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易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原因
一 解决矛盾的制度化渠道失灵
由于中国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主要是利益受损群体与政府的矛盾和冲突。在利益被损害以后,起初,群众一般会选择走制度化的渠道解决,如上访。但是,信访制度虽然赋予了访民信访的权利,但又明令禁止越级上访,事实上又收回了访民信访的权利。因为信访局隶属于各级地方政府,在对待群众利益问题上,常常会出现立场性偏差,制度化渠道的公器性质发生变化,丧失了作为调节社会矛盾的公器的性质,成为保护政府,而不是群众利益的私器。当制度化渠道的操作者不能够公正廉明地办事时,制度化的渠道就形同虚设,致使民众的不满缺乏有效的疏通渠道。
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维护刚性稳定的巨大压力下,地方官员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把民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与表达视为不稳定因素,并不择手段地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消除或者掩盖甚至是压制各种社会冲突和利益表达,希望通过压制和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来实现短期的绝对稳定,以保护自己的官位和维护既有的利益格局。但这样不仅对社会公正造成了严重损害,而且对社会的长期稳定极为不利。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利益受损群体就会放弃制度化解决问题的渠道,而采用非制度化的手段进行抗争和维权。因为在中国,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最怕的是群众聚集闹事,群众不闹,官员一般不会重视,而群众一闹,问题立马就有了转机。因此,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逻辑之下,制造不稳定、法律外解决、暴力性抗争就成为弱势民众最主要的维权方式。网络因为具有便捷、低成本、隐蔽、快速、影响力大等优势,往往成为利益受损者进行舆论造势和组织动员的首要武器。
二 互联网对舆论的催化和放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社会动员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加剧了社会风险的发生。随着通信技术日益大众化,公众对一些问题的争论往往会迅速扩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公民通过网络进行社会政治参与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由于网络的交互性、传受一体化、快捷性等传播特点,特别是短信、微博等新的信息收发平台的诞生,使一件偶发的小事迅速演变为舆论风暴。例如,关于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流言,给全国的瓜农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关于艾滋病患者扎针事件的传闻,引发了人们一轮又一轮的恐慌;关于日本核辐射会污染盐的生产的谣言,导致全国多地发生抢盐风波……这些不确定的微小细节引发的舆论危机事件,挑战了传统的“可控原则”。
网络作为新的传播载体,如同一个“扩音器”,瞬间能把信息传遍全球,扩大了传播范围;又如同一个“放大器”,能够将一些小小的事件迅速放大,引起众多网民关注甚至成为某段时间的社会热点。这既与网络本身的催化和助燃作用有关,也与媒体的炒作脱不了干系。
在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爆发的前期,往往需要一定的情绪感染,发布者通过论坛、QQ、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发表一些骇人听闻的传闻、编造一些能引发网民情绪共鸣的故事,或者发布一些极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视频,引起网民的关注。开始是各个单独的网民的点击浏览,随后,当网民发现楼上楼下相似或相反的观点的回帖或跟帖,就激起了兴奋情绪、自我表现欲、竞争与被评价意识等,纷纷参与转发和讨论。然后舆论开始慢慢升温,渐渐走向聚合,形成共振与共鸣,产生舆论波动。这是舆论事件的前期或者是酝酿期。
网上的舆论波动被某个媒体注意到并立即跟进,借题发挥“微言大义”,将这个小新闻与更广泛的问题或议题联系起来。其他媒体也不甘示弱地相继加入报道,这样,在不理性的媒体的争相炒作中,在与网民的互动与共鸣中,舆论升级,从而引发“雪崩”,开始了广泛的社会大辩论。这是舆论的爆发期。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如果只有网民的讨论,往往不足以引发舆论风暴。而媒体的竞相加入和不理性报道,使网上舆论与社会舆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网络舆论不断升温,导致舆论危机事件发生。
三 有组织的网络舆论操控
除了网络自身的特性、媒体的不理性,有组织的舆论操控也是导致舆论危机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1.利益集团雇用“网络水军”制造舆论
“网络水军”是网络公关公司雇用的在网上发帖回帖造势的群体,他们通过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达到宣传、推销或者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这些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由于人数众多被形象地称为网络水军。除了利用网络进行炒作造势外,他们还使用诽谤、诬陷、抹黑等手段攻击竞争对手、编造轰动事件,不少网络事件都是网络水军在背后操纵策划的。如蒙牛公司员工伙同公关公司损害伊利公司商业信誉的诽谤事件,360与QQ的大战,还有“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都有网络水军的身影。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些极端分子或反政府组织往往会利用网络水军,借助某些社会矛盾、某一社会事件或热点话题,故意编造一些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言论,影响网民的认知和判断,操纵舆论走势,引发舆论危机。
