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2012年马里反政府武装的活动与法国干涉
长期以来,西非萨赫勒地区的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其中,跨界民族的认同问题,以及其独立建国的诉求,成为维护现有西非国家边界稳定,实现和平发展的最大挑战与根本威胁。图阿雷格人是西非分布的众多跨界民族之一,人数众多。
图阿雷格人分布在西非萨赫勒草原及撒哈拉沙漠的广大地区,且分布区连成一片,跨西非和北非七国(尼日尔、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利比亚、尼日利亚)而居。国际民族学界对图阿雷格人总人口的统计数字差距极大,从10万到520万不等。[25]图阿雷格人的祖先是北非的柏柏尔人。目前,北方图阿雷格人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南方图阿雷格人主要生活在西苏丹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南方图阿雷格人主要饲养封牛和骆驼,并卖给北方图阿雷格人。图阿雷格人保存至今并仍然继续使用一种特殊文字,是源自古代腓尼基文的提芬纳格文,及与此文字对应的塔玛舍克语。而图阿雷格人自称为Kel Tamasheq,即“说塔玛舍克语的人”。(不过也存在不同说法,Tuareg有人认为源自阿拉伯半岛上贝杜因语的Tawariq,意思是被神遗弃的人)共同的语言成为他们相互认同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游牧逐水草而居的图阿雷格人虽然分布分散却族性意识十分强烈的原因。
在其他西非国家,图阿雷格人的人数都比较少;而在马里,图阿雷格人超过50万,是人数较多的一支。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以来,图阿雷格人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新独立非洲国家的承认,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图阿雷格人就在不断反抗。在马里的阿达尔·恩—福格哈斯山区,20世纪60年代爆发了图阿雷格人的大起义,起义主要集中在马里北方。马里政府军镇压了起义,但并没有妥善处理好图阿雷格人的权利问题。在整个冷战时期,尼日尔、马里等国政府都肆意排挤、打压图阿雷格人,长期将图阿雷格人排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甚至出现了对图阿雷格人的大清洗。各国的图阿雷格人在苦难中意识到,只有聚合于一,成立属于自己族群的国家才有出路。
在1996年5月,马里、尼日尔等国的图阿雷格人联合发动起义,领袖是马诺·达雅克。在西非史上,这次起义被称作“第二次起义”。图阿雷格人提出要建立一个自治的“撒哈拉图阿雷格伊斯兰国”,范围包括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地区、马里的阿扎瓦德和吉达尔地区,还有阿尔及利亚等的部分地区。图阿雷格人与马里、尼日尔两国政府军进行了激战,战死数千人。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政府进行调解,促使图阿雷格人分别和马里、尼日尔政府签署停火协议,协议还规定,图阿雷格人将参与到两国政府中,并在议会中有一定的代表名额。[26]不过,图阿雷格人和马里、尼日尔政府的冲突仍在继续。到2004年,尼日尔政府与图阿雷格人的冲突仍在继续,2007年双方甚至爆发了一场大的冲突。
随着2011年北非动荡的扩溢效应,特别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垮台,萨赫勒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力量日强,在2012年成为影响西非局势走向的重要因素。图阿雷格人反政府武装“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在得到利比亚同族武装的支持后,力量增加,并与其他反政府武装如“信仰捍卫者”组织和“争取西非唯一性与圣战运动”等构成对西非地区稳定的威胁。[27]图阿雷格人独立诉求的老问题,与恐怖主义组织的渗透的新情况相结合,使马里北部的局势日益复杂。
2011年,“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成立,要求在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自2012年1月17日起,马里北部多个城市先后遭到图阿雷格反政府武装袭击,马里北部大量难民逃往尼日尔、毛里塔尼亚等邻国避难。“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的袭击,甚至导致了马里政府因军事政变而垮台。上台的军人表示,总统杜尔在处理图阿雷格族武装问题上过于软弱。不过,马里军政府不仅未能遏制图阿雷格族武装的进攻,反而给了其大举进犯的机会。自3月30日以来,图阿雷格族武装已相继占领基达尔、加奥、通布图三个大区的首府,控制了约占马里一半面积的土地。[28]马里动乱还冲击了周边国家如尼日尔,因而“阿扎瓦德”这个自行宣布建立的图阿雷格国家的版图也覆盖了尼日尔北部,并且威胁着由法国阿海珐集团管理的丰富的铀矿资源。[29]
