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时代同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著作提要(1978-201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城镇个体经营者概观

徐斌著

本书的导论部分,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城镇个体经营者在当时的社会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如今,这个近乎从零起步的阶层,在全国城乡已拥有的人马构成了一支不可小视的生产经营大军。这支队伍活跃于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之中。个体经营者就是这样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当前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中,个体经营名副其实地发挥它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个体阶层的存在是千千万万的城市人深切感受到的,然而,他们同时又是当今社会中最使人感到神秘的阶层。于是乎,舆论上一方面,个体阶层生动的形象在舆论热点的位子上久居不下;另一方面,议来论去总是反反复复,莫衷一是,始终没有树起一个相对稳定、明晰的形象。从理论上追究,主要在于方法论上的杂乱。对于同一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评价的尺度不一,强调的侧重各异,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会大相径庭。所以科学的研究方法要从时代的视角、理解的视角、比较的视角、系统的视角等几方面的思路来加以考虑。

经过不算长的十年成长期,城镇个体经营者的形象总体上来说尚未定型,还处在继续发展、调整、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它在特殊条件下养成的“边际人”特征,却构成了它现阶段形象的突出标记,就是指个体阶层无论在外部的现实处境、舆论氛围里,还是在内部的自我认识、心理感受上,总是沉浮于肯定与否定的漩涡之中,归宿的钟摆似乎无法稳定地靠定一方,生活始终是矛盾的双重组合。

本书共分七章,从各个方面论述我国当前的个体经营者。

第一章,论述我国个体经济的发展史。从封建时代的惨淡命运到新中国成立后“左”倾时期的曲折历程,再到“文革”后期,旧社会遗留物之一——个体经营者,作为一个阶层已不复存在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经营者迅速增长。

第二章,论述个体阶层的再生成。他们自有资产的积累;他们的群体结构的组成,是一支“奇形怪状”的队伍,杂乱的成分构成;他们职业性格的特征——独立性;阶层意识的发育,有认同感、自尊感、地位感与影响感;他们阶层性质也在更新,从而与令人困扰的资本主义阴影划清了界限。

第三章,论述个体经营者的多方位的经营活动。有成功经营的一般途径;争取效益的几点要诀;运行过程的为难之处;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和扩大规模与雇工经营。

第四章,论述积累与消费结构。个体户财富量增大了,它的消费功能和流向也呈现出复杂的结构。与社会上工薪阶层单一的生活性消费结构不同,个体户的财富兼具生产、积累、生活等多条流向,出现了多种关系的协调,并释放出多项功能,从而也就相应地区分出不同档次、不同倾向和不同效应。有的走企业家之路,为实业家的摇篮;有的为公益事业的追求,作社会奉献。他们也成为生活消费的先导,生活水准比其他居民要高出一个档次。所以对这种挥霍倾向不容忽视,这种富贵病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第五章,论述个体经营者精神世界面面观。他们的业余生活的基本格调;文化意识的萌发与自觉;有待消除的消极面;要使他们形成新时期的价值观。

第六章,论述现阶段的阶层特征:个体户再生于一个剧烈变动的改革时期,新与旧的交替,生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之引起的种种矛盾、诸多生机,在他们身上有着深刻的体验,也塑成他们的阶层特征:身份的两重性;行为的两重性;心理的两重性和作用的两重性。

第七章,论述个体户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个体经济再生之后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总体上讲是健康的,事实证明了新时期我国个体经济政策的正确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地位身份的失衡与调整;心理行为的失衡与矫正;社会关系的失衡与协调;管理监督的失衡与改进。

(工商出版社199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