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缘起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多元文化思潮交融冲击下,每一个民族国家,“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遭遇到认同的话语”。[1]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所言:“我们有更充分更客观的理由认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变迁的重要时期。而且这些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变迁并不局限于世界的某个地区,而是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2]吉登斯所指的“重要时期”,当然就是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在推动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在改变瓦解和重塑着人们的认同。新认同的出现,旧认同的复活,现存认同的变迁,成了当下认同的一个基本趋势。
(一)国家认同研究是当代认同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新焦点、新趋势
当今世界,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权力主体,仍然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国家无所不在的“关照”之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国家,他什么也不是。但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重要动力的全球化,它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迁过程。全球化虽然使全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并没有像许多人担忧的那样导致世界的一体化(实质上是西方化甚至美国化);相反,它是一个始终伴随地方化、充满差异与断裂的过程,它会“不断挑战民族边界,直到最终摧毁民族大厦”。[3]这让“几乎每个地方的人们都在询问、重新考虑和重新界定他们自己有何共性以及他们与别人的区别何在: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属于什么?……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危机成了一个全球的现象”。[4]国家认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民如何去寻求一个国家的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其研究日益成为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新课题。
国家认同之所以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正是因为国家认同方面出现危机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建设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台湾著名学者江宜桦指出:“国家认同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牵涉到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自我命名和自我谅解的过程。”[5]由于“自我”如何界定常常是主体产生行动的先决条件或预设条件,因此许多人认为国家认同问题是政治共同体最“根本”的问题。正是由于国家认同的极端重要性,随着全球化时代对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带来的深刻影响,国际学术界将认同问题的学术研究重点逐步聚焦于国家认同问题。
(二)中国国家认同建设是稳定之要、繁荣之需、统一之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国家认同危机已然成了比较普遍现象。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指出:“现代化、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全球化使得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特性/身份。”[6]在现代化空间坐标即全球化语境中,中国面临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这一“他者”种种“西化”与“分化”;在现代化的时间坐标即现代性语境中,当代中国面临着历史传统这一自身的“他者”。中国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却又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现代民族国家。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受到外国列强侵略、现代化、内战、民族问题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国家认同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统一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台独”“疆独”和“藏独”等各种分裂国家的活动仍然十分活跃。
当代中国面临着多样性语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民族国家,社会稳定发展任务繁重,和平统一任务艰巨。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巩固、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民族国家必须把巩固和提升国家认同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如果国家认同的程度越高,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心理基础就越厚实。56个民族就能主动使民族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反之,如果国家认同弱化,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就会面临严重威胁。由此可见,中国国家认同建设,不仅是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巩固和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不仅是保持中国繁荣稳定的需要,更是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需要。因此,加强中国国家认同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形势所迫、责任所系、使命所在
大学生在中国的历史上始终扮演着别的社会阶层所无法取代的积极进步的社会角色。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7]青年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对国家认同,事关未来中国的政治进程,事关未来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因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知识丰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成为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而在现实中,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大学生只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只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一面,对自己国家不认同,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给高校敲响了警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依然较大,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和教育。而且更为紧迫的是,当前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国家认同并未被提升到国家核心价值的层面,即没有把巩固和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作为国家的最高利益来考虑,在国家认同建设问题上国家没有形成统摄性的国家战略。从高等教育层面看,高校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高度重视,更远未形成系统教育,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更是未能提供可信、确凿的证据。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形势所迫、责任所系、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