2.敌对势力散布“虚假言论”操纵民意
互联网的便捷和舆论影响力也给境内外敌对势力带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互联网,制造矛盾,散布谣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以达到反党、反国家、反政府、反社会、反体制的目的。他们经常借用的话题有:城镇化过程中拆迁户与拆迁方的矛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城管执法过程中与流动商贩的冲突,一些执法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出现的失误等,他们通过炒作这些话题,再鼓动一批国内培植的所谓的社会公知、网络红人、意见领袖发表煽情言论,制造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如2004年,北京网民向南夫由于对家庭拆迁补偿不满,他把材料发到境外网站“博讯网”上,并结识了这家网站的负责人韦某。韦某教唆向南夫在其网站上多发表一些“鸣冤叫屈”的文章,并给向南夫支付高额的稿费。随后,向南夫编造了大量诬陷政府和损害当事人的虚假文章,如中国政府活摘人体器官、活埋人,大批群众到联合国驻华机构外抗议,千余警察暴力征地,五月孕妇被当场打死,上访人员被打晕等。由于成绩突出,向南夫在2012年被授予“博讯网”北京站“高级记者”的身份,随时可直接登录该网站后台发布文章。向南夫编造的文章迅速被境内外媒体、网站大量刊发转载,在国际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11]
无论用什么形式借机说事,挑拨是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夸大社会的负面效应,用诋毁、抹黑、攻击的方式,制造社会与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否定现行社会制度和现行体制,达到乱党、乱政、祸国殃民的目的。一旦这种情绪被人利用,任何一个热点问题就可能成为社会动乱的导火索。
3.海外媒体借助“民主自由”混淆视听
海外媒体往往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混淆黑白是非,抹黑中国,误导民众。如在拉萨“3·14”事件中,BBC于随后的3月17日在其网站上刊登题为“藏人描述持续骚乱”的报道,报道上的照片本来是西藏当地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骚乱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图中救护车上还有“急救”两个字。但报道所配的文字说明却是:“拉萨目前有大量军队。”更荒唐的是,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网站也刊登了图片,图片中明明是印度警察,却声称是中国军人把藏人抗议者拉上卡车。德国《柏林晨报》、RTL电视台也分别在其网站上张冠李戴,歪曲事实,试图利用图片的冲击力,抹黑中国政府。[12]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警惕西方媒体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利用民众与政府的矛盾,煽风点火、造谣生事。
[1] 桑彤、何欣荣:《新型城镇化需避免矛盾“共振”导致风险》,2013年12月18日,和讯网(http://opinion.hexun.com/2013-12-18/160706433.html)。
[2] 《7·2四川什邡宏达钼铜项目群体性事件》,2014年8月7日,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qomAq_QlJZLc_Pc4RypQggr1LM_h2iUePI0y3rAYIAluPXqlH5GSjluj-LYnlRcJ_H-ECamQchTlvzKsZabCba)。
[3] 于建嵘、斯科特:《底层政治与社会稳定》,2008年1月24日,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trs/raw/35277)。
[4] 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6年)。
[5] 2009年3月6日,资料来自法律咨询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28.html,110)。
[6]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何处去?——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教授》,2014年5月1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512/c40531-25006080-5.html)。
[7] 《2010年10月20日,二七区五里堡办事处行政执法队员与摊贩发生冲突,导致道路阻塞,3辆执法车受损》,2010年10月21日,新浪河南频道(http://henan.sina.com.cn/news/2010-10-21/074141790.html?from=wap)。
[8] 《安顺城管打死摊贩引发群体事件》,2011年7月28日,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110728/n314773677.shtml)。
[9] 《临武瓜农死亡事件6名涉事城管被刑拘》,2013年7月20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7/20/c_116618285.htm)。
[10] 《网曝广州城管遭小贩掐脖子狠抓下体》,2013年6月4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6/04/c_124809461_7.htm)。
[11] 《“高级记者”境外发文给国家抹黑》,《京华时报》2014年5月13日第9版。
[12] 《外媒歪曲拉萨事件 中国网民自发反击》,《中国青年报》2008年3月2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