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模式下的电信运营商竞争策略设计与公共政策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三网融合的条件

一 制度条件

200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在“十五”期间,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发展和完善国家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亦即通常所称“三网合一”。这是党中央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三网融合目标,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信息的基础设施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3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中央政府表示要“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变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两次规划都对推进三网从技术方面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做了明确的要求。同时,由“促进”到“推进”的改变,透露出行业变革的重要信息,即中央政府决心打破横亘在三大产业中的体制壁垒。

2008年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1号,下称国务院“1号文”)。该文件规定,从当年2月1日起,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同时,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文件还要求以有线电视数字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荐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和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009年3月9日,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支持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国发[2009]26号)中提出“落实国家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发布《推荐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文中规定了三网融合的五项主要任务:(1)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2)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3)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4)切实推动产业发展。

该方案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2010—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进入为重点,制订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展开试点,不断扩大试点的广度和范围;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进;2013—2015年为推广阶段,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2010年6月底,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等三网融合首批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1 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三网融合第二批包括天津市、昆明市、无锡市等42个试点城市。

2012年3月27日,《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委高技[2012]705号),建设基于IPv6的三网融合基础业务平台,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融合类业务应用。

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提出建立健全推进三网融合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运营机构转企改制,按照分业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电信、广电监管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推动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并确认新成立公司由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新公司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的有关业务,并开展三网融合业务。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于2013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二 技术条件

三网融合技术条件除了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发展和统一的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使得三网传输的内容可以数字化以外,还在于现代接入技术的发展。因为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改变了网络成本结构,推动了三网融合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网络带宽,使得在三网融合下,大量信息的传输成为可能。可见接入网技术对三网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考虑到网络融合主要是在接入市场,本部分只考虑接入网技术。

(一)XDSL技术网络结构

XDSL技术使用现有电话基础设施提供高速数据链接。XDSL设备在电话线划分三个不同频率带宽区分语音和数据信号,实现高速数据传输。XDSL接入模块(DSLAMS)被放入本地交换中心或者接入节点传输和接收数据信号。然而,XDSL具有对数据敏感的缺点,随着链接长度的增加,信号质量降低,链接速度下降。如图1-4所示。

img

图1-4 XDSL网络结构

XDSL家族有大量不同的技术,主要包括ADSL、SDSL、VDSL和ADSL2+,表1-3显示了不同技术的传输距离及上传与下载流量。

表1-3 各种接入技术特点

img

三网融合普遍接入对带宽要求较高,VoD要求至少3Mbps,而HDTV要求大约15Mbps到20Mbps,从表1-3可以看出ADSL和SDSL都不能满足HDTV的需求,仅能提供基本视频服务。然而,VDSL和ADSL 2+提供的高带宽可以满足视频要求。但是VDSL只能提供非常短的距离,且需要在靠近用户区域重新配置大量DSLAM模块——街道交换柜(Street Cabinet),光纤通过此交换柜接入,并传输信号给用户。这种技术推广需要付出比ADSL技术更高昂的成本。ADSL 2+技术可以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满足视频服务的带宽,且比VDSL的传输距离更远,不需要DSLAM模块。

(二)Cable Modem技术网络结构

有线电视网络除了提供声音和数字电视服务还可以提供双向数据传输。在用户端使用Cable Modem技术,网络转换节点使用有线调制调解终端系统,建立了HFC标准,混合使用铜轴电缆与光纤,像树形拓扑结构一样,起始于中心网络,扩展到个人用户,提供速度30M的传输服务。新建立的HFC标准,将来能够提供速度为100M的服务。有线电视的传输服务有很强优势:可以方便地扩展网络,且提供给用户的带宽不受距离限制。但是,上传是个问题,因为噪声积累,很难维持恰当语音传输比率;用户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样受到威胁,因为多用户共同使用网络,容易受到非法接入的威胁;此外,多用户有线电视服务依靠共享网络基础设施,这个结果限制了传输带宽,用户的带宽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同时共享带宽。

主要包括三种CMTS+、Narad network和EttH(Cable Ethernet)三网融合普遍接入技术。CMTS+技术主要在中心交换局将单向放大器改成双向放大器。Narad网络使用以前未使用的频率860MHz,创建快速双向传输。EttH使用交互性HFC网络进行传输,速度超过10M,最终将达到100M。

img

图1-5 有线电视HFC结构

(三)光纤技术网络结构

光纤接入网是最有前景的三网融合普遍接入技术,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光纤以太网(Optical Ethernet)设计传输发生在街道转换箱(见图1-6)。另一种是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设计传输发生在交换端,主要信号来自本地交换,然后被分离。网络固定成本和交换成本被所有用户共享,这就减少了每个用户的关键成本、网络复杂性和网络成本,刺激提高可靠性(见图1-7)。PONs受益于大容量光纤,是一种有效成本的方式,主要包括APON、BPON、GPON。APON是第一种商业模式,也是最初的商业应用模式。BPON(Broadband PON)是APON的扩展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

img

图1-6 光纤以太网结构

这两种形式发展较为成熟。而GPON是ITU-T最新标准,仍旧处于开发中,有望为将来发展提供更高的速度。传输速度远远超过ADSL与Cable Modem技术,可到达1G。

