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贫困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贫困山区开发研究
(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丛书)
钟儒主编
浙江省原常务副省长许行贯在本书序言中说:“贫困山区的经济开发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历史任务,需要几代人长期的努力奋斗,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研究,使扶贫开发工作更具科学性,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走出贫困的实践与思考》一书,根据浙江贫困山区的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贫困的概念、形成贫困的原因、开发贫困山区的策略等,作了较为科学的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对下一步贫困山区的经济开发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本书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山区贫困状况及成因。贫困山区的成因:由于区位条件甚差;社会资源短缺,这是主要指劳动力素质,他们观念陈旧,致富的内在驱动力微弱,文化素质低,科技人员奇缺,身体素质差;经济政策失误,主要是价格政策失误,经营管理政策失误,产业政策失误,扶贫政策失误,因此贫困是种综合征。一旦形成贫困综合征之后,贫困会陷入恶性循环怪圈之中,就是生态恶性循环、人口恶性循环、经营恶性循环。我们要分析恶性循环机理,探索跳出这个怪圈,走向致富的良性循环;也要进行综合治理,就是优化扶贫政策,改革、创新扶贫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第二部分是浙江省扶贫工作回顾和今后思路,探讨贫困山区经济开发、脱贫致富的规律。要抓住关键,突破重点,更新观念,艰苦创业,要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要继续从政策、资金、物资上扶持贫困地区,还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扶贫工作,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第三部分是关于浙江省贫困县态势分析与转机对策。浙江省的贫困县集中连片于浙南山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要扶助老区发展商品经济,帮助他们进行产业选择,探讨开发原则,培育商品经济,改革扶贫体制,启动社会资源,要着眼于对人的开发和生态、经济、人口平衡的发展。要确立对贫困老区的基本政策:有重点的发展政策;创办扶贫经济组织的政策;强化使用扶贫资金效益的政策;鼓励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发展职业教育与推广实用技术的政策;控制人口的政策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文成县稽坪乡稽坪村、苍南县王凤乡八后村及磐安县新渥中药材市场脱贫致富,开发市场的典型事例。如文成县稽坪乡稽坪村的经验是抓根本,树起脱贫志;抓优势,走准开发路;抓科技,念好致富经;抓集体经济,提高服务功能;抓班子,建好文明村。如今经济发展,群众温饱,正向着小康迈进。又如,磐安县新渥中药材市场的创建,有力地疏通了中药材的流通渠道,使生产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调动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药农的收入,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一批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同时也带动了工业、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