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时代主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它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并代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时代主题是从最高层次对国际社会的概括。它是我们制定国家战略,处理国际问题,选择发展道路等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与时代主题相适应,并随之变化而变化。[14]时代主题的切换,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属性。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总体力量大为削弱;同时,战争唤醒了世界进步力量,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因而也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20世纪后期,世界面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5]世界上几个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逐渐转换为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这两大问题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今时代新的主题,即革命与战争已换位于和平与发展。在和平与发展的时空环境下,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已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得国际合作成为国家追求利益时不得不考虑的手段。虽然合作并不否认冲突的存在,也不代表国际合作的充分实现,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强力作用下,合作已构成世界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主题的变迁带来了国际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汇聚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靠战争与暴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崛起是一种常态,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应当的和合法的;然而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这种做法有违世界发展潮流,不仅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不可能实现发展和崛起的目标。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集中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利益相互交织,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复合相互依存局面。这也使当今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呈现出新的特征。各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各国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联,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大小强弱,只有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16]因此,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各个国家在经济上融合和在安全上合作的条件。它不仅不会限制新兴国家的发展空间,反而符合它们的发展利益。中国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正常贸易、吸收投资和对外投资等方式实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源和市场。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尽管面临着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并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是中国主动参与并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且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美好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属性与新的时代主题和世界潮流是相适应的,并受其影响和制约,这就表现在:新的时代主题和世界潮流决定了中国只能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新的时代主题和世界潮流也提供给了中国以和平方式实现自身发展的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换言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和平属性,主要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和平属性的继承和发展,源于中国五千年和平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渗透浸润,源于中国现实国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规定,源于新的时代主题和世界潮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与制约。
(作者单位:中共武汉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htm)。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1页。
[4]罗素:《罗素文集》,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5]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6]张国:《中国新战略》,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7]孙诒让:《墨子闲话》第四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3、101页。
[8]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51—52页。
[9]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24页。
[10]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7年2月27日。
[11]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15/content_19612372_3.htm)。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328页。
[1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htm)。
[14]杨守明:《时代主题的演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16]《外交部长杨洁篪称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战略抉择》(http://www.enort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