(四)无线技术网络结构

无线技术相比有线技术具有容易接入和更节约成本的优点。包括两种传输模式:使用无线电传输的无线技术和使用光传输的无线技术。无线电传输技术主要使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微波技术,频率范围为2.5—43GHz,传输信号在网络中心站点和终端用户接收者之间。这需要有频率许可,可以充分保证免受其他运营商的干涉。典型技术有WLAN、WIMAX、LMDS。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比本地有线网络更低的价格链接到家庭,具有国际规模经济性和低成本接入的特性,接入节点和移动单元简单。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最新无线宽带技术,引起了各方关注,可以在1—2km范围内,提供8—11Mbps带宽,但是由于频率带宽的限制,WIMAX很难提供高速数据服务。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刚刚兴起,近来才逐渐成为热点的新兴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图1-8所示,LMDS通常使用20—40GHz频带的高频无线信号,在用户前端设备和基站间收发数字信号,上/下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兆比特每秒。

img

图1-7 PON结构

其主要优势是几乎无须外部电缆线路,而且安装迅速灵活,但除了频道干扰外还存在雨衰、视距传输等问题,另外设备价格也比较贵。光传输技术使用光或红外线进行传输,主要技术是FSO和HFR。FSO的短距离应用是指在1km范围内建筑物连接或建立骨干网连接。FSO的可用性依靠本地大气条件和距离。尽管雨对光传输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雪和大雾会对传输有剧烈影响。在光纤部署特别昂贵的地区,采用FSO技术是切实可行的,可在短距离内提供高质量高速传输数据。HFR是FSO技术和60GHz毫米波的组合技术,HFR增加了FSO的传输距离,雾和雪对60GHz的无线波没有实际影响,且可以提供更远的距离。但是,这两种技术的价格相对高昂。显然,FSO技术可以较好地突破现有最后一公里的管道接入“瓶颈”,从而,对光电这一宽带网络的新进入者可以与家庭终端用户链接,并进行相关数据、影像等的传输。为广电网与计算机网、电信宽带网融合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支撑。

img

图1-8 LMDS网络结构

三 市场条件

(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

在三网融合推动因素中,消费者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各种不同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反过来使得运营商有动力开拓新的业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电信网和互联网相融合所产生的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使得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迅速发展。

在2012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工业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公布了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数据显示,多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居全球首位。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等市场形成了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已有7家服务提供商进入全球30名,收入仅次于美国;腾讯的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已经超7亿,新浪的微博用户超3.68亿;与上述相适应的应用软件获得巨大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几乎平均每小时有55个新的应用上线。截至2012年11月,中国3G用户突破2.2亿,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渗透率由2011年的13%攀升至近20%。全年新增3G用户占新增移动用户的80%。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2.1%,较2011年同期增加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环比增长速度下降。笔记本电脑的网民用户2.59亿,手机网民用户4.2亿,手机已经稳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手机微博用户高达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电子商务在手机终端的业务发展迅猛,用户量为2011年同期的2.36倍。2012年,手机团购、手机在线支付与手机网上银行三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80%。

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80.9亿元,同比增长102.1%,环比增长16.9%。

依据易观国际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相关数据用户3年(2012—2015年)中会有如图1-9和图1-10所示的变化。

img

图1-9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img

图1-10 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发展趋势

另据DCCI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达1016.6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57.2%。未来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在2015年将达到2392.4亿元(见图1-11)。

img

图1-11 2008—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6.85亿人,增速达18.4%。随着人们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增加和移动智能设备的继续普及,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见图1-12)。

img

图1-12 2008—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

(二)终端设备普及

中国移动智能设备正以高性价比优势快速向平民大众普及,千元多核大屏手机早已屡见不鲜。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2.6亿部。91.2%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且日均上网时长达3小时,而通过台式机/笔记本上网的用户为84.0%,日均上网时长为2.8小时。智能手机覆盖更多网民且上网时长更长(见图1-13)。

img

图1-13 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智能终端用户比例及日均使用时长

社交聊天、新闻资讯、观看视频成为移动与联网用户最主要的三大移动上网目的,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分别占78.4%、77.5%、73.6%。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普及,将移动视频作为主要移动上网目的的用户由2011年的17.4%猛增至2014年的73.6%。移动视频行业拥有了稳固的用户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移动游戏的飞速发展,调研数据显示,已有高达61.0%的用户将游戏作为主要移动上网目的。未来,移动网络游戏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移动电商的发展同样迅速,以移动购物/预定为主要移动上网目的的用户已由2011年的22.2%增长到48.1%,同时,移动支付也高达49.9%(见图1-14)。

img

图1-14 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主要目的

(三)资费水平下降

得益于无线网络的普及和3G资费的平民化,2014年,移动互联上网用户对WiFi和3G网络的使用率分别达到70.7%和72.7%,相比2013年的46.4%(WiFi)和47.4%(3G)有大幅度提高。调研数据发现:3G用户与WiFi用户重合度较高,67.9%的3G用户使用WiFi,而在WiFi用户中有69.9%是3G用户。一般3G用户在使用大流量应用时会尽量使用WiFi网络以节约流量。WiFi网络与3G网络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013年被称为移动视频元年。2013年上半年,超过一半(64.8%)互联网网民成为手机视频用户;2013年下半年,手机视频用户更是占互联网网民的75.4%,平板电脑视频用户也已达互联网网民的43.9%。移动视频用户的爆发,引得视频网站对移动市场的抢夺愈加激烈:优酷在移动端使用云技术实现了视频观看的跨平台、跨终端;爱奇艺推出手机视频拍摄、编辑和分享应用“啪啪奇”;搜狐视频联手中国联通,鼓励移动端流量包月模式。未来,随着WiFi、3G和4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移动视频用户将继续增长。

微信等移动应用的出现让社交网络与即时通信、关系网络与兴趣网络相互融合,界限不再清晰。无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还是安装移动应用类别,社交/聊天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第一大需求,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8月,腾讯旗下的微信和手机QQ月活跃用户数分别达2.36亿和4.78亿;2013年12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1.291亿;2014年1月,有你月活跃用户数达2000万;2014年2月,陌陌月活跃用户数达4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