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对象的形上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形上学理论评价标准

在形上学研究领域,如何对相互竞争的形上学理论进行比较和评价,是个复杂也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针对同一个形上学理论,不同的形上学家可能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以刘易斯提出的可能世界理论为例,根据该理论,在我们居住的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无数的可能世界。简单讲,现实世界可以成为的任何可能的样子都对应着一个可能世界,但是,刘易斯认为,所有可能世界(包括现实世界)之间相互隔绝,没有任何因果关联。[1]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让一部分哲学家瞠目结舌、不敢相信,但另一部分哲学家却坚信不疑。如何评价形上学理论的确是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虽然如此,在进行形上学研究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比较不同的形上学理论,在分析形上学家共同体内,依然存在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可资利用的评价标准。[2]根据不同的功能特征,笔者将这些标准分别称作“清晰性标准”“一致性标准”“解释力标准”和“简单性标准”。[3]

一 清晰性标准

分析视角下的形上学研究,对清晰性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形上学理论对需要回答的问题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所使用概念的意义要足够清晰,所宣称信条的意义要足够清晰。特别地,一个形上学理论需要对可能引起混淆的概念进行澄清。清晰性标准说的是,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若一个理论比另外一个理论更清晰,则前者比后者更可信。比如说,针对某个需要回答的形上学问题,一个形上学理论给出了明晰的回答,另一个理论却闪烁其词拒绝作答,或者只是模糊地进行回答,那么,相比较而言,前一个理论将比后一个理论更加可信。再比如说,如果一个理论对其使用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说明,另一个理论却没有,那么,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相对更可信。

二 一致性标准

一致性标准可以在两种意义上进行理解。一种是消极意义上,一种是积极意义上。

消极意义上的一致性标准要求一个理论不能承认矛盾。具体而言,又可通过两个视角来理解消极的一致性标准,即表面的视角和推理的视角。在表面的视角下,一致性标准要求一个形上学理论表述本身不能包含矛盾。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一个理论表述一致,一个不一致,一致的理论便更可信。推理视角下的一致性标准,又有强和弱两个版本。强版本要求,一个形上学理论不能推出矛盾。就是说,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若一个理论没推出矛盾,另一个理论推出矛盾,相比较而言,前者便更可信。弱版本要求,一个形上学理论不能推出与常识相矛盾的结论,不能推出与其他理论或领域中被接受的信念相矛盾的结论。

表面视角下的一致性标准很容易满足,几乎不会有人接受明显自相矛盾的理论。但是,为了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满足推理角度下的一致性标准,却需要做一番推理工作。先来考察强版本,强版本要求一个理论不能推出矛盾。比如,刘易斯的本体论中包含可能世界,却不包含不可能世界,理由就是承认不可能世界会导致矛盾。[4]为了保持其世界理论的一致性,刘易斯拒绝承认不可能世界。所涉推理过程大体如下。假设w是一个不可能世界,在w上P且非P。刘易斯认为,“在w上”是一个限制性约束语,分配原则适用,就是说,从“在w上P且非P”可推出“在w上P,且在w上非P”。而“在w上非P”与“并非在w上P”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在w上P,且并非在w上P”,而这是一个明显的逻辑矛盾。因此,基于一致性标准,刘易斯拒绝承认不可能世界。再来考察弱版本的一致性标准。还是以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为例,这个理论招致怀疑的一个理由便是,它的内容似乎与常识不一致。这里的常识常被称作“现实主义假设”,即现实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根据刘易斯的理论,存在多个世界甚至无穷多个世界,这与该现实主义常识相矛盾,这导致该理论遭受许多学者怀疑。这里考虑的便是弱版本的推理意义上的一致性标准。

前面说的是消极意义上的一致性标准,相对照,积极意义上的一致性标准要求一个理论应该有能力消解看起来的矛盾。如果看起来一个理论需要同时承认P和非P,这个理论最好具有足够的资源来消解矛盾。此时,一致性标准说的是,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若一个理论有能力消解看起来的矛盾,而另一个不能,那么,前者比后者更加可信。

三 解释力标准

假设有两个相互竞争的形上学理论,如何判断哪个更加可信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特别需要考虑的是理论解释力。根据解释力标准,给定需要解释的资料,若一个理论能够解释的资料比另一个理论更多,那么,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前一个理论比后一个理论更加可信。以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为例,刘易斯宣称,他的理论比其他的理论更可信,就是因为比其他理论具有更好的解释力。[5]比如,在他看来,该理论能够非常轻松地为模态语句提供解释。比如,“可能存在蓝色的天鹅”为真,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在其上存在蓝色的天鹅的可能世界。简单讲,承认可能世界之后,如此那般的可能性便可通过如此那般世界的存在性进行解释,可能性就意味着存在性。[6]值得指出的是,上面真值条件中的“在其上”也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即,理解为“在如此那般的世界上面”。在刘易斯看来,其他的理论都无法为模态语句提供这么好的解释。基于这种强大的解释力,他认为他的可能世界理论是更加可信的。的确,在对形上学理论进行比较时,解释力是需要考虑的极其重要的指标。实际上,在分析哲学传统下,形上学理论可被看作广义的科学理论,恰恰是因为它们像科学理论一样为这个世界提供解释。

除了比较能够解释资料的数量之外,也需要比较能够解释资料的重要程度。根据解释力标准,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理论能够解释的资料是更重要的或更为核心的,而另一个理论能够解释的资料不那么重要或不那么核心,那么,前一个理论比后一个理论更可信。简言之,解释力标准要求在比较两个形上学理论时,不但要考虑能够解释资料的个数,也需要考虑能够解释资料的重要程度,解释资料的个数越多,解释的资料越重要,理论便越可信。

四 简单性标准

简单性标准也常常被称作“经济性标准”。简单性标准反映的是,人们在解释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期望,即,假若两个理论对同一组现象进行解释,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简单解释的理论,相对更加可信。这种期望背后的假设是,世界的真实的样子应该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

简单性标准不但应用于日常解释,也应用于科学解释。在笔者看来,简单性标准在哲学解释中的价值要高于在科学解释中的价值,这是因为哲学解释追求合理性,而科学解释追求真理性。哲学家几乎不会宣称自己的理论是唯一正确的理论,至多宣称自己的理论是最合理的理论。简单性标准说的恰恰是,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提供更简单解释的理论是更加合理的,因此更加可信。相对照而言,科学家会宣称自己的理论提供的是真理性解释,而不仅仅是合理性解释。在科学家看来,真理性高于合理性,即,真理一定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不一定都是真理。因此,简单性标准对哲学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对科学的重要程度。

那么,如何理解简单性呢?简单性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本体论上的简单性,一种是解释过程的简单性。两种简单性决定了两种意义上的简单性标准。本体论上的简单性标准也被称作“奥卡姆剃刀原则”,即“若无需要勿增实体”,就是说,若不是必需,就不要额外增加实体到理论中来。解释过程的简单性标准,即,通过更简单的步骤做出解释的理论相对更加可信。

值得指出的是,两种意义的简单性标准可能导致理论复杂度的相对性。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可能一个在本体论上更简单,但在解释过程上更复杂,而另一个在解释过程上更简单,但本体论上更复杂。因此,在运用简单性标准评价理论时,需要明确指出考虑的是什么意义上的简单性。比如,现象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只承认感觉资料,因此,在本体论上比物理主义要更简单。但是,现象主义对日常物理现象的解释则要更复杂,甚至对有些现象根本无法提供合适的解释。类似地,物理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承认了物理对象,在本体论上要比现象主义更复杂,但是对日常物理现象的解释却更简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