到2012年5月上旬,马里北部两支主要反政府武装“信仰捍卫者”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达成协议,决定统一武装力量,成立“过渡委员会”,共治阿扎瓦德地区,并在当地推行伊斯兰法,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马里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其控制。不过,由于“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大部分成员为图阿雷格人,他们希望在马里北部建立独立的国家,而且已经在4月6日单方面宣布“阿扎瓦德”地区独立;而“信仰捍卫者”的宗教色彩更浓,其目标是在整个马里推行伊斯兰法。因此,理念的差异导致双方联盟最终于5月28日分裂。[30]
马里北部反政府武装随后陷入分裂与战争。毛里塔尼亚人哈马达·穆罕默德·海尔鲁创建的“西非统一和圣战运动”联合“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和“伊斯兰支持者”等组织一起与图阿雷格人的反政府武装争夺对马里北部的控制权。6月,这三个组织联合起来,击溃“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占领马里北部城市加奥。[31]冲突导致了人道主义灾难。截至2012年7月初,马里冲突已造成至少32万人背井离乡逃往邻国避难。[32]
反政府武装间的争夺为马里政府提供了喘息之机。8月20日,马里宣布对政府进行改组,成立由31人组成的“全国联合政府”,以负责收复国家北部领土,并在一年的过渡期结束后组织自由透明的选举。同时,马里也积极寻求以法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干涉。在法国的努力下,联合国10月12日通过决议,要求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等组织在45天之内提交军事干预马里北部的报告,这为多国部队军事干预马里创造了条件。奥朗德多次表达了支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解决马里危机的坚决态度。[33]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10月18日也表示,如果西非国家对马里北部发起军事干预行动,法国将提供“后勤支援”。
至2012年12月底,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一致要求马里高层通过广泛对话与协商制定出过渡期路线图,切实恢复宪政并在2013年4月前组织公正、透明的选举。决议敦促马里北部武装断绝同“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的联系,希望马里过渡政府加强同相关武装的对话。马里政府军2013年1月9日还首次从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北方地区夺回一个重要小镇顿察的控制权。
但2013年1月10日,形势急转直下。约1200名反政府武装人员已推进到距离首都巴马科东北部的战略重镇莫普提20公里的地区,而科纳镇1月10日已被反政府武装攻陷。科纳镇距首都巴马科仅600公里。科纳失守意味着巴马科将直接面临被袭击的危险。马里政府当日宣布关闭位于首都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并紧急呼吁国际社会提供帮助。马里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原定1月9日在布基纳法索举行的和谈也最终流产,科纳战事再起,马里局势失控。[34]
法国随即出兵干预,于1月11日发动了名为“薮猫”的军事行动,直接干预马里冲突。到2月,法军与西非国家的联军已收复马里北部大部分地区和主要战略重镇。法军的军事干预,对马里反政府武装造成巨大打击,一方面是节节失利,甚至被迫撤至马里邻国尼日尔与阿尔及利亚暂避;另一方面也促进反政府武装内部的分化。“伊斯兰卫士”的部分成员1月24日宣布与反政府武装决裂,并宣布成立新组织“阿扎瓦德伊斯兰运动”。新组织的领导人表示愿意和马里政府举行谈判,并反对所有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35]“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也于1月29日在其网站上表示,愿与法军一起“根除恐怖主义组织”。[36]不过,法军的行动也激起了反政府武装的疯狂报复。索马里青年党1月16日表示,该组织已决定处死法国人质德尼·阿莱,作为对法国在阿富汗以及近期在马里展开军事行动的回应。恐怖主义分子也在阿尔及利亚制造了油田袭击与人质绑架事件,以此要挟法军撤出马里。
法军在马里的行动取得巨大成功,使法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成功得到巩固。不过,反政府武装仍盘踞在伊福拉斯山区,据报道,这一地区与阿富汗的托拉博拉山区相似,法军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完全封锁这一区域,而极端分子则对地形了如指掌,并与当地部落关系密切。法军要想顺利撤离,需要非洲军队和马里政府接手战局。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法国国防部于2013年4月9日宣布,法国开始从马里撤军,第一批一百余名士兵已于4月8日抵达塞浦路斯休整,随后将返回法国。[37]军事行动可以压制反政府武装,但未来马里政府若不能妥善处理族群间的纠纷,冲突的隐患将很难从根本上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