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精益管理
1.精益是一种信仰
关于中国企业必须走精益之路,我们十五年前就开始鼓与呼了,但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予以足够的重视,笔者感到既遗憾又欣慰。遗憾的是,过去十多年我们多数企业处于粗放和无序的发展,错失了升级研发、管理和工艺技术的大好时光。欣慰的是,人们终于明白了通过精益实现企业升级的重要意义。今天,政府也开始倡导供给侧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动作为供给侧的广大企业,通过革新和改善,用更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不断升级的需求,尽可能多地把老百姓的消费留在国内。学习精益要从认识精益目标开始。精益有哪些目标呢?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概有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零故障,等等。那么我们要问,世界上真的有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零故障吗?回答是否定的。也许有人会说,不对呀,丰田不就实现了吗?其实不然,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误读误解。丰田从来就没有实现过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零故障等,只是矢志不渝地走在追求这些精益目标的路上。可见,这些精益零化目标及准时化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真正实现,这是一种理想的高境界。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不能真正实现,又何必孜孜追求?这是因为只要朝着这个理想的高境界持续追求、快速进步,企业经营体质和竞争力水平就会不断提升,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优秀企业,特别是优秀制造型企业,无不借助精益思想、方法和行动来推动企业进步。丰田是这样,理光是这样,三星、华为也不例外。
因此可以说,企业走精益之路,说到底是企业领导和员工通过精益改善行动,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断修炼意识、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益就是一种信仰,是指引企业领导和员工走向未来的信念、准则和指引。企业领导有必要从自己开始转变观念,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一起,信奉精益,实践精益,把企业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信仰精益,不仅表现在上述对目标和结果的认知上,还表现在对工具方法、企业管理、员工能力及精益时机等的正确认知上。
(1)基于精益这个信仰,我们应该懂得工具、技术和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管理和技术上,企业千万不能故步自封,停止学习和思考,停止改变和进化。
有一家企业老板对笔者抱怨,公司来料检查部门员工流动率很高,效率也不高,不知道如何是好。问其原因是什么?他说,是因为几年前根据专家建议,把检查作业台做高,让员工站着检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改完之后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员工不愿意了,因为他们认为别的部门都能坐着工作,为什么自己却要站着工作,太累而且不公平。
知道了事情原委之后,笔者问他一个问题,提高检查效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一时语塞,但在笔者的引导下终于明白,提高检查效率的终极目标是不要检查。让员工站起来工作能达成终极目标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么站着检查就一定不是最好的方法,可以与时俱进研究更好的方法,只要能够找到比站着检查更好的方法,即便让员工坐下来工作也无妨。
其实,在我们的精益辅导实践中,提高检查效率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可以根据供应商或者零部件质量表现进行分类管理,对那些不出问题的供应商或零部件可以放宽检查或不检查;也可以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把检查工作前置到供应商处实施,或者花功夫辅导供应商改善品质,令其进入免检名单;还可以通过开发或外购自动检测装置实现对人的替代等。目的就是,在保障来料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减少检查工作量,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2)基于精益这个信仰,我们也应该懂得,企业只要走上精益之路,就不要惧怕管理的落后。
两年前,有一家客户老总前往日本丰田参观,回来后情绪低落,告诉笔者:“刘老师,我都有点不想做下去了,我们在管理上差距太大,估计再怎么努力也难有大的作为。”笔者耐心地和他一起进行分析,让他慢慢懂得两个道理:①即便你的管理很差,但客户依然给你订单,说明你的公司一定有可取之处,或者说你的对手在管理上肯定也不高明,所以不要妄自菲薄;②你的管理这么差,企业依然可以生存,说明可以挖潜和提升的空间很大,机会难得,改善应该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懂得把存在的问题当机会,通过导入精益改善机制,发动广大员工主动发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企业就能够持续提升竞争力,获取更高的收益。
(3)基于精益这个信仰,我们还应该懂得,员工只要付诸精益行动,就不要担心他(她)能力低下。
许多企业管理者抱怨,员工素养不行、能力低下,员工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曾经期望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来督促员工学习和提高,结果不了了之。后来人们听从了专家的建议,期望通过花钱做培训来提升员工,最后发现员工并不领情,效果不佳。而笔者长期咨询实践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帮助员工提升和成长,既不能靠考核,也不能靠培训,而要靠现场、现物的精益改善训练。只要员工能够在精益管理机制约束下积极参与改善,就能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提升素养(习惯)、意识和能力。我们坚信,员工的学习一定是为了改善,员工的改善肯定是最好的学习。
(4)基于精益这个信仰,我们更应该懂得,精益不要等,不能等,现在就是开始精益的最佳时机。
有太多的企业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做精益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有人说自己公司管理基础太差,希望等管理基础好些之后再做精益;还有人抱怨供应商管理太差等供应商能力提升之后再做精益;也有人提出团队意识和能力太差,等团队成长之后再做精益。凡此种种“等”的理由,都是人们拒绝改变、拒绝进步、拒绝走精益之路的借口。正确的认识是,改善管理基础是精益的一部分,帮助供应商提升也是精益的重要工作,提升团队意识和能力更是精益的关键任务……
总之,精益需要我们从打破自己和团队的惰性开始,通过导入有约束力的精益管理机制,营造不得不做的改善氛围,促进员工广泛参与,让全体员工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修炼自己,体验成长(成就感),让企业收获绩效改善成果。只要企业领导能够身先士卒,持续坚持,精益改善终将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精益终将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