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毛泽东外交思想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包括对列宁和毛泽东外交思想这些经典论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作者另辟蹊径,对这两位著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外交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推进和深化了国际关系思想史视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当前,金融危机凸显全球资本主义困境,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西方的回归,充分说明这一全面、深刻影响现代世界的科学学说指明了人类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具有历久弥坚的生命力。对于21世纪国际关系发展来说,在面临全球问题尖锐挑战、国际体系快速转型和中国强力崛起的全新历史条件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急迫而严重的任务。

与其他国家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条件,以及持久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而以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方向上形成的积极成果,推动未来文明之路。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历史的选择,又是历史的责任。同样,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思想的中国化,也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即在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突破,形成适合世界和中国的理论体系。

本书主题清晰,在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列宁和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及其外交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对两者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涵盖帝国主义理论、和平共处思想、时代主题思想、民族自决思想、国际体系思想、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反对霸权主义思想等,从中可以发现列宁和毛泽东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思想和理论创新,从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和理论工具。作者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地位,以及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作用,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应对国际局势的思想。有的学者则强调经典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包含世界交往思想、全球化思想、国际阶级斗争与世界革命思想,也有学者把它归纳为世界历史理论、国家理论、战争与革命理论、国际主义与民族理论等。总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宏大、开放、复杂的体系。

本书论述的重点是列宁和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外交政策及其外交实践。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显著不同之点是,他们的身份主要是国务活动家,代表国家的核心利益,依托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其外交思想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反映了身处特定时代的各自国家的本质要求和特定任务。

作者对两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清楚的梳理和探索,着重从国际、国内、个人三个层面对其思想与实践、影响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对比研究,其中涉及国际体系的嬗变、决策机制、意识形态、民族与宗教,力图从中找出他们的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思想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和内容。作者苦心孤诣于本研究的目的,自然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总结,继承和光大这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财富和政治遗产,正确把握时代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对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战略、政策的建构、制定、实施有所启示。这是本书难能可贵之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其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紧密结合。布热津斯基强调指出,“21世纪提出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挑战”。在这种世纪性挑战面前,上述“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分析之作,把思想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它面对的是一项理论性强、研究难度大的任务,内容宏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由此可见作者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但是也不得不为此有所取舍,不少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如此,作者的研究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新特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特征,揭示了中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内在逻辑联系,尤其是首次通过从列宁的“三类国家划分”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发现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许多外交思想,从而形成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本书的贡献在于通过对列宁和毛泽东外交思想精髓的深入剖析,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俄国化、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和巨大成果,进一步开拓了理论视野和研究新路,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见解,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又突出了实践、发展与创新,给人以启迪、深思和镜鉴。因此,本书的出版是很有价值的。

俞正樑

于上海交通大学