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阿拉贡前线的夜袭行动【1】
前进!
那是一个脏兮兮的夜晚,下起了瓢泼大雨,外面狂风大作,我们都很庆幸刚刚向前延伸的阵地掩体已经修筑好了。我们的上尉本把头探了进来。
“我需要十五个志愿者今晚执行一个小任务。”他喊道。几分钟后,我们准备就绪。
凌晨1点45分,天黑漆漆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大衣脱掉。”“手榴弹准备好。”“从现在开始不许说话不许出声。”这些命令从一个士兵传达到另一个士兵耳中。我们出发进入了无人区。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法西斯阵地,那里正对着我们的阵地。我们的计划是悄悄抵达那里,剪断铁丝网,按照约定好的信号,所有人一起扔出手榴弹,然后冲进阵地。与此同时,突击部队将在我们后方向另一个阵地发起突袭,阻止那边进行反攻。我们所承担的任务进展还算顺利。
*
我们排成一列,一路上行经几个水潭,跨越几道深及大腿的水沟,穿过开阔地,一路剪断铁丝网。能见度几乎为零。我们与敌军的距离是三十码左右,可以听到两个放哨的士兵在说悄悄话。然后,一个哨兵的步枪吐出红色的火舌。佐格跳了起来,扔出第一个手榴弹。“手榴弹!”它们引爆了,地狱降临了。在我们左方,一架机关枪朝我们开火,一连串的步枪子弹从我们头顶掠过。在前方几码处,随着一声巨响,一颗手榴弹引爆了,火光和火花就像一场巨大的烟花秀。又有好几颗手榴弹在我们周围炸开。我们开始匍匐往回缩。托马斯高喊着:“我被打中了。”汤普森也喊道:“我也中弹了。”“回去吧。”我们说道。但他拒绝了。
一个西班牙同志起身冲向前。“为了别的同志——冲啊!”“冲啊!”布莱尔喊道。“从右边冲进去!”帕迪·多诺万喊道。“我们丧气了吗?”那个法国上尉本杰明喊道。
在阵地的前面是埃里克·布莱尔高高的身影,正冷静地冒着火力缓步向前。他要越过阵地,但跌倒了。天哪,他们把他打死了吗?不,他翻了过去,紧随其后是来自汉莫斯密的格罗斯和来自法兰克福的鲍勃·斯迈尔利,还有其他人跟在他们后面。
那条战壕里的士兵已经匆忙撤退了。被落在最后的那个法西斯士兵只是披着一条毯子,离我们有三十码远。布莱尔去追他,但那个人熟悉地形,给他跑掉了。在战壕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具死尸,还有另一具死尸躺在一个掩体里。
*
我们巡视四周看了一下,虽然我们的人数不到十人,但我们把他们给赶跑了。现在要做的是守住这个阵地。在我们的后面敌人已经开始了反攻。我们一路在泥泞中跋涉,几支步枪卡壳了,只有六七支步枪能够开火,我们就拿着它们向敌人发起还击。而在阵地的另一边有一道没有防护的空隙,我们从阵地那里拿沙包构筑了一道低矮的工事,可供三四个人卧倒射击。我们的手榴弹快用光了。我们缴获了一些法西斯部队的手榴弹,但它们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马联工党必胜!”我们高喊着,希望能引来增援,并让敌人以为我们有上千人,而不是只有十个人。
“他们杀回来了!”一颗手榴弹炸开了。爆炸之后响起了鬼哭狼嚎,那排火力后退了五十码远。
“援军到!”四个突击营的德国士兵抵达了,但其他人迷失在漆黑一片中。
“弹药,整整一匣呢。”我们中的一个叫嚷着。
“该死的,上一枪把我的帽子给打掉了。”迈克·威尔顿叫嚷着。
*
一百码开外一架机关枪开火了,把沙包里的沙子激进我们的眼睛和嘴巴里。汤普森虽然胳膊受伤了,但仍在坚持扛沙包修筑工事。“帮我给步枪上子弹。”他说道,“我左手受伤了,但我还能开枪。”
奥·哈拉是第一批冲进阵地的人之一,离开了阵地去救治另外两个躺在外面暴露在火力之下的同志。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冷静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给我一把毛瑟枪。”坦基说道,“我那把伍斯特步枪卡壳了。”
“还有人需要包扎吗?”奥·哈拉喊道。
“这里有一架望远镜。”莫伊尔说道。
这一个小时发生了太多太多令人难忘的事情。
很快我们发现我们左边的阵地并没有被攻占,我们从三个方向遭到暴风骤雨般的机关枪和步枪的进攻,迫击炮和大炮也开始轰炸了,我们知道情况非常不妙。法西斯部队正在包围逼近。显然,我们必须赶快撤离。本杰明下达了退兵的命令。无奈之下,我们冒着猛烈的炮火回到了己方的阵地,带回了2000磅重的弹药和一些手榴弹作为战利品。
我们回到阵地时,佐格、希德斯通和科尔斯不见了。一个小时后他们才回来。佐格的肩膀中枪了,希德斯通的胳膊伤情很严重,而科尔斯留下来搀扶着希德斯通回到阵地。
我们独立工党的老伙计们干了漂亮的一仗。“干得好,英国小伙子们。”西班牙上尉佐格说道,“今晚我们去把留在无人区的一箱手榴弹给搬回来。”
来自乔治·克普的致意
最近几天战况非常激烈,我们挺进了数千码远。敌人发起了反击,但并未能夺回哪怕一英寸失去的土地。13日那天晚上,我们向位于额米塔·萨拉斯的敌军阵地发起了大胆的突袭,目的是减轻阿尔卡索前线的压力。
由于英国同志们以勇气和纪律完成了突袭敌军阵地的任务,我们的行动迫使敌军紧急动用二十辆卡车从阿尔卡索前线调派了一千名士兵过来,从而使得我们的无政府主义同志们巩固已经攻占的阵地并继续挺进。
【注释】
【1】刊于1937年4月30日《新领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