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40年(1978—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劳动关系市场化发展的40年,同时也是中国劳动关系学科建设的40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用工体制转向了市场化和契约化的用工体制,与之相配套的劳动关系制度也实现了从创立到逐步发展的历程。劳动关系学作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劳方、资方和政府三方关系的新兴学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当中,历经了学科初创、学科成立以及学科趋于成熟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和城市领域开始实施了市场化改革,当时整个社会和学界所关注的核心议题是:如何配合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改革而进行劳动制度改革。所以在改革初期,学界关注劳动关系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劳动制度改革的问题。这时期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就业、劳动用工、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与福利等劳动领域的改革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成为劳动制度改革成就的标识。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10年时间中,随着市场经济和劳动制度的改革,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劳动关系研究在这十余年中获得历史性突破,学界已有许多学者开始把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关系作为研究的主题,形成了多学科、多视角共同研究的学术领域。

从2006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与具体要求之后,国家加大了劳动关系政策的推行力度,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劳动关系政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此期间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2002年)、《就业促进法》(2007年)、《劳动合同法》(2007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以及《社会保险法》(2010年)等法律,同时还颁布了《最低工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在过去的10年当中,劳动关系政策制定的数目和涵盖范围,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劳动关系政策从劳动者的就业、工资、工时、劳动合同、劳动安全与卫生到培训等各方面权益进行了保护,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劳工政策体系。

随着劳动立法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自2006年之后,学界已不再仅仅把劳动关系当成研究的主题,而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劳动关系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科建设上,已形成了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趋向,法学、工会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劳-资-政关系,劳动关系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法学和工会研究的传统,社会学的定性案例研究和经济学、管理学的定量研究也开始在劳动关系研究中大范围使用;在教学与人才培育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自2004年之后纷纷设立了本科专业,并且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劳动关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自此,劳动关系在中国真正成为了一个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学科。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的委派,我组织国内劳动关系领域的中青年学者编写《中国劳动关系学40年(1978—2018)》一书。本书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分别梳理了中国劳动关系学在各个研究主题上近40年的发展成果。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论,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劳动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综述了关于劳动关系主体的研究成果,包括第二章“工会研究”、第三章“雇主研究”、第四章“政府与劳工政策研究”、第五章“劳工研究”;第三部分综述了关于劳动关系制度的研究成果,包括第六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研究”、第七章“劳动争议处理研究”、第八章“集体行动与政府治理研究”、第九章“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研究”;第四部分综述了关于劳动关系主体行动的研究成果,包括第十章“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关系研究”、第十一章“劳资冲突与群体行动的研究”、第十二章“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

《中国劳动关系学40年(1978—2018)》作为综述中国劳动关系近几十年研究成果的著作,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全书涵盖了劳动关系学、劳动法学、工会研究、劳工研究、劳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劳动关系学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涉及多个研究领域,所以本书不仅综述了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还综述了多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第二,全书各章节的作者均为中青年学者,他们都是各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能够把握各个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学科发展的全貌;同时,他们对劳动关系研究都抱有极大的热情,能够在阅读文献和写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第三,全书的内容涉及劳动关系研究的各个重要议题。劳动关系学既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面向实践的学科,它的研究主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本书的作者们在综述各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时,都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近40年来各自领域研究主题的变化,从而保证综述的内容能够涵盖到各自领域的全部重要议题。

本书各章作者分工如下:

第一章 吴清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二章 吴建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

第三章 李敏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四章 张皓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五章 汪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第六章 闻效仪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第七章 涂永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八章 孟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第九章 孙兆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第十章 黄岩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十一章 何勤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第十二章 朱飞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全书由我起草写作框架并进行统稿,如有不妥之处,我接受所有的批评并承担全部的责任。在本书成稿付梓之际,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写作,感谢杨伟国院长的鼓励和鼎力支持;同时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侯苗苗主任的信任和沈心编辑的辛苦工作。

吴清军

2018年11月

于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