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字箴言”的提出依据与愿景
“亲、诚、惠、容”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份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一个精辟概括,反映了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它是一个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既反映现实又关注未来,既立足中国又环视周边,既蕴含丰富内容又自成科学体系的理念。
一 “四字箴言”旨在顺应并引领周边地区发展潮流
当前周边形势处于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调整之中。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周边形势,成为国人关注、关心的焦点。一些媒体认为,与本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相比,中国周边环境并没有发生同步性的根本改善。它们多以中日东海争端以及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来举证中国正在遭遇一连串周边困局,甚至认为周边国家包围中国的战略态势正在逐步成型。一时间,中国周边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引来无数国人的担心。周边形势究竟如何?能否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周边地区形势,直接关系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成功实施。
我们以为,从主流和趋势上看,中国周边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仍大于挑战,中国仍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应当承认,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纠纷和摩擦,但是这些纠纷和摩擦对周边大局的影响远未达到媒体所渲染的那种程度。评估中国周边形势,离不开对中国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的剖析,离不开对周边地区局势的辩证思考。换言之,准确判断周边形势,应有立体、多元和跨越时空的视角。习近平指出:“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1]从主客观条件看,我国周边形势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
周边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必须与时俱进。抓住并用好周边地区形势的历史机遇,妥善应对周边地区面临的不利条件,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抢抓机遇,化解挑战,推进周边地区和平、发展和合作,事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国与周边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为此,中国应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周边问题,主动对周边地区进行科学性、前瞻性的战略谋划,确保在参与周边地区事务中实现“有所作为”,并力争有“更大作为”。
二 “四字箴言”的提出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和大国复兴的现实需求
“远亲不如近邻”。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周边外交一直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追求大国复兴的特殊历史时期,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政治上,周边是中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在经济上,周边是中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在安全上,周边是中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条件。[2]常言道,走向世界,要首先立足周边,冲出亚洲。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文化辐射力、政治影响力向全世界的扩散,首先通过周边地区和亚太地区来实现。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属于必争、必保、必稳之地。
“四字箴言”的提出是中国赢得经略周边主动权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地区一体化,是现代国家尤其是大国实现自身崛起的可行道路。中国与周边国家逐渐认识到,彼此应加强合作,走团结自强之路。无论是“10+6”模式还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建设,都显现了周边地区合作的现实活力和巨大潜力。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使中国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日益明显,给中国提供了一个通过跨越式发展来追赶先进、惠及周边的机会。奉行开放性地区主义,已成为引领周边地区合作的一面旗帜。
“四字箴言”的提出是中国渴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反映。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以自身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使所有国家共享人类发展的成果。因此,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目标,必然是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努力使周边成为同中国政治关系友好、经济纽带牢固、安全合作深化和人文联系密切的可靠战略依托。与周边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必然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有持久动力。另一方面,践行“四字箴言”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断发展的中国与周边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发展离不开周边,周边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必须把自身发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既通过维护周边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周边和平。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周边国家积极践行“四字箴言”,必然会促进中国周边环境的改善,成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外部条件。
对中国快速的和平发展,一些周边国家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经济外溢效应的日益显著,中国对周边邻国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部分邻国也存在着对中国的怀疑和戒备的心理,一些国家不仅故意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而且有意借助美国在东亚的安全存在来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如何让周边国家准确地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未来走向,妥善回应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关注,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四字箴言”强调在融合中追求特色,在开放中体现包容,不搞文化封闭、排斥,超越政治、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表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对和平、发展、平等、公正等普遍价值的共同追求,因而能够争取到周边最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与支持。“四字箴言”的提出是中国改善周边舆论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 “四字箴言”具有悠久丰富的思想基础
“四字箴言”植根于上千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明。历史上的中国早就认识到处理好邻国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先哲们论述睦邻友好思想的经典论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比如,“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远者以礼,近者以体”(《管子·枢言》) ;“远者来而近者亲”(《管子·形势解》)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等等。“亲、诚、惠、容”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和合”的形式出现的。“和”的基础,是求同存异,包容开放;“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以共识求团结,以包容求和谐;“和”的理想,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合”提倡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生共长,视“不同”中求“和”为最高境界,孕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促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之精神本质。尽管古代中国眼中的世界主要局限于华夏文明地区,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和合”思想自一开始就明显体现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亲、诚、惠、容”理念与“和合”思想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合”思想既是“四字箴言”得以提出的文化根基,也是践行“亲、诚、惠、容”理念的重要保证。提出“四字箴言”,正是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厚底蕴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字箴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国际战略的思想精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基石,并根据国际形势的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合作理念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四字箴言”体现了党中央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家关系的普遍准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在处理周边事务时,主动将自身同周边国家放在同一平台上,从而使得周边外交政策更具影响力。正如周恩来在出席亚非会议时所指出的,“一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国,容易对小国不尊重。我们在人民中就经常提出警惕大国主义的思想。”[3]实践已经证明,周边形势越是发生复杂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越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就越显得重要。因此,“四字箴言”不仅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也赋予了五项原则以新的时代内涵,展现了当代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新思维、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