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的作者给我发来了20多万字的书稿,我从下午一口气看到次日凌晨2点,一个在改革大潮中勇于担当的县委书记形象跃然纸上。
谢高华的名字与号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82年谢高华来义乌担任县委书记时,我刚大学毕业,并且不在义乌工作。但他的名字伴随他的到来,就在义乌迅速传开。有争议,但更多的是百姓对他的好口碑。随着义乌市场的繁荣发展,谢老在百姓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响。冯雪峰先生之子、年过八旬的冯夏熊不止一次动情地说:“谢书记是我们义乌的大恩人,义乌不能忘记他呀!”
我直接拜访谢老是在2011年春天,当时我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老对我们的到来很高兴,80多岁的人,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市场经济等理论问题,看得出老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读过的,并且他的谈吐感染力极强。
谢老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勇于担当、有使命感的,是谦虚正直、尊重群众的,是好学理论、勤于思考的。通过这部书稿的阅读,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认识。
一、谢老的担当,是一个大担当。1982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的时代背景。义乌改革的本身,主要是农民如何脱贫致富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个担当责任很大,要闯更大的禁区。当时“弃农经商”“投机倒把”,仍然被视为典型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各地仍在积极地打击,弄不好就会被扣上方向性错误的帽子。
1982年7月,谢高华在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开展“敢不敢富、能不能富、让不让富、会不会富”的大讨论。
1982年9月,义乌县委开放了小商品市场,随后又作出了“四个允许”的决定。谢高华还在市场“无中生有”地推行了“定额计征”的税制,纳税人除了“上缴国家的,留足市场的,余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一“点石成金”的举措,给经商户吃了“定心丸”,不仅解决了小商品市场征税中的难题,公平了税负,稳定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税收;这一“莫名其妙”的创造,为义乌的可持续发展挖了一个“大金矿”,迅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要致富,到义乌!”一时成为南来北往客商的信条,为义乌市场成为“全球之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老改革的风险大,意义更大。这是一场以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为目的的改革,并且直指改革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并造就了义乌发展的奇迹。
二、谢老的勇气,来源于人民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义乌的廿三里镇和稠城镇已经自发形成小商品市场。但在当时,仍然实行整治政策。谢老到义乌,消瘦的身影就出现在义乌的田间地头、街坊集市,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明确提出“义乌人经商不是包袱,而是优势”的观点,并作出了开放市场的重大决策。
义乌人民有了阳光就灿烂,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诉求,推动着谢高华带领县委一班人冲破了一个又一个禁区。小商品市场在义乌人民的辛勤努力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面貌为之一新。谢高华找到了发展义乌经济的新路子,于是,在1984年又提出了“兴商建县(市)”的区域发展战略,义乌历届党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兴商建市不动摇”,成就了义乌今日的辉煌。
三、谢老的智慧,来自理论学习和思考。面对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孜孜不倦进行理论学习,注重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讨教。谢老认真研究过《资本论》中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这个命题,由此可以发现他对商业和市场的关键意义的思考。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就像一个个冲击波,对整个计划经济体制都造成影响。例如,围绕粮食和农副产品的计划收购等现实问题,他就是从是否符合价值规律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他认为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独家经营,是违背价值规律的。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使他对改革有了理论的底气。
对邓小平理论,谢老甚至可以说有着内在的感应。例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关注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等等。对小商品市场,针对上级部门“加强统管”的要求,他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从谢老的实践和思想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刻把握。谢老眼界很宽,还善于学习国内外城市的发展经验。他体会到先有市场、后有城市,是具有普遍性的。他还了解日本实施的“贸易立国”战略。这些推动了他提出“以贸易为导向,贸、工、农相结合,城乡一体化,兴商建县”的战略。
四、谢老的精神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专程去兰考,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重点要学习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谢老是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他在义乌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作风、在困难面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不搞特权的道德情操。义乌人谈起谢老,他们的印象中就是消瘦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因不停地吸烟而焦黄的手指、急促的语调和彻夜不熄的灯光……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的胃“文革”时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为了工作,饮食却很难正常。
谢高华一心工作不谋私利,他造就了千千万万的富翁,但是,他与企业家的交往始终保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亲”“清”二字的新型政商关系。他在义乌没有房产,没有商铺,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股份,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而且,他在国家困难时把两个儿子下放到农村,在祖国需要时又把一个儿子送上战场。
与焦裕禄不同的是,谢高华处在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县委书记应该具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谢高华的身上,我觉得突出体现了不畏风险的担当勇气,尊重群众的宽阔胸怀,好学和不断探索的积极态度,从而使改革创新迸发出青春活力。
谢高华同志是改革开放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谢高华精神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精神,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值得好好总结,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