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内外对白族传统婚俗及其变迁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分三类:
一是民俗文化研究。主要是对白族婚俗的具体内容、特色进行介绍性、实证性研究,这方面的论著比较丰富。
二是史学类研究。主要是在研究白族发展史中概括和涉及白族婚俗的内容。因这类论著不是专题研究白族婚俗,所以对白族婚俗的阐述比较概括、零散,但为后人研究婚俗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三是白族婚俗的变迁和改革研究。如段水邨《从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看大理近代社会的发展》、王积超《人口流动与白族婚恋观之变迁》,这些关于白族婚俗的研究成果,为本书写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素材。
同时,白族婚俗研究目前仍有不足,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是国内外论著主要是将白族婚俗与其他民族婚俗集中在一起,大多处于表象描述、事项搜集、简单比较的层次,如毕坚的《云南少数民族婚俗》;或将白族婚俗与其他文化事项研究集中在一起,分析大理白族传统婚俗内容与变迁,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的专著。如郝翔、朱炳祥主编《周城文化——中国白族名村的田野调查》,主要偏重于一个调查点的综合民俗研究,对大理白族婚俗变迁的总体把握、专项研究不足,缺乏单独研究白族婚俗的专著。本书着力于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研究,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是国内外论著对大理白族婚俗文化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的,主要是将白族婚俗纳入民俗学、人类学的分析框架。如李文笔、黄金鼎编著《千年白族村——诺邓》,郝翔、朱炳祥主编的《周城文化——中国白族名村的田野调查》,董秀团主编《石龙新语——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等。本书在前辈先贤研究的基础上,从民族发展视角研究大理白族婚俗文化的现代变迁,综合运用民族发展理论、民俗学、民族学、社会性别理论,丰富和拓展了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考察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功能及其影响,解析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与社会历史变迁的复杂互动关系,以揭示全球化、城市化背景下白族婚俗文化的变迁。在尊重民族意愿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民众的民俗生活,实现民族科学、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