,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科技城成为全省五大科技平台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62家,引进高层次人才3.6万人,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1人。

3.关于替代类战略

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十一五”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战略把鼓励和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也包含在内。“十二五”提出的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对服务业发展没有具体描述,而是首先提出“以服务业优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由此可见,虽然两个五年规划提出的战略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都包含了三次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内容。这种特点,在“十二五”的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中,表现尤为明显。

“十一五”期间,嘉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5位上升为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3∶58.8∶33.9调整为2010年的5.5∶58.3∶36.2。“十二五”期间,嘉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4.3∶52.7∶43.0。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11.26亿元、612.41亿元,分别增长14.6%、12.3%,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4.关于细化类战略

和谐发展与生态立市、文化兴市战略。“十一五”和谐发展战略要求更加注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与管理,更加注重推进充分就业,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同时,也对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作出了要求。“十二五”期间,将生态立市和文化兴市单列出来,作为新的战略。生态立市战略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三清两绿”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生态化改造为重点,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实施文化兴市战略要求依托嘉兴独特的地域文化,大力推进“三体系一名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全民文明素质。

在这些战略的指引下,嘉兴社会民生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发展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嘉兴成功蝉联了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第一名,省级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实现满堂红、十连冠,并有望率先夺金鼎。“五水共治”初显成效,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从2012年底的五类劣五类为主转变为目前的四类、三类为主,五类劣五类水比重由85.1% 下降到目前的22.4%,四类水以上比重由14.9% 提升到77.6%;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不合格转变为连续优秀。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排放,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整治,调整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深入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新嘉爱斯秸秆焚烧发电项目投产,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3%。“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8.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15.8%、15.9%、14.8% 和15.1%,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嘉兴在全省“文化发展指数”绩效考核中排名第2,但是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根据2015年1月发布的全省2013年文化发展指数评价报告,嘉兴文化发展水平指数为99.45,居全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87分,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力(85.84分)和文化产业竞争力(82.84分)排名比较靠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研究谋划嘉兴“十三五”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把握的宏观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嘉兴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上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挑战

1.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大国之间博弈加剧,一些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回流,美国推出“两洋战略”,实施T PP和T T IP,试图压缩我国发展空间,对我们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嘉兴经济外向度很高,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加明显。

2.人口红利耗尽与老龄化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量每年都会减少,而60岁以上的人群却在不断增加。嘉兴是全省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应对老龄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3.资源环境要素倒逼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将更大,一方面对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产业外流,特别是一批中低收入国家利用劳动力、土地、环境资源和汇率优势,积极吸引低端制造业转移。如果我们在引进和培育中高端产业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就可能受到两面夹击,加剧制造业外流和产业空心化。

4.社会风险增加的挑战

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社会风险不断累积,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社会治理、风险管控的压力更加突出。

(二)机遇

1.国内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内部需求。特别是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推进供给侧改革等,为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拓展了空间。

2.嘉兴城市魅力将进一步展现

近日社科院根据过去5年全国城市发展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各城市内外情况,从294个城市中选出了24个预测10年后最富裕的城市,嘉兴排在第22位,点评中称“嘉兴市区位优势卓越,良好的环境成为高端企业、人才、财富等要素的重要积聚磁力”,有望推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3.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将会催生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加快经济新增点的成长。嘉兴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已有一定规模,“十三五”期间把这些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还是有现实基础的。

4.改革创新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当前嘉兴承担了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的改革试点,只要激发抓试点之实的创造性,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切实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就能进一步提升转型实效。嘉兴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有一定成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积聚,在“十三五”期间,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发挥裂变效应,就能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嘉兴“十三五”发展战略建议

基于对嘉兴“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战略落实和推进的总结回顾、“十三五”面临的宏观环境的研究分析,我们建议,“十三五”时期,嘉兴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等与嘉兴发展高度关联的国家战略的基础上,从嘉兴最大的区位优势和政治优势、最大的产业、最大的机遇、最大的特色和空间、最大的短板等出发加以考虑,突出未来发展关键抓手,重点实施与沪杭同城、互联网创新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发”驱动、生态强市、红船“引航”等六大战略。

(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战略与之前战略的关系

战略应该既具备宏观性又突出指向性,既紧跟时代性又彰显地域性,既体现传承性又注重开拓性,能广泛渗透、影响、带动全面工作。

在确定“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时,一是应注意有取有舍,重点选择对嘉兴发展有重大影响、具备独特性的战略,特别是中央领导有明确指示的要优先保留或列入;二是应注意有新有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调整一些阶段性的战略,并根据最新的实际情况适时补充一些战略;三是应注意有长有短,既要有放大优势的战略,也要有补足短板的战略;四是应注意有远有近,既要有放眼长远的战略,也要有聚焦当前的战略。

(二)“十三五”规划建议战略的要点及战略支撑

1.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

位于毗邻沪杭的长三角核心区,这是嘉兴最大的区位优势。“十二五”时期,嘉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周边重要城市同城化功能,依托沪杭两大资源,借力登高、借势发力,提出并开始积极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5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嘉兴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未来“十三五”,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下去。

