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进学校
读书,她聆听谢老师的话语:“我们是新时代的新社会,义务教育法保障每个适龄儿童的权益。”这句话在她心中回响,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她童年的阴霾。她记得,谢老师总是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讲述着国家的政策,讲述着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因为正是这些政策,让她有机会坐在教室里,聆听知识的教诲。
她童年的困苦,并非源于乡村的贫瘠,而是父亲犯下的过错,使得后母与继母对她冷眼相待。她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在湖南株洲修筑公路,与继母两地分居。他与修路村子中的某位女性有染,她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她的出生,仿佛是一个不被期待的意外,一个家庭悲剧的开始。
她虽有亲生母亲,但母亲始终未在她的生活中露面。母亲的缺席,让她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空洞。与她父亲那个时代的建筑单位不同,现在的建筑单位成立项目部。那时,建筑单位的工人全是固定编制,一个工地便有数百名男性工人。她的父亲便是这些工人中负责挖掘土石方的。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荣,却也常常因为工作流动性大而不得不忍受家庭分离的痛苦。
在那个年代,有工作有收入的建筑工人是乡村女性寻求的理想伴侣之一,然而许多建筑工人的家中已有妻儿。往往要等到工地上的女性生下孩子,许多真相才会浮出水面。一旦女性产下孩子,天性的母爱会使她们放弃一切,执着地想要嫁给建筑工人。这种因孩子而产生的“亲情”常常是被迫的,许多家庭因此而发生纠纷,甚至导致建筑工人的家庭破裂,影响单位的稳定。为了平息纷争,单位会进行干预和安抚。有时会让工人将工地上的孩子带回家乡,出资让工地女性改嫁;若孩子尚未出生,则直接将职工调离,远离是非之地。
吴凤便是那些被工人带回家乡的孩子之一。她的父亲本就是吴家寨的一名孤儿,曾在镇上担任民兵。民兵支援工程建设,父亲因此有机会进入建筑单位,因工作流动性大而常年在外。将他与外面女性所生的吴凤带回家乡,无疑是父亲在株洲工地时犯下的错误。吴凤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错误出生的孩子,还要交给继母,变成后母抚养,继母的不满与怨恨可想而知。
然而,那些怨恨与被迫出生的孩子,如吴凤,又有何关系呢?他们并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却要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孩子本是无辜的!他们的心灵纯净如白纸,本应被爱和关怀所包围。然而,幼小无助的他们,他们的申诉又能得到谁的倾听呢?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无助和恐惧。因此,像吴凤这样的孩子,自小,三四岁起便开始承担洗碗、洗衣等家务,刚刚开始懂事便充满了恐惧。他们的心灵被无情的现实所摧残,若家务活儿干得不尽如人意,便会遭到继母的责打,被她揪着头发,从屋内一下甩到屋外。他们也奇怪自己小时候为何没有被摔死或受伤,真是命运坚硬!
吴家寨的居民都知道她是父亲从外省工地带回的私生女,年纪轻轻便承担家中的一切事务,宛如一个小大人。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她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她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法,没有镇上谢老师他们的防辍学检查,她怎么可能有机会到镇上的小学读书呢?如果不是读书,有学校老师的保护并学会自我保护,学到知识拓宽视野,她又怎会走的出来?
若是没有书籍的陪伴,她只得默默劳作,无知无识……或许在十二三岁的年纪,便可能被继母草率地许配给某个老男人,稚嫩的肩头承载着婚姻的沉重,小小年纪便经历怀孕与流产的磨难,甚至惨遭命运的折磨……她的未来可能就此被摧毁,陷入无尽的黑暗。
然而,幸运的是,义务教育法的保障和学校老师的关怀,给予了她保护。她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尽管继母对她冷漠无情,甚至时常施以言语和身体上的虐待,但幸运的是,她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地方。老师们不仅教授知识,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经常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即便出生贫寒,遭遇后妈虐待,她仍能被发现,得到拯救。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是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老师给了她希望。她知道,只要她努力学习,总有一天,她可以走出这个小村庄,去到更广阔的世界。她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愿意为了这个信念,付出一切努力。
她不过是个小女孩,继母对付她的手段原本数不胜数。然而,有了学校老师的支持,继母再怎么辱骂,再将她当作空气,也无法阻止她上学。每天清晨,她都会背着破旧的书包,迎着朝阳走向学校。尽管书包里只有几本破旧的课本,但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继母或许依旧凶恶,如同妖魔鬼怪,但国家有制约之力,这也是读书改变命运给她带来的最初感悟,学校对她的庇护。在学校,她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坚强和勇敢。她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继母的控制。她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一种在家中从未体验过的安全感。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友好相处,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尊重。每当她遇到困难,老师和同学们总是伸出援手,帮助她渡过难关。
这份被保护的感觉,即使在学校遭遇顽皮男生的捉弄,对她而言也不值一提。她勇敢地反击,毫不畏惧。每当有同学嘲笑她的破旧衣服或取笑她的家庭背景时,她总是以微笑和自信回应。她知道,这些嘲笑并不能定义她,她有更远大的梦想和目标。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像她一样渴望学习的孩子心中。
继母在家中依旧令人畏惧,但已不再是那个得罪了她,仿佛天塌地陷的存在,不再是!吴凤在继母那里辛勤劳作,换取一口饭食,然后去学校读书,她总是笑着给自己加油。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能够摆脱这种困境,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每天清晨起床,不论风吹雨打,都会准时赶到学校,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认真地听讲,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
在家里,她自然不会进入继母的房间照镜子,没有新衣可穿,挖猪草时路过村边小河,便对着水中的倒影微笑。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她知道,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才能在逆境中不断前行。她常常仰望星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像星星一样,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样的她,自然能吃苦,从小到大都是苦,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让她不习惯的是,村里竟然有人开始关注她了。过去她未曾读书,村里人或许只知道有她这么一个人存在。而当她开始读书,考试次次满分,老师的赞赏和家长们惊讶的目光,让她成为了村里其他有孩子的家庭的关注焦点。她的成绩成为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她的名字开始在村子里传唱。
她的勤于阅读更让继母心生不悦,以至于不愿送她入学,愈发对她感到不顺眼。继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不如早点干活补贴家用。但吴凤对知识的渴望远远超过了继母的控制。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会在夜晚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阅读那些破旧的教科书,直到眼睛疲惫不堪。
她未曾低头求饶,哪怕周遭流言蜚语四起。学校的谢老师和村里的官员会上门提醒继母,违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家长可能会面临拘留的处罚。这些警示令继母既感到无助又满腔怒火。她开始更加严厉地对待吴凤,试图让她放弃学业。然而,吴凤的意志如同磐石般坚定,她知道,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由于她已识字,学会了写作,她将继母虐待她、不将她视作人、对她施行暴力的事情撰写成文章,交给了谢老师。她的文章充满了情感和力量,让谢老师深受感动。谢老师决定采取行动,帮助吴凤摆脱继母的虐待。他开始与村里的其他家长和老师沟通,共同为吴凤争取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这个灵气逼人的小女孩而言,她所考虑的只是如何在这世间好好生存下去,总是要想办法。她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小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渴望能够走进大学的殿堂,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她相信,只要她不放弃,总有一天,她能够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