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就是要抓住上海都市经济圈以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等机遇,以军民两用机场、轨道交通对接、市域外(杭州方向)配水工程和沪嘉产业协同示范区建设等项目为牵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行政推动的联动效应,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素流通自由、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争取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加快实现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与沪杭无差别,以及产业配套条件、政府服务效率和人居生活环境更好等“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要全面承接上海机场运力“溢出效应”,加快建设军民合用机场第二跑道,以功能转型催生产业转型、驱动城市转型,把机场打造成嘉兴未来提升城市能级的“新引擎”、接轨上海的“新平台”、产业借梯登高的“新支点”。

2.积极实施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嘉兴,赋予了嘉兴一张极具战略意义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名片”,这是嘉兴发展最大的机遇。一方面互联网能让转型更迅速、成效更显著,“互联网+”能够为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电子商务、高效物流、现代农业等提速提质;另一方面互联网也能让城市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利用“互联网+”改进公共服务、普惠金融、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更有利于实现发展惠民。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拓展性和带动性,既可以与原有的战略,如新型工业化战略、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无缝对接,也能够为发展信息、楼宇、旅游等经济“新增点”加油助力,而且通过“互联网+”的改造升级,更有利于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更有利于实现“新增点”的快速成长。

积极实施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就是要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嘉兴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机遇,抓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试点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把互联网发展与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服务业的互联网改造,着力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大数据、互联网文化、互联网人才培养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平台经济和基础建设,打造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加快把互联网经济培育成为嘉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大力实施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城乡差别小、区域发展均衡,是嘉兴最大的特色。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推动下,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已跃居全省首位,未来“十三五”迎来了更大力度发挥先发优势、更大能量释放城镇化红利的有利时期。同时,在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亟待通过更大范围内的统筹谋划,加快向城市经济和都市区经济转型。而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的重大战略性调整和嘉兴发挥海河联运优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全面解决,嘉兴同样迎来了站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海陆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机。考虑到三者发展的高度关联性和鲜明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建议在原有城乡一体化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市县域统筹发展理念,兼顾滨海开发带动战略,整合优化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就是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全省推进“五港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市县域统筹、城乡统筹、海陆统筹为导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带动效应,促进市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区域资源的高效流动,加快形成市县联动发展、城乡全面融合、区域互促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大力拓展临港产业发展腹地,全面推进省级港产城统筹发展,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三角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

4.提标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发”驱动战略

制造业与服务业是嘉兴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推动力。当前,嘉兴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于工业由“大”向“强”转变迈进的重要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这个阶段采用非此即彼的思维,单纯强调发展工业或者服务业都是不可取的。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等因为制造业转移而过度依赖服务业,实体经济“空心化”,在金融危机等风险面前抵抗能力大大削弱,而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德国等国则能较快恢复。我们应该继续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发”驱动之路。嘉兴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战略,提法虽有差异,但本质上都体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思路,比如“十一五”规划的产业战略是新型工业化,但是里面也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十二五”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中更是明确提出“以服务业优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双轮驱动”。“十三五”期间,嘉兴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坚实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基础,因此建议规划中也应该保留产业发展战略。前两个五年规划中产业战略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提法各有侧重,但“十三五”期间两者进入互融、互动、互促的新阶段,同时为了显示两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发动机作用,因此建议将产业战略确定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发”驱动。

提升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发”驱动战略,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强化已有较好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核电等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皮革、化纤、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打造制造业强市。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要紧密结合互联网创新驱动战略,借助“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推动服务业兴市。

5.全面实施生态强市战略

“十二五”时期,嘉兴生态立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可以说,生态环境是嘉兴最大的短板。从生态立市转变为生态强市,更加凸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能体现弥补短板的紧迫性,更好展现深入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主动性。

全面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按照打造江南水乡典范城市的要求,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重点推进水、大气、土壤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独具江南特色的人文生态典范。

6.积极实施“红船”引航战略

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船”是嘉兴最大的政治优势,最独特的城市名片,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船精神是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提炼概括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把“红船”引航确定为“十三五”发展战略,重在对外向全党全国喊响推广红船精神,使之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纳入中国革命精神体系中,对内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更好地团结引领全市上下加快把党建高地打造成为精神文明高地、社会治理高地、文化建设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创业创新高地,切实以红船精神在党的诞生地的发扬光大来迎接建党100周年。

积极实施“红船”引航战略,就是要把传承红船精神作为人人参与的全民工程、心心相印的灵魂工程和代代传承的基因工程,以红船精神引领社会文明素质提升,推动红船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引导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展现革命精神的道德力量,努力构筑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以红船精神引领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不断改进服务,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感;以红船精神引领“文化强市”建设,把红色底色注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以红色文化提升城市的创造力、凝聚力;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着力打造一支敢为人先创新型、百折不挠担当型、忠诚为民服务型的红船旁好干部队伍,进一步引领嘉兴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努力把嘉兴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要地、有志人